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时节,携遵义方家和凤冈宿老一行,驾长风于天桥葛闪渡,觅夜郎踪迹。
沿途逢山展路,遇水行桥,青峰叠翠,蓝天焕彩。出凤冈,过进化,至琊川,道阔路平。放眼窗外,坝上作物繁杂茂盛,黄菊花灿,绿荷叶肥,玉米亭亭临风,稻菽朦胧掩影。
翻塘黄坳,过大都乡场,下辉塘河,忽然山高路陡,崖危壁急。乡居散落两旁,白墙黛瓦,黄窗红棂,一派兴荣。沿途截风剪影,终于来到第一个高地一一龙凤村。
这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印象中寒山瘦岭,孤村独店,如今已是长街如龙,高灯竞列。熟悉中陌生,陌生中熟悉,卖烟姑娘,入校泥路,沉浮青春,青蓝爱情,都被时间磨得一干二净。
从三岔坝分道,过漆坪,一会就到了葛闪渡。乌江就在眼前,净若处子,动如蛟龙,颜如碧玉,性若淑芳。

游青峰峡气,映蓝天白云,更有飞虹横卧,路接石阡,湛凌松先生口占题诗曰:
葛闪渡
乌江水碧载云飘,飞架长虹两县朝。
时代翻天留巨变,诗人吟唱颂英豪。
我也同题和诗曰:
葛闪渡
青山碧水走长龙,天堑通途架玉弓。
若问今天谁最好?回答莫过是船工。
遵义客人及凤冈宿老,看山阅貌,诊脉查碑,临水留影,吟诗赏趣。
此情此景,我浅沾淡墨,随即赋律一首,诗曰:
随队考古葛闪渡
乌江浩荡走苍龙,葛闪场中考古风。
两岸连山叠碧翠,一桥横水架西东。
夜郎何处风云鉴,姜尚垂杆岁月同。
请看河沿商贸处,几枝红杏隐林中。

返程很快,别出心裁,不走原道,横穿老家,停歇古堡,下车一边引路,一边介绍碉堡来历,命名理据,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恐失之万一。
带人入堡,想不到已有“好心人”铲除荆棘,搭铁梯可登楼远观,千顷良田,对河两岸,一览无余。
新垒墙裙,虽有护雕固堡之义,却失古迹保护之魂,令人扼腕叹息,故诗曰:
吟文关碉堡
危石砌堡把雄关,四面风情尽了然。
纳税通关成往事,残垣断壁到今年。
应思效痛学西子,更叹斫新补古顽。
有幸文关生野趣,留皮去骨泪潸潸。

参观完古堡,我不顾路面荆棘丛生,洼深弯急,一直下行到三跌水电站,歇车下人。只见清流洗石,肃穆潺潺,野花不名,寂寞灿烂。
河沿竟有少男少女垂钓,不时银钩咬饵,杆如弦月,惊喜连连。可惜来客年事较高,不宜涉河过水,三叠水瀑之刚,千丝水线之柔,不能观之;来去如飞鸿掠影,十分惋惜。
下午三时许,过仰天窝,天气闷热,汗如银珠,于是驻车进洞,才到洞口,有两条石龙并列,天然自成,形神俱备。
王林老师题诗曰:
赠张灿伟诗友
弓长十八张,沿路炫家乡。
晒影乌江渡,倾心葛闪场。
一碉关口险,叠水谷间长。
葱绿呈山翠,黄花阵阵香。
我即步韵妄和王林老师一首,诗曰:
赠随行诗友
何处方家至?长风到故乡。
山青频展道,水绿漫登场。
关口惜情短,石龙盼日长。
相逢无物待,含笑野花香。
过沙堆,穿松烟,又回到琊川,此时天气骤变,电闪雷鸣,天线一白,急雨如注。心想太极洞难以成行了,不料刚到太极洞岔路口,竟然雨势渐消,到了太极洞,小歇片刻,天空展云露晴,洞光壁凤,格外清新醒目。

大约五点,穿过茶海,沿九龙大道湄潭永兴方向,大约行驶六七公里,在蒲水河边右转,就到了行程中最后一站“秀竹庄园”。
亭台楼阁,水榭阁院,古色古香,想不到茶苑之中,竟有如此胜境,玉柱呈联,乾坤有序,意韵雅和;室中处处字画嵌墙,恰到好处,老根茶台,木雕座椅,一看就是雅人之所。
晚餐主菜是香猪肉,麻辣风味,肉质敦实丰厚,煸干而不显油腻。自酿药酒,成色微黄温润,入口平顺丰盈,下肚稳沉不臧,实乃药酒上品。
将近七时,我们沿永兴上高速,二十分钟不到就回到凤冈,虽已七时有余,然仲夏时长,离黑夜还早。长途奔波近二百公里,横跨凤余湄三县,不觉劳累,兴奋之余,题笔作记。
作者简介:弓长十八,原名张灿伟,男,仡佬族,大学文化,中学教师,贵州省凤冈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遵义市凤冈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凤冈诗联》副主编。著有校本教材《永中诗韵》,个人诗集《清流集》等。
谢谢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