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学会感恩
作者简介
于士琴,笔名初霞。女。1959年生。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顾问等。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学历。12岁发表诗,14岁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十五年从政。十年经商。历任黑龙江省国际劳务合作总公司首任副总经理兼书记,北亚集团总裁助理兼北亚经贸公司首任董事长总经理,哈尔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办公室首任主任兼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办公室首任主任,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巡视员,中国水利部农水司挂职副司长,齐齐哈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等职。任齐齐哈尔市主管农业副市长期间,公出遇车祸致严重脑外伤、左侧身体偏瘫,肺挫裂伤等多种疾病,住院治疗十年。其间,以非凡的毅力和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一方面顽强治疗康复,一方面利用康复业余时间刻苦读书写作。在《中华诗词》等主流刊物发表诗词600余首。作品收录于《中华国学范例教材》《中华诗词大典》《新中国七十年诗词大典》《百年楹联精选》《世界文化名人辞典》等70余部大型典籍。应邀出任了《传世诗词三百家》等30余部典籍的编委和顾问。获国内外诗词大赛金奖50余项。获“国粹传承人”“德艺双馨艺术名家”等多种荣誉称号。即将出版《我的诗意人生——格律诗篇》六册。

在乙巳年感恩节之际,发一篇感恩散文,感恩所有施恩于我的人。
学会感恩
于士琴
感恩,是将所受恩惠铭记于心,并回馈于行的真挚表达。
小草感恩土地给予栖身之所,于是为人间献上无垠碧绿;鲜花感恩大地滋养其生命,因而为人间绽放万紫千红。
感恩,承载着人类共通的道德情怀。在西方,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而在中国,感恩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今日借君一碗水,明日还君一桶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知恩、感恩、报恩的精神密码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恩既是对恩惠的认同与回报,更是发自内心的珍视与感激。
感恩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为人的根本。它源于对自我的尊重,是内在驱动力的源泉,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感恩是一种大爱。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最难得的莫过于真爱。
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孕育出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传统。仁爱,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处世的重要规范,乃一切美德之根基。
爱,是最珍贵的情感。它如涓涓溪流,在春日里静静流淌,温暖生命,滋养成长。在人类一切情感中,爱最高尚、最宝贵,是最强大的正向力量,是人生中最积极的情绪,是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爱是人类最平等、最美好的特权。它富有创造力,使生活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没有爱,生命便如失去太阳,黯淡无光;拥有爱,生活便处处洋溢阳光。
爱,能让枯燥的日子变得生动,能以雨露般的呵护,浇灌出生命的参天大树。
人生路上,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步履端正,方向坚定,每一步都能踏出胜景。心中有爱,贵人自来。爱是幸福繁衍的诗意,是生命力跃动的象征。
做一个有爱心、懂感恩的人,便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生活是水,爱是波澜。
执着地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热爱所做的事——这本身便是一种美好与可贵。
爱如夜星,在黑暗中照亮方向;爱如春阳,在生长中播种希望;爱如炬火,在夜路上燃起光明;爱如细流,终将汇成汪洋。爱拥有最神奇的力量,能抵御风雨,让凋谢的生命如春花般重新盛放。
爱如血液,流淌在血脉中;爱如甘泉,滋润着心田。它坚如磐石,重于泰山;它如金钻般珍贵,能将惊涛骇浪揉成涓涓细流。爱,甚至能从病危的边缘拉回生命,谱写新生的乐章。
爱,是心底甘泉在流淌。心因爱而宽广如海,因爱而无畏无惧,因爱而澄澈明亮。爱,是心与心的呼应,是精神的融合,是美德的芬芳。
