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织暖岁月留香
一一《一块手帕》读后感
作者/马鹏飞
初读刘恺军医的《一块手帕》,宛如被一枚温润的玉叩动了心门。那方寸之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以最质朴的叙事,将医者仁心与人间温情,编织成一幅细腻动人的画卷,让人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人性最本真的温度。
文章以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手帕为引,却牵引出令人动容的情感洪流。八旬老人,怀揣着旧日习惯,在治牙时婉拒餐巾纸,执意用那块“柔柔的软软的手帕”擦拭嘴角。这小小的坚持,瞬间击中了“我”的心防,勾起了对奶奶的温馨回忆。手帕,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日用品,而是承载着岁月沉淀、情感羁绊的载体,是旧时光里最温柔的注脚。老人那份“用习惯了”的固执,透露出对过往生活方式的珍视,也暗含着对现代便捷生活的一种无声坚守,这份坚守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从容与优雅。
更令人心头一暖的,是老人复诊时那份“赶明送你一块”的承诺,以及不顾“监控”的顾虑,执意将手帕悄悄塞进“我”口袋的举动。这份看似“不合时宜”的馈赠,却超越了物质本身的价值,成为情感传递的桥梁。它避开了人前的喧嚣,选择在最私密的角落完成,恰恰彰显了老人心意的纯粹与真挚。这份跨越年龄、身份的疼惜,像一股暖流,悄然流淌在医患之间,消融了冰冷的制度壁垒,让医疗行为升华为心灵的触碰与慰藉。
刘恺军医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巧妙地以手帕为媒介,将个人记忆(奶奶擦鼻涕的手帕)与当下情景交织,赋予了文章深厚的情感层次和时空纵深感。当“我”反复摩挲手帕上的旧纹样,那些久远的年代、深沉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一颗敏感善感的心。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牙医,更是一位用文字传递温暖的“心灵疗愈师”。
文章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引用,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精准地概括了手帕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善行虽小,其香久远。老人赠予的,何止是一块布?那是一份饱含岁月温度的心意,一份对他人无声的关怀与祝福。这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如同暗夜中的微光,照亮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连接。而“我”将手帕随身携带的承诺,则是对这份善意最郑重的回应与传承,让温暖得以延续,让美好生生不息。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刘恺军医的文章如一泓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关怀往往藏匿于最朴素的细节之中,真正的温暖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一块旧手帕,足以承载一个时代的记忆,足以传递跨越年龄的疼惜,足以让医患关系超越冰冷的诊疗,升华为心灵的共鸣与守望。这份对人性光辉的礼赞,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正是文章最打动人心、最值得称颂之处。
感谢刘恺军医,用他温暖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这方寸之间的永恒暖意。愿我们都能如那方手帕,在岁月的流转中,留存一份柔软,传递一份温暖,让“手有余香”的善意,在人间久久飘荡。
一块手帕
七律赞曰:
其一
手帕寄情
方寸织就岁月长,
软帕轻拭旧时光。
八旬执念藏温婉,
医者仁心化雪霜。
暗赠情真避人目,
私传意暖润心房。
玫瑰余香终不散,
人间至善是平常。
其二
时代微光
快节奏里寻清泉,
数字化中忆旧篇。
帕上纹痕牵祖忆,
齿间痛楚化医缘。
坚守护持风骨在,
疼惜传递暖流绵。
愿效此帕存柔软,
让爱漂流天地间。
(202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