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徐占,男,汉族,山西省稷山县人,1960年出生,1978年入伍,中共党员。历任原总后勤部某部股长、处长、部队长等职。现任某部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部主任等职。
母亲的信念
——纪念母亲诞辰100周年
文/宁徐占
时光易逝,岁月不居!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七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无论我身在何处,母亲永远是我挥之不去的牵念,如同一根琴弦,每当奏响,脑海中回荡的也都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这种记忆的乡愁,时时在梦里与她一起为伴。母亲的一生平凡而充满着伟大,她的教诲、她的执着、她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她孱弱的身躯支撑了我们这个家,这是母亲留给儿女们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她坚韧的信念成为我们永不磨灭的精神映像。
三十七年来,我们在怀念之中,感受着母亲赋予我们生的恩泽;我们也在感恩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潸然泪下。母亲用生命的坎坷与磨难,教会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绝。三十七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比的怀念您。
——宁徐占
一
母亲出生在解放前那个家国动荡的年代,生活困苦,加之早年丧母,母亲作为她们家里的长女知事甚早,生活的重担自然要多担待一些,她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年幼的弟妹。由于家境穷困,母亲在本该接受教育识字的年龄,却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生活的磨砺,让她透彻事理,深明大义,豁达仁慈。后来,母亲嫁给我的父亲,复杂的妯娌关系让她经受着非一般的折磨,软弱的父亲不能为她开脱解围,她默默地承受着赡养老人、教育儿女以及老一辈人所带来的复杂的权利之争,她抗争、流泪、甘受屈辱,但对命运从来不低头,一次又一次成为一个家庭的脊梁与儿女们的信念支撑。
那是在解放初期,整个生产队都在结伙互助,大家你一伙他一伙的组成了互助组,唯有父亲和一个远房亲戚被人遗忘,而这个远方亲戚似乎也瞧不起我的父亲,他说“再没有人也不能让我和连巧爹(大姐的名字)互助吧”,性情软弱的父亲,自尊心收到了伤害,回到家里将自己的遭遇向母亲诉说。在母亲的心里,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了尊严。为了尊严,妈妈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不顾亲情找上门与他们理论,虽然没有任何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母亲在用她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了尊严,不能没有血气和骨气。生活尽管给母亲带来了种种不幸,但她从来没有弯曲脊梁以期待他人的施舍。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兄弟姊妹,人要靠自己才能活的有尊严。
母亲不善言辞,是一个典型的且又超出一般农村妇女的人。记忆中,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勤劳而朴素,而且人很能干,无论是家里农活还是缝补衣服、做鞋、纺棉花,她都是行家里手。她每天起早贪黑,一边用心照料着我们兄弟姊妹,一边务农从不嫌苦,从不与邻居亲戚们闲言碎语。儿时记忆里,母亲用她艰辛的付出让我们能够安心读书,她说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文化,她没有文化受苦受欺负,再也不能让孩子走她的老路。母亲的眼光是远大的,全村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比我们家境好的子女都没有几个上学读书,而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就连箱子、柜子上的铜扣都拆下来卖掉供大姐、二姐读完了初小,大哥读完了初中。这对于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是何等的艰辛,母亲的决定又是何等的英明!后续又供二哥读完初中,我读完高中。那一年,二哥读完初中没能推荐上高中,母亲遗憾且又意味深长的说:“这是你不上了,不是妈妈不供你读书了”,话语间透露着母亲不甘止步的心境。有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在想,母亲凭什么有这么坚毅的决心,凭什么有这么远久的谋虑呢?我想这一切来源于母亲的思想、源于她的信念,源于她的苦难历程奠定了培育孩子的决心,她把家庭的振兴、家庭的幸福寄希望于给孩子的投资,孩子就是她的希望,就是她的未来!这就是母亲的信念!
