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初读高凯诗歌的印象
作者:陈小宁(醉书香)
诗是生命之体验、生活之体察、生存之体悟之语言意味表达。
近读高凯的诗,他以平实的诗象,述说着陇东人的痛亦或快乐,诗意幽深而通透,诗情雅致且宽阔,诗风带着乡音、乡情、乡风而至。
好诗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真实,一种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传递内心体验的意境。
高凯的诗歌是凝重的,它给我岩石一般的厚重感觉,让我沉重,更让我深思。对于隐喻、象征、陌生化等手法的熟稔使用,使得高凯的诗内蕴丰富,极富多义性。
高凯这几年刻意通过诗歌创作印证、努力营造的诗歌美学,这已获得业内肯定。其一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歌创作的源泉,目击成诗,脱口而出,从随手可见的速写短章中,唤醒被大家遗忘的情感,复活诗歌直面生活的能力;其二是在诗意边缘化和诗意丧失的时代,让诗歌具有亲和力,从貌似鸡毛蒜皮的叙事中,释放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为了让整体审美趋于成熟,高凯刻意与诗坛千人一面的写作模式拉开距离,将诗歌作为声音的艺术,而非思想的载体,将诗和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他还在日常生活中毫无诗意的地方,捕捉并释放诗意,让诗意的生活和飞扬的人生水乳交融。
把好诗比作一顶樱冠,它镶缀着许多不同外形、质地的珠宝,新奇感无疑是其中闪闪发光、触发读者好奇心、擦拭眼球的一颗,是吸引读者把诗读完和愿意探究的魔法之一。作为诗人,追求新奇感是必备的写作意识。
产生新奇感的手段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发现,通过寻找和出示具有稀缺性的、现实存在而未被普遍认知的事物来产生,引发偏重于“意外”性质的新奇。第二种是通过创造,包括颠覆常理的奇异想象、情景设计来产生,触发探究、跟踪、观察、欣赏的愿望。在同一首诗里,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主次深浅搭配混用。有时,这两种属性又有少许重叠,不能完全分离。
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已经越来越难,因为经过多年的大众性寻宝,现实矿藏快被诗人们挖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一味只采用这种方法去寻宝的,那差不多是在干苦力活。第二种则不受时间、地域、存在的限制,具有无限空间和探寻价值。
泾川人
五万年了
只剩下一块还在思想的头骨
听说还是一个少女的碎片
谁把一个美女早早打碎了
永恒的记忆保存了一块头骨
而一块头骨没有守住青春的容颜
五万年的少女即使是一块碎片
也是完美的呀
想象就是泾川的第1778块舍利子吧
但属于另一个圣神
高凯无疑属于第二种,思路广阔,浮想联绵,苍凉、悠远、温暖、肃然又寂静,这就是诗人高凯笔下的诗性时空。而他的这种既出于感性又来自理性的时空意识和生命意识,使得他在对他所面对的现实存在做诗性感受时,那些 有色相的和无色相的,那些实在的和虚无的,那些过去的和现在的,都归于神圣与悠远。空灵而超拔,是无限地抵近神的对话。
大诗至简, 大声稀音。大诗存在于无限小处,因为无限之小,故能透所谓之大。高凯的诗没有一点多余,而有咄咄逼人的锋芒,一不小心就会刺入骨缝痛处。
2018年11月12日初稿,2018年11月13日,再修改!写於古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