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战》
作者/孔繁讯。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冬季应征入伍的,首先经过三个月由民转兵的封闭式严格新兵训练后,被分到海军高炮独立十二营服役,准确的说就是被分到战斗部队。在和平年代,部队对战争一词讲的比较少,平时主要以军政训练教育为主,唯一能检验部队战斗技术能力水平的办法就是去指定靶场参加实弹演练,因此缺乏临战经验。一九七八年冬季,独立营成立接兵连,当时主管干部的李副政委极力推荐我任接兵排长赴山东邹平县接兵。邹平县在抗日战争年代属于革命老区,全县从地理状况分布来看分为山区和平原。这里当时虽然交通及经济比较落后,但是民风纯朴,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比较高,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南海来的接兵人员,家长们主动鼓励支持自己的子女前来报名参军。接下来,我们接兵连根据上级的计划安排,在地方政府和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于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了对应征对象的体检,政审,走访及定兵工作。一九七九年元月初,新兵启运工作开始,接兵连首长让我负责军列一节车厢中的八十多名新兵途中的一切管理工作,在运送期间一定要确保每一位新兵的安全。要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当时对于我年龄还不足二十岁的一名军人来说倍感压力很大。在途中当每到一个兵站下车吃饭时,经短暂休整后新兵向赶鸭子一样抓紧时间上车,并对他们逐一点名清点人数。几天后,我们一同抵达广东遂溪新兵营,紧接着就是开始对新兵进行三个月封闭式的队列训练,“三大条令”学习及政治教育;我负责全排五个班八十多名新兵的队列训练及“三大条令”的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两个月后,由于越南当局大势反华排华,多次打死打伤我边民,因此,引起了我国军民的极大愤慨。在中越边境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所在的部队接上级命令提高了战备值班等级,并通知新兵营每天抽调部分新兵到各炮兵连修筑掩体工事,当新训科目进行到后期时,为了补充老兵退伍时的空缺,营首长要求新兵营提前结束训练,尽快将新兵分配到各个战斗连队。我从新兵连回到老连队后,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连队原来的炮阵地己迁移出营区,指挥所也迁入了战地帐篷內,阵地上还时常听到防空警报声。通过对新兵进行临战前的突击训练,暂时缓解了连队兵员不足的状况。时间到了二月十七日零晨后,营首长来到我所在的高炮三连向全连官兵传达中央军委下达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一号命令”,要求全连指战员立刻进入一级战备。一天中午,驻扎在越南岘港空军基地的前苏军杜一20重型轰炸机起飞向我琼州海峡方向飞来,当我指挥排标图员报告敌机目标已在图板出现,距我连阵地距离四百八十公里,这时全连指战员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在几十秘钟内做好了火炮发射准备。此刻,整个炮阵地上鸦雀无声,只听到指挥分队报告的敌机飞行通报的声音,片刻,阵地上又传来标图员报告的最新敌情通报,目标已转向,目标己返航。事后全连官兵在总结时一致认为,突遇真正的敌机来袭通报大家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新兵刚入伍不久就加入了参战的行列,在这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没有发现一个官兵胆怯,退却。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子弟兵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是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信得过,靠得住,敢打硬仗的威武之师。
作者系海军南海舰队原西沙驻島部队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