选择城市
千古登临 文/高山流水
精华热点

千古登临
文/高山流水
千古诗人
登临远眺
寄情山水
凌墨挥毫
登巍巍峰巔
看万里云涛
品松洁雪韵
评江山多娇
展家国情怀
咏风雨潇潇
曹孟德北征乌桓
东临碣石
写下千古鸿篇《观沧海》
他看到了秋风萧瑟
草木繁茂
洪波涌起
星汉皎皎。
他以自己博大的胸襟
豪迈的气概
在浩阔的天地之间
去实现平定北方的宏伟目标
杜牧登上乐游园
远望苍穹
看见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没孤岛
那曾经跌宕于青史的辉煌与悲怆
在诗人的眼里
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一角
苏东坡把目光投向滔滔长江
面临赤壁风雨
吟出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英雄在诗人的笔下
次第地涌出波涛
此时苏轼正经历乌台诗案
凭吊古迹排遣积郁
缅怀英雄渴望为国效劳
千里长江卷起滚滚心潮
铜琶铁板唱出雷霆风暴
辛弃疾在北固楼上凝望
写下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的一生,
有深入骨髓的悲凉与无奈
一个山东大汉流落到江南,
在投降论调甚嚣尘上的日子
便是把吴钩看了
也只能是
无人会 登临意
但辛弃疾却写下了表明心迹的豪迈词章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这是辛弃疾的英雄宣言
也是他的毕生努力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这是老将的忧伤
也是英雄的情素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
站在高山之巅
看见苍茫浩荡的大江
感叹人世沧桑
吟道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于是
他获得了飞翔的翅膀
凭借诗情与酒力
成为凡间的飞仙
山川永远活在世界上
如果我们带着浩荡的梦想去远游
那就是生命的一种无与伦比的壮观
杜甫漫游齐鲁
被五岳独尊的宏大气势震撼
写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发出了落第后的第一声宣言
安史之乱 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杜甫经历了这个动乱的年代
于是 他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诗篇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北极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他登上了令人伤感的白帝城写道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在杜甫去世的前两年
他还写下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问长途
杜甫虽已日薄西山
但他仍壮志未酬
看到秋风乍起
秋高马肥
正是征战的季节
他还要去前线做一名战士
征战沙场
真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二王八司马事件中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
他登上柳州城头写道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宪宗元和十年
柳宗元等被诏回京
赶到长安时
朝廷改变了主意
又把他们贬到更遥远的地方
柳宗元夏日登楼怀友
他一眼望见的就是兴衰的大唐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
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岳父
两党都视其为异己
于是 他在《安定城楼》中写道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偏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鶵竟未休
李商隐一生辗转于党争的狭缝之中
一次次登楼,
他除了向楼头诉说
还能说清楚多少人间是非呢
悲哉
我们终于明白,
古人为什么要登临
如同一位军事家曹公亮所说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原创首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