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平台上配有图片,甚至视频,音乐,似乎给文字增色了不少。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
首先,我们承认,给文字性的东西配图不是不须的,但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这个得清楚。如果是一幅照片,一幅画,本身就赏心悦目,可以说勿须配文字,或起个贴切的名字,交待一下拍摄者和作者以及成品时间地点即可。如是故事性的,则可有少量文字诠释一下内容或相关背景等。这是针对文字不占多少份量的所谓的文章(严格讲不是真正的文章)来讲。
接着,笔者在此讲一下文字居多的配图,这也是本文重点说的。大家知道,文学作品之所以打动读者,就是读者能将眼前的一个一个文字符号还原成为相关人物,事物,形成一种场景或画面,勾起与之相关(也可无关)的种种回忆,感受,联想,思考,认识。应该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字性的许多文章,或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一言以蔽之,文字可以在作者的大脑加工过滤后形成为阅读者的感受体会认识,这种感受认识因人而异。固此,我们说文学作品也具有多效性。
那么,其中需要不需要配图,配,又要配怎样的图,配多少,这就不能不慎重了。所以,综合以上所讲,对于文字性占主要部分的作品,文字在这里是主角,其它的皆为配角,如果配上少量的与文字内容相一致的图片,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如果不能,我们只能说妨碍视觉,影响胃口,也就显得多余和鳖脚。
以上所言,属于笔者认识和感受,不当处烦请诸位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