二
母亲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一缕乡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她,想起母亲对我们一生的恩惠,这种恩惠就如同心底常常流淌的一股暖流,温暖今生。
记忆中的母亲,一个梳着头疙瘩,穿着小脚鞋,绑着腿带的老太太,就没有感觉母亲有她年轻的时候,过早的衰老透衬着她自信与坚毅。为了能给孩子上学有个准点的饭吃,她年年要求给生产队饲养场割草,早出晚归有个自由。早上她简单做点饭就出去,中午再累也还要给我们做饭,母亲很累,有时候她会说等到什么时候不要她做饭了呢。农业社的时候,母亲把挣工分、挣口粮看做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下午她出去割草很晚才能回来,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在割草,地里哪还有什么草可寻呢,每每都是摸黑才能回来,天长日久的辛劳母亲也深感疲惫,后来她嘱咐我,每天傍晚在村门口接她,那时我虽然小,但是看见母亲黑瘦的身子骨,背了几十斤的草框心里感动,再重的草框也替母亲背回饲养场,在接母亲前我把馍馍先热在锅里,直至后来我一直习惯帮母亲做饭,不了解真情的哥姐以为是我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其实不然,那是母亲的精神对我的感化,我觉得能替母亲分担一部分负担,便是做儿女的幸福。
古人言“人穷志短”,贫穷让我们备受冷眼,也让我们多了一些敏感,过早地感受到世态炎凉。那时候,村里都知道一个老太太带着几个孩子能活着就很不错了还能干什么呢,没有什么人愿意和我们家来往打交道,一切困难自己解决,更不要说敢在外面惹是生非了。所以,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安分守己,礼貌待人,低调做事。所以,我们即便在外面受到别人欺负也不敢告诉母亲,一旦知道必然是一顿挨打。母亲打孩子、重管教在村里人人皆知。以至于多年后,二哥对母亲这种管教方式意见多多,委屈多多,也导致二哥在乡村对过去某些人与事的做法耿耿于怀,借机发泄。母亲的教育,是巴掌加棍棒式的教育,虽然严厉有加,但是给我们后续走向社会并能适应社会、成熟工作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我们的出路。
三
母亲用她坚韧的信念,让虽然贫寒的生活充满了尊严,充满了温暖,她是我们一家真正的脊梁,也是我们姊妹兄弟今生来世的恩人。尽管我的父亲因病一生一事无成,而且与母亲吵架打架成了家常便饭,她并没有因为家庭不幸而躺倒,而是再苦也在挣扎,再苦也在护着孩子,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贫寒苦难的生活使她变得愈加坚强,白天再累她也要抽空把猪喂好,猪是家里和孩子们上学的零花钱,猪是自留地里的肥料,每当猪要出栏就能看见母亲的微笑,母亲的微笑充满了喜悦与收获,她的微笑永远记在我们的心底。在那个没有支撑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母亲深感自己的责任和压力,她能在日常生活中一口一口的省,一分一分的抠,家里放坏的食物即使我们不吃她也要自己吃,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块馍渣,苹果把皮留给自己吃,削好的苹果留给我们吃。一生中头疼感冒从不就医,用她的话说顶一顶就过去了,记忆中母亲平时就没有吃过药打过针,她用自己身体的免疫力为家庭节省每分钱。记得有一年,母亲不知什么原因,头疼的非一般的厉害,躺在坑上一直在很难受,我们劝母亲去医院看看,都被她拒绝,大姐为此回家照顾了多日才逐渐好转。她就是这样把省下来的钱都无私的奉献给自己的孩子。记忆中大哥在外上学期间,母亲总是隔三差五的烙些白面饼子让我和二哥抬着去送,我们俩为能吃到半块饼子的安抚也乐意去送。在外乡商店工作的二姐几乎很少回家,当有搭烧饼的在邻居家起灶,妈妈一次性的做了一筐子烧饼给二姐带去,由于家庭粮食紧缺,我和二哥看着这些眼馋,母亲也舍不得给我们分一块尝尝,她把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大点的孩子身上。我和二哥跟着母亲每天粗茶淡饭,只盼着哥哥、姐姐能每天回来,他们回来我们就能改善生活,我每天放学回家只要看到门口有自行车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的是今天能吃顿好饭。
我常常在想,一个母亲在那个年月里,她那瘦小的身躯,是如何让我们活的顶天立地。后来的岁月里,我不断地去理解母亲,感悟母亲,读懂母亲。尤其是在母亲离开我们的这三十七年之间,母亲伟岸的身躯在我心里是那样的伟大,她那不屈不挠的性格,就是在为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小时候,我们家的后院还有一大块解放前留下来的大场,平时母亲就在里面种些蔬菜或粮食,我们也经常去里面玩耍,可是村干部宁是要把这块地批给别人盖房,也不给任何补偿,这对一个多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何等的打击。母亲找村干部反复理论后无济于事,没办法上诉到人民公社。六十年代的中国乡村没有什么公路,路都是人走多了就形成的路,曲曲弯弯,上上下下,大多都是不占农田的偏僻、荒芜、无人的乡间小道,对一个身材瘦小、绑着裹腿小脚的妇女来说走这样的路是多么的艰辛,母亲每次都是早去晚归。记得有一次,母亲回来的时间已是傍晚,那时候乡村没有通电,在冬季的夜晚已是伸手不见五指,母亲走在田埂上远远看见一对发着蓝光的眼睛,不用多想这是遇见狼了,狼不动了,母亲也不敢动了,就这样僵持着。母亲想,狼啊,你不能吃掉我啊,我家里还有那么多孩子在等着我吃饭啊!母亲后来告诉我们,也许是她的真诚、也许是天不灭曹,狼和她僵持不久就慢慢的走了。多年后母亲谈到这件事时,记忆犹新黯然掉泪。我知道母亲她难啊!难的是没有人帮帮她。她心里苦,苦的是做一个女人这些不平等的事情怎么都让她背上了。她心里盼,期盼自己的子女快快长大,好让自己心里的疲惫能缓缓劲呢!母亲的付出虽然没有挽救那块伤心的土地,但是母亲的刚强意志仍然让那些人的目的无法完全实现,仍划出了三米的距离留给我们。这就是母亲坚毅执着的结果,是她一生都不服输的结果,这是她老人家留给儿女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
在我的心底,母亲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她不仅坚守信念而且做事有计划讲策略。那时候,大哥定的娃娃亲想退婚,母亲敢向对方提出退婚的要求,按当时的结婚行情,女方开出了一揽子结婚清单,彩礼样样齐全,在当时的人民币没有二三千也无法解决。母亲以彩礼过重无力承担为由提出退婚,让对方无法辩解这个退婚理由,官司打到公社调解员,调解员是对方的一个亲戚,以我们的过错为由判决诉求失败,母亲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钱就这样白白的留给对方,以自己的个性将对方再次上诉到稷山人民法院。那时社会风气比较纯洁,没有请客送礼、行贿受贿一词,但是母亲还是让我找居住在县城的姑姑要了两盒恒大牌香烟送给了办事人员,平时催办这件事,就交给我这个才15岁上高中的孩子代办。功夫不负有心人,稷山法院以婚姻索求过高为由,判决对方退赔订婚财礼200元钱。旧时的200元钱可是百姓一年都难得的收成,对我们这个家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大哥用这200元钱为自己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方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现在想想母亲能有这样的思维和胆量,就一个女人来讲恐怕现在也没有几个能想的出、做得到!
