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浪潮中的公公(演讲稿)
刘义坤
1979年的春天,天空响起一声春雷,神州大地到处气象万千。改革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跟紧党的步伐,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之中。改革开放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在改革中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我公公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亲身经历。
说起我的公公,我用这样的词形容他:
披肝沥胆谋发展 一片丹心显赤诚
我公公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参军后留在了部队工作。奶奶带着孩子们随军时,太爷爷还在世,他舍不得三代单传的孙子离开自己,爷爷也觉得自己不在老人身边,就让公公在家孝敬老人。
公公十八岁做了民兵连长,那时他尽心尽力地为全村人们服务,他说,因为爷爷奶奶不在身边,全村的老人都疼爱他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应该为所有的人办事。
公公二十刚出头就入了党并做了村支部书记,那时村子里坯房子很多,他每逢下雨就穿着雨衣在街上转,怕哪家的房子突然倒塌了把人砸着;他关心村里的那些鳏寡老人,送衣送饭,嘘寒问暖。他凭着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带领着全村人们劳动,他一心一意要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鼓励人们干副业搞活经济,增加收入。作为一村之主的公公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把村里的塑料厂承包给个人,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又在村边的荒地上种果园,承包给村民,村里出资派人到林业局学习果树栽培和管理技术,回来帮助村民管理果林。有第二产业的村民都高兴了,整天乐呵呵的,干劲十足;还有一些没有增加收入的村民,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些公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乡里县里领导多次商议,决定在村子里建一个工厂,给没有第二产业的村民找份工作。他跟随县领导两次到东北边境进行实地考察,并认真做了市场研究,回来后和人合伙在村东头建立了一个“维多斯”饮料厂,本村和邻村的都可以到饮料厂上班。兴办饮料厂,东北那边出资出技术,我方生产,用现在时髦的词说叫“招商引资”。公公说:“办饮料厂一定要讲良心,不能出现一点质量问题,否则不仅影响厂子的声誉和发展,还会给消费者带来灾难,甚至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办厂宗旨,饮料在生产的时候,每道工序公公都亲自把关。为了办好饮料厂,公公把家都搬到了厂子里,日夜操劳,耗尽心血。看着生产线上汩汩流淌着的色泽纯正、口感宜人的饮料时,公公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在饮料厂运转正常以后,公公撤股了。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公公说:“我是党员,是村支书,是百姓的父母官,我不能自己富裕了忘记了大家,我还要带领着其他人一起走上富裕的道路。”
公公贷款买了一辆东风汽车,和别人一起搞运输。他到山西运过煤,到山东买过大葱,每天起早贪晚,餐风露宿,虽然挣了一些钱,但是也受了不少累。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他太傻,公公总是报之一笑,不置一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唐山的爷爷因为年老了,想念儿子,想让儿子陪他在唐山度过晚年。爷爷的一封家书,孝顺的公公就辞去了做了三十来年的支书,放弃了家里的事业,和婆婆一起到唐山照顾老人。
秉性刚直的公公到了唐山后,不肯接受爷爷的帮助,也不肯依附爷爷部队上朋友的关系,依旧自己创业。凭借着自己的经商经验,探索市场需求。他发现各类城市迅速崛起,建筑材料销量很大,于是他做起了建材销售生意。依靠党的好政策,依靠团结稳定的社会形势,依靠货真价实的产品,依依靠公公诚实守信的生意态度,公公在客户那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日子越来越好,公公调笑说这么好的社会形式,他要向廉颇学习,一直到八十岁才能停止奔波。
现在公公放马南山,解甲归田。在老家过上了养花种菜的日子。每当我们回家时,公公总是对我们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民族飞速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要饮水思源,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我铭记公公的话,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演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