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逢 赋
文/刘成模诵/梦锁清秋
丙申初冬,律历应钟。时序刚始交替,秋意尚未阑珊。不周之风初起,拂面始觉微凉。天高气肃,菊艳荷残。水澄清而缥碧,山苍翠而凝烟。
吾辈同学,或依九华聖地,或居八宝之乡,多年离索,梦萦情牵。今夕何夕兮,会于五松山下,天井之滨。言久别之牵挂,话思念之离情。执手唏嘘,联袂而游,信足乐也。

曲径委蛇,尽显通幽之妙,飞梁玲珑,彰显营造之奇。华灯初上,若瑶琳之仙苑,箕斗横天,宛人间之市街。井阁巍峨,檐牙飞伸,欲揽新月入怀,垂柳婀娜,柔枝拂水,若邀沉璧跃银。信步施施,言笑晏晏。四十年前共读,往事历历,二十月里同馆,友情殷殷。
当年学馆,已为鳞鳞大厦,心中圣殿,依然穆穆白鹿。师有孔文之德,我具立雪之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执经问道,得师尊之教诲,方知身正为范,援疑求理,获先生之指津,深感学高为师。犹醍醐之灌顶,觉慧语而润身。先生之学兮,恣肆汪洋,先生之风兮,山高水长。时值浩劫,俗已反智成尚,心存一念,终以求知为荣。伴朝霞以晨读兮,随明月而潜心。思接千载,观古今以探兴替,视通万里,。抚万物以求穷通。两整年共读,六百日同欣。既明四端,又勤四体。西江筑埂,禹堤更增息壤,东山采茶,馥郁同掬清芬。北塘捕鱼,得渔樵之逸趣,南亩种稻,知稼穑之艰辛。年在 韶华,风姿绰约,书生意气,蹈厉昂扬。虽有纠结争执,却皆出自率性,然关心友爱,无不来自天真。一朝分别,犹若参商之离,同心相怀,不辍思念之情。
一日辞师,鱼跃鸢飞。或执教于九子之麓,或布道于书堂之乡。杏坛育英,启童蒙于未琢,书舎传经,发稚幼于待芳。承薪明理,传火播香。三尺讲坛,領孩童神游古今中外,一方黑板,引学生格物人文自然。援厚德之道,明载物之理。箴言哲理,勉存鸿鹄之志,兰心蕙质,谱写华美乐章。甘作人梯,愿为落红,志在璞玉成器,心聚幼苗参天。丝竹传雅,显师德之懿范,书画流韵,求真美于天然。昼乾夕惕,百尺尚求进步,学无止境,楚金又加礪磨。心系新苗兮,此心殷殷,身为未来兮,此情绵绵。孜孜兮,恬淡兮,虽无赫赫之业,却是华彩人生。
改革潮起,革故鼎新。陈滓务去,布新未艾。有同学者,或获简拔而执公器。明政术而晓治方,运策经伦,忧劳政务。工无伪事,农无遗力。不避烦难,不违危殆。闻弦歌而知雅,风舞雩而化民。渐醇化于一域,报素朴而守真。或弄潮于商海,巧运端木之智,喜成陶朱之功。或用功于簿计,为大厦不毁于鼠,长堤弗溃于蚁,虽则必较锱铢,却亦如饴之甘。
扬子江边一别,四十一年杳然,半壶浊酒,难浇离情别绪,一生情缘,难忘同舎同窗。思绪伴春花齐发,友情与夏榴俱炽。秋思飘落,怀想与桂花同湿,冬雪飘飞,情谊共腊梅偕馨。长空望雁,恨无片牍报讯,清溪观鱼,叹无尺素传音。恰喜一线红波,微信四地勾连。欣闻同学妙语,得见同学华颜。
更喜青山夕照,黄昏颂歌连绵。探幽寻豁,览山水之明秀,携子抱孙,享天伦之至情。焚香操琴,诵经书于雅室,搦管弄翰,走龙蛇于尺宣。健体强身,环翠湖而疾步,扬扇飞带,舞霓裳而翩跹。
久别重逢兮,载笑载言,嗟我同窗兮,永毋相忘,异姓骨肉之友情兮,永葆馨芳。

注释:
应钟,十二律吕是汉族古典音乐名词,《国语 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初学记》卷十五引《乐纬》曰:“六律:黄钟(十一月)、太簇(正月)、姑洗(三月)、蕤宾(五月)、夷则(七月)、无射(九月)。六吕:大吕(十二月)、夹钟(二月)、仲吕(四月)、林钟(六月)、南吕(八月)、应钟(十月)。阳为律,阴为吕,总谓之十二月律。”
不周风,出处:《地形训》;释义:西北风。据萨隆嘎氏解读,不周风的“不”当读pī,即丕字,作大解。周起西北,周历称丕周、大周。《说文解字》曰:“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残荷,《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施施,施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shīshī;yí yí,意思是徐行貌;喜悦自得貌。
穆穆,庄严,岿然。
立雪,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稼穑,出处:文言词,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
蹈厉,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孔颖达 疏:“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
参商,指的是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
昼乾夕惕,【出处】: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前蜀·杜光庭《贺臣体渐痊愈表》:“昼乾夕惕,焦劳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忧轸而寒暄爽候。”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楚金,楚地所产之良铁。 汉陈琳 《武军赋》:“其刃也,则楚金越冶, 棠溪名工;清坚皓锷,修刺锐锋;陆陷蕊犀,水截轻鸿。” 唐李中《依韵酬智谦上人见寄》:“吾师惠佳句,胜得楚金归。”
弦歌,典故名。义项颇多,主要有:(1).依琴瑟而咏歌。(2).指礼乐教化。(3).为出任邑令之典。(4).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5)谐音,旋歌,即凯旋之歌
风舞雩,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端木,即子贡,孔子弟子中善贾者。
陶朱,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与桂花同湿,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中庭地白树栖鸦⑵,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⑷,不知秋思在谁家⑸。
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全文是说有客人从远方来,赠我一对鲤鱼,我叫来儿子去烹鱼,在鱼腹中发现了书信。即鱼腹中有书信,所以说“尺素在鱼肠”。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北周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雁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书堂,王安石在铜陵留有王荆公书堂。
注:本文乃刘成模同学应筹备组之约创作于2016年9月,并在2016年11月8日安徽池师1975届铜陵班首届同学联谊会上致辞。
玉鉴足千顷。野菊艳,蒹葭郁郁,碧天雁阵。残荷枯立添画意,风穿振林鸣磬。江瑟瑟,烟凝水暝。堤上垂杨枝戏浪。一派秋光,满目秋韵。携友游,飞逸兴。 昔唱《阳关》芳草嫩,鹧鸪叫,执手不语,归处难问。转蓬四十无音信,天涯思绪不尽。欣再逢,依稀旧影。共喜青山沐夕照,移座倾心,小窗深映。喧笑语,笛声劲。

【作者简介】刘成模,安徽铜陵人,高中语文教师。中教高级职称,原任教于安徽省祁门县第一中学,现已退休。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后进入教师队伍,从教四十余年,《重逢赋》是二零一六年十一月铜陵五七大学一九七五届毕业四十一周年同学聚会时所作。

【主播简介】 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主播,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