母亲的一生光明磊落、对人热情大方。过去的日子虽然贫苦,但是人与人之间纯洁朴实,她把对人的情感和为他人着想的观念看的很重,能帮人则帮人,能原谅则原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与他人结怨记仇。有个家族的堂哥,我们两家盖房公用一堵山墙,这个哥哥拆房时,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就把公用山墙的土坯拆走,无意中我家的房屋就成了没有封堵的房子,这么大的事情让母亲一度难以接受,可对我们这个家来说,父亲有病,孩子弱小又有什么抗争能力呢,母亲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但还是默默地认可了这个令人内心难以平静的现实,她不让大家说任何难听的话,只是想办法怎么能尽快将山墙砌起来。这个宽阔的胸怀一般人难以做到,若干年后,母亲和这个哥嫂一家一直融洽相处,对方有困难求助,母亲也一直乐于帮助。母亲一生与家族的婶子、几个嫂子亲如一家,虽然其中也有许多不快之事,可母亲豁达大度,一旦谁家困难,三块、五块的经常借济,母亲的恩德和威信到今天还让这些老嫂子难以忘怀。我的两个舅舅,家庭状况十分贫穷,大舅妈又过早去世,照顾大舅一家就成了母亲的一大责任,没有生活用煤就从家里拉上,没有粮食也从家里拿上,要知道我们也紧张、我们也穷啊。平时我们的衣服都是姐姐抽空过来用缝纫机给做,做一件衣服也是非常之难。可是舅家的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的给他们做。我记得有一年即将过年了,母亲从舅家回来说大舅家过年都还没有衣服呢,母亲心急火燎晚上觉都不睡给他们赶做衣服。二舅家虽然好点,但是也是极度贫穷,盖房没有大梁,妈妈瞒着父亲将家里拆下的旧梁给用上,没有天窗也给提供上,表哥结婚没有钱买肉,妈妈将家里的一头母猪以替我们家代养名义送去,又以病死名义杀掉,一个心思帮助娘家度过难关。作为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几个有一天当着母亲的面给舅家算了一笔账,要向舅家讨要,妈妈首次给我们集体发火,告诉我们只要她在,这个家还是她说了算,还没有我们说话的份呢。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敢给母亲提这些了。母亲的一生看中亲情,维护的是亲人的形象,留给我们的是做人的准则。
五
妈妈离开我们那年是1982年腊月15日,我刚22岁,因是家中老小就成了妈妈病重期间一再放不下的心病,她反复给哥姐交代要照顾好我的一切。过去部队对休事假管理非常严格,当我请假回去时,母亲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一直没有能和她牵挂的孩子说上一句心里话,她是用那坚强的毅力等待远方儿子的归来。我回去的第三天晚上母亲就进入弥留之际,我抱着妈妈,她睁着眼睛看着我,由于多日的高烧她已无力张嘴和我说话,只能靠着微薄的力量动动嘴唇,给我说了许多难以辨清的话语,就这样在叙说中睁着眼睛离开了我们。自古忠孝难得两全,我没能孝敬母亲一天,就这样阴阳两隔了,每每想起我内心刺痛,深感内疚。
母亲的离开,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痛苦多年。她一生操劳没有享受一天的幸福,当我们都能完全自理且又能让她引以自豪时,她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自责、我们遗憾、我们伤心,母亲你就是能看一天、能享受一天的福祉儿女也能平静心态呀!母亲离开后,我是在坚强中送走她的,在公开场合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因为我感到母亲还在,她就是出去转转,她还是回来的!同时我也感到我的伤心会让哥姐更加痛苦,我只能把伤心的泪水压在心底,几次到后院一个人放开痛哭。后续几年每次休假进门,感觉空荡荡的家里没有了母亲,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现在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家祭奠母亲,到父母的坟上给他们烧个纸、磕个头,以了结对他们永久的怀念和深深的眷恋。
今天撰文纪念我的母亲,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铭记母亲的丰功伟绩,学习母亲的做人品质,弘扬母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母亲的治家之风,将东岸院宁氏家族的门风、家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母亲啊!您的儿女永远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