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中秋,父亲给我斟满酒
文/李守忠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又到中秋,浩月当空,是阖家团圆日子。然而,每一个父亲相关的日子,每个和父亲相连的事与物,都会引起我对父亲无限的、深深的思念,又总是禁不住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我在成熟,我在改变着,但心灵深处对父亲的缕缕情怀永不会变,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加浓烈、愈加深厚。
那是30多年前的中秋佳节,父亲从田里下坡回家,从镇上的供销社,破天荒买了一瓶回来,一到家,面带笑容,口里嚷嚷着,今晚过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喝酒。我很纳闷,我们庄户人家,一向勤俭持家的父亲,今天这是咋的了?再仔细想想,哦,今年的玉米丰收在望,承包的几亩棉花也长势良好,头茬开始采摘,在棉花地里套种的芝麻,也都收割回家。作为一辈子务农的老农民,对金秋的收获季节,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当然是满心的欢喜,值得欢欣和鼓舞。
在哪个年代,印象中的父亲除了家里来了客人,几乎在家是不喝酒的,主要是物质条件有限,老百姓舍不得喝那二两酒。早前,偶尔家中来客,还是到农村的供销合作社打些散装白酒,那些用地瓜干、红高粱做的纯酒虽没有什么名气,确是地地道道的真品,便宜不说,喝了还不上头。母亲比平时多炒了几道菜,在日常生活看来,算是丰盛的晚餐。应父亲之邀,全家入坐。父亲拿起档次比较好的瓶装白酒,倒了一小酒盅,点燃盅中白酒,盛了一壶酒,用酒火慢慢加温,壶响冒气,热了。父亲斟满一盅酒要递给我喝,我慌忙双手挡了,让他先喝,然后我接过酒壶和酒盅,连给父亲敬上两杯,父亲没推辞,接酒仰脖,咕咚喝了。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向父亲敬酒,也是第一次和父亲单独对饮。接下来父亲说,这回我倒酒,一人一杯,举杯斟酒都是平凡而不能再平凡的慈父形象,只是不善言表。我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就在这酒里了,有家的感觉真好,有父母的爱同样也很伟大。
初次和父亲对饮,显得有些拘谨和不知所措,但是我很自信,毕竟是爷俩。举起酒盅一饮而尽,白酒顺着喉咙火辣辣的,顿感面颊通红。几盅酒下肚,父亲的话变得多了起来,眼圈泛着红晕。父亲悄悄对我说,酒有百般滋味,需要时间去品味。男人为人处世,如饮酒,一定要真诚,尽己所能。在和父亲的觥筹交错中,父亲简单的这盅酒让我成长为大男人,父亲这几句话让我一生受用!让我懂得了男人的真诚、克制、责任与担当。
那个时候我会觉得,父亲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实的后盾。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一手潇洒自如的毛笔字、一手精湛的手艺,让我无比汗颜。这次我和父亲坐在一起喝酒,显得格外开心,一盅接着一盅,这时候话匣子才打开,一边喝一边聊着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在饭桌上,父亲抽出了一支烟,下意识的找火柴,我顺手拿起火柴,点燃了火柴,亲自为父亲点烟,摇晃不定的光影下,父亲眯缝着眼,吧嗒吧嗒的吸烟。父爱,似酒,越长越浓。当我们闻到这酒香时,父亲也许已经年迈。细看父亲,这时候才发现,父亲日益苍老的脸,爬满了皱纹,这每一根日益霜白的鬓发,都是为担当、为子女费尽心血的见证! 在父亲脸上,我却清晰地看见了岁月风雨的残痕。
父亲身体有点单细,但在我心中,看上去高大伟岸,这是一种感觉,谈吐中时时闪烁着光芒,看得出具有一点的文化品味,气质中透着一种威势逼人的内在力量,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座坚实的山,一堵永不坍塌的墙。
那年中秋节过后,以后就匆匆忙忙的在外参加工作,忙忙碌碌、起起伏伏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填满了我的整个心房。多些年了都没和父母好好的过个节,心里总有一种歉愧。为父亲生前做得太少太少,忙碌和疏忽都不能成为理由,我没有好好的照顾父亲,没有经常回家看看,没有好好的陪父亲说说话,没有好好的给他分忧解愁,太多太多……
转眼,2018年中秋节到了,在这个月圆之夜,我想了很多,想到了父亲过去艰苦创业的岁月,想到了父亲几十年来的含辛茹苦,父亲还没有等到儿女尽孝就……想到此,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回到父亲的身边,修整那干裂的土墓,那萋萋的野草,滋长着我们太多的思念,永远会把父亲放在我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

个人简历: 李守忠 现就职于山东海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纯碱厂 、中共党员、平时爱好书法、绘画、篆刻、文学创作,多次在各地书法、文学报刊和媒体,发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