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中秋节
散文/刘少宗

父亲设:那是他最遭罪受累的一天。
我说:那是我最享用,最难以忘怀的一天。
我在这个世界上已度过五十六个中秋节,惟独41年前的那个中秋节让我历历如在目前。
那日凌晨3点多,天阴沉沉的,父亲在犹豫中叫醒了我。为了不辜负父兄一夏及半秋的忙碌,我和父亲毅然决然的起了程,一起拉着架子车行走在通往孟津的公路上,要把父兄的杰作——高梁簿,买到孟津,因为那里柿子多,高粱簿用来凉晒柿子,既不沾又透气还干净。所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每年总是不辞劳远,把辛辛苦苦制作成的高粱簿拉到那儿卖,以换取菲薄的经济收入。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偃师距孟津少说也得百八十里,那是我虽小,和父亲在一起,我没有半点儿的畏惧,有的只是奋亢和新奇。我骑着自行车挑梢儿,父亲驾辕儿童。这风景在我心中亮了41年。没走多远,天便窸窸窸窣窣下起了雨。我们躲进洛河桥北头的闲屋子避雨。屋子里蚊子多极了,叮的我们浑身搔痒。这雨始终不大不小,若即若离,看来没有停的意思。不去吧,一夏的辛苦劳作付诸东流。还得去,即便天上下刀子,也得去,父亲铁了心。
离乡的路越来越远,天上的雨越下越大。好大的坡呀!长长的,陡陡的。父亲的腰弯成了弓,我拼命地推着自行车,攒足了劲。一任汗水雨水流进眼中,流湿衣襟。起初还觉得酣畅淋漓。接下来稍感不爽,后未便饥饿难当。凉风凄雨,冻得我瑟瑟发抖。

终于爬上高坡,见到了村庄。我说啥也走不动了。父亲找到了当时的村支书,说明来意。支书给我们安排进了一农家。农家大娘赶紧把我们让进屋里,为我们做饭,晚上为我们准备了新被子。我生平吃过最好的饭莫过那一次的糊涂面,我生平住过的最温暖的夜,莫过那一夜,那晒过被子的太阳味儿,那清香可口的米面香,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翌日清晨,雨霁天晴,旭日喷薄。天公有时趁人之危,有时却也乘之美。我们告别了农家,谢过了大娘。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卖完了簿。父亲骑着自行车,我坐在他身后,手拽着车杆,风驰电掣的行驶在返回故土的路上。那真是,一日看尽长安花般的喜悦。
时间飞快,转眼41年过去。期间我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许多的人,吃过许多美味佳肴,过了几十个中秋佳节,但我总是忘不了41年前的那段中秋经历。
人啊,该历练就得历练,该吃苦就得吃苦,幸福的日子过多了,往往是身处福中不知福,只有艰难的岁月,苦难的生活,才能烙印深深,刻骨铭心。对孩子们,更该如此,溺爱不得,娇宠不得。
谨以此文纪念我仙逝多年的父亲,是您给了我这段非凡的经历,怀念对我有一饭之恩,一被之暖的大娘,您慈也般的胸怀是天下游子的最爱。
今年春天,我再过孟津,光武祠依旧,黄河之水依然鸣啾啾。可岁月变迁,旧景难再。41年的故地已无处找寻,那位大娘不知是否健在?可您慈祥的面容永远在我心中,在我脑海里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