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记忆里的年味是:满街悬挂的红灯笼;家家户户贴着的红窗花、喜对联;年饭中的饺子、汤圆及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吉祥喜气的味道……
长大后,我对春节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起源由虞舜时期兴起的、已超过40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心中难以割舍的符号;它在全世界华人心中如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宴会,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 ,如约而至,而参加这场宴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家人……因此,年味在我的心中不再仅仅是儿时记忆中的一种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一股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所在,是我国“和”文化的生动展现,是和风俗融为一体之后的对年的一种多元化的感情……
今年的春节,我们家注入了新的元素,年味也就不同于往年:2月18日即大年三十中午,我们全家在市一大酒店团聚,由弟主持先举杯,大家一一敬了母亲后,每人都吃了寓意是更岁和团圆的饺子、汤圆,那红红的爆竹、红红的美酒、喜庆吉祥的祝福、凝结在舌尖上的美味等铺天盖地而来,似乎一同要点燃今年红红火火的日子……小妹蕾初一便和丈夫乘机飞往祖国的南端,尽情领略海南旖旎的风光,浪漫风情的三亚、海口等映衬着小妹那迷人的身影……看着妹发来的一张张身着不同艳丽服装的海南游照——不,更像是“艳照”,我的心湖不禁也为之荡漾开来……弟海则是和妻子于大年三十下午自驾急驰北方,18个小时跨越1560公里到达烟台的福山,然后历经栖霞市桃村镇的门楼沟、莱市阳、日照市及乌镇等地,初五下午凯旋。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巨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弟:一路颠簸劳顿、不辞辛劳、似乎在玩命呢?
作为二姐,在弟自驾游的全程中,我的心弦一直绷得紧紧:上帝保佑——开慢、开慢——平安、平安……但同时,我又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福山——是弟的出生地;烟台、门楼沟、莱阳等地是我们儿时随军人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记得儿时在烟台福山的军营里,弟不到三岁,父亲便硬逼着他背《三字经》,弟也争气倒也能倒背如流;三岁多点的我一笔怎么也写不出数字“8”,为了蒙混过关,趁父亲吃饭时,我迅速画了两个数字“0”,然后将其上下并拢在一起,才得以吃到父亲奖赏的从军营食堂里打来的香喷喷的油炸糕……因部队换防,全家从烟台的福山搬到栖霞市桃村镇的门楼沟。父亲说,这里是苏式军营,房顶呈弧形状是为了防炸弹。这里没有电,晚上用的是煤油灯,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常可看见母亲为儿女们一针一线地缝补衣裤至深夜的疲累身影……这里也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井。有一年的冬天,才11岁而懂事的姐瞒着妈拿着系着绳子的铁桶,到冰足有一尺多厚的井边提水,不慎滑到井里,听到姐的呼救声,正在井旁堆“雪人”的我和弟,吓得马上跑回家告诉母亲,只见母亲冲出家门飞也似地直奔井边,竟然忘记自己身上还背着一个用布带子系着的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好在几位执勤的解放军叔叔及时赶来,姐才得救。不然,母亲连同小妹也险些掉进井里,看着浑身湿透冻得发紫的姐,母亲忍不住把我们紧紧抱成一团第一次放声大哭了起来……不一会儿,母亲便擦干眼泪警告我们:今后谁也不能背着她做啥事。也就是那年快过年时,一直拉练或是支左在外的父亲回来了,家里炉子几天没点火了,父亲便带上我们姐弟仨一路小跑奔向军营的后山,山上皑皑的白雪覆盖着一片松树,父亲带领我们用树干打树上的松果球,栗黑色的松果球一个个掉落下来,树上的雪花也随之飘落下来,我们姐弟仨欢呼雀跃着:边捡松果球、边打“雪仗”,小手冻得红红的也似乎不觉得…… 当父亲背着满满一大麻布袋松果球带我们回到家、急忙把松果球放到炉子里点燃、然后全家人围坐在火苗闪闪的炉子旁吃饭时,母亲含着泪笑了……后来全家人又随父亲来到莱阳某炮团,那时我已读初中,姐偷看禁书《苦菜花》被父亲发现,此书被父亲烧毁;我一边吃着甜脆的莱阳梨、一边偷看着从父亲书架上拿来的《红楼梦》、《红与黑》等名著倒也平安无事;学习成绩特优秀的弟却因顽皮在外和别人“战事”不断,没少挨父亲的棍棒……
在我们的印象里:母亲慈爱,父亲严厉;母亲柔韧,父亲刚毅;母亲常唠叨的一句话是:女孩子要多读点书;父亲教诲儿女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是金子在哪都发光……沐浴着父母的爱之河,儿女们个个正直善良、心怀感恩、笑傲人生……
弟说,门楼沟的那口井已被填平,那里现已是一片果园;我们曾住过的弧形房顶屋还在,只是已破旧斑驳;门楼沟的大门顶上的那颗红色醒目的五角星还在;莱阳那某炮团也还在……母亲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着弟一张张自驾游的福山、门楼沟等地的摄影照,眼眶红了……我吃着弟带回的莱阳梨,只觉哽咽:弟是凭着对已故父亲的深爱情怀,长途跋涉不畏艰难,甚至不惜挑战自己生命的极限自驾北方游——是寻根,更是对父亲最深沉的追念……
一边是小妹的浪漫之旅,一边又是弟寻根忆亲的人生最有意义的难忘之旅,这令我不由得“蠢蠢欲动”了:初二我和丈夫到娘家给妈拜年后,也应友人之邀乘车去了维景国际温泉大酒店泡温泉。浸泡在地下自然涌出来的热泉水中,脑海中不禁想起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曾建的“骊山汤”即骊山温泉;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写到的贵妃出浴之妩媚态……还想起有多少红男绿女在此沐浴?……这里一片热气熏腾,来者可撇开一切,都是同样的身体结构,不分层次,令人自然想到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题华清池诗句云:“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
我们家别样的年味,也折射出今年年味的别具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思维在改变,岁月的年轮虽然无情地把时光载去,而摇曳在人生路上的年味我们却挥之不去:看似渐行渐远的年味,只是从简单的物化变成了复杂的情化,它过滤了许多物质的元素,却沉淀了亲情——血脉情之河将昼夜不息、源远流长……

邓清,女,60后,党员,本科。曾任教于市中学,后调入市妇联系统,期间担任单位副主任兼支部书记。市辞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及副主编;赣西文学会员,市朗诵协会会员。爱好朗诵、写作及歌舞。有近三百篇散文、报告文学及诗作等作品发表在国级、省市级刊物上及市级公众号平台上。散文、报告文学及诗作等作品散见于《中国妇女报》、《江西日报》及《萍乡日报》等,有古体诗散见《萍乡日报》及市辞赋学会纸刊。散文《歌声撑起我生命的彩虹》荣获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优秀奖。曾获省级朗读大赛二等奖,也曾参加过省汇演。喜欢一切简约。为《诗韵墨语》公众号平台上特约主播。
萍乡作家协会网刊编辑部☆
总 编:赫东军
执行主编 : 吴申良 邹丽卿
本期图文编辑:邹丽卿
摄 影:来自作者或网络
图片歌曲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1453767609@qq.com
微信号:yinggeyanwu1700
地址:萍乡市文联大楼三楼萍乡市作家协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交流合作:
欢迎其他正能量高质量平台、纸刊与本平台交流合作。联系电话:18979962815
您的关注,我们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