爱是崇高的品德,是一种人格,一种奉献,一种善行,一种精神。爱本身即是一种美,令恶无法靠近。
人的一生未必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人人都可以怀一颗博大爱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善事。再多的财富,也不及一次付诸行动的善行所带来的幸福。
爱是一种美丽,一种高尚精神,是人在世间行走的人格写照。有爱之人,思考问题的基点不仅在于自己,也在于他人。自己暖时,会问别人是否冷;自己饱时,会想别人是否饿。当品德的血液在身体中流淌,每个人都能成为爱的源泉、爱的蓓蕾。
仁爱与善良,是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也是最优秀的品格。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给予别人一份爱心,自己便多一份喜悦。
在爱中领略被爱,爱将加倍丰收。 爱是付出一滴水,收获一片云。
人多行善,天地自宽。 在漫漫人生途中,只要怀揣爱心,总有不寻常的精彩瞬间,深深镌刻心田,构成温暖心灵的百花园。
爱能温暖苦难中的心灵,重燃勇气,助人从容面对坎坷。
爱能助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遇难成祥。
人应主动奉献爱、释放爱。爱如明灯,点亮时既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在爱的光芒下,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充满温馨与幸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将爱心奉献社会,自己也收获爱意;将幸福与人分享,自己也感受幸福。以善待世间人与事,终有一天,快乐与幸福会悄然来临。
爱是真诚的付出。爱不是口号,不限于情感,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爱不是说,而是做,是不求回报的给予。
生命中付出的爱越多,生命的乐趣也越丰盈。
爱至深处,往往无声。它不喧哗,不张扬,常藏于角落,沉潜于视线之外,默默守候。爱的光芒温润灵魂,有时一个眼神,便胜过万语千言。
真正的爱,从不喧哗。
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望向远方。爱在于欣赏与关怀,在于付出与给予,在于心灵的相通与精神的共鸣。尤其在物质纷扰、价值多元的今天,这一点更显珍贵。
爱的本质是给予——不是物质的施舍,而是情感与生命的馈赠,是以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对方的生命力。通过给予,我们既实现自我价值,也在爱他人、爱世界的过程中,收获来自世界的爱。
爱的真谛是懂得与舍得,是心甘情愿为所爱之人付出。 真爱不是互相要求,而是彼此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做力所能及的一切。
爱虽无形,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的生活与成长。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珍藏仁爱,播种仁爱,如枝头绽放的红花,迎风飘香,既美丽自己,也灿烂世界。
做一个善良、仁爱的人,即便无力给予实质帮助,一个明媚的笑容,也能带来阳光般的温暖。
爱是上天降下的甘露,既予受者以幸福,也予施者以喜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生命会更有意义,更快乐幸福。
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是永恒的主题,是永不凋零的花。我们不能因见罪恶而否定爱的存在,不能因见礁石而厌恶大海,不能因见死亡而否定生命。
富有爱心的人,不仅自己活得快乐幸福,也能感染他人,幸福他人。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爱,敞开心扉释放爱,心甘情愿奉献爱。爱自己,为生命创造快乐;爱别人,为他人增添幸福! 只要活着,就要奉献爱,也要接受爱。
拥有爱,传播爱,应是每个人永不停歇的使命。
爱没有早晚,只有美与暖。人生有限,爱却无限;生命有涯,爱却无涯。真正的爱,在岁月打磨下历久弥新。 仁爱感恩,是生命的黄金。
爱是人间最珍贵、最永恒的礼物。爱能增加生命的长度,扩展心灵的宽度,延展灵魂的深度。爱吧,为了生命的幸福,为了人类幸福的终极目标,积极去爱,永远去爱,一生一世去爱!在爱与被爱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感恩,正是对爱的觉察与回想。
感恩,是善于发现爱、积极回报爱、传递爱的无疆大爱。有爱才有感恩,感恩是爱的回流与延续。
感恩与付出,永远是人间的至善大爱。
感恩,是一种幸福。
生命不能没有面包,也不能没有爱与感恩。
感恩能扩展心灵的“内存”,让人变得仁爱、乐观、宽容。它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减少摩擦,增添情谊,提升幸福感。
感恩,是通往幸福的通行证。它能将不幸远远抛在身后,引领人抵达幸福的彼岸。
唯有心中盛满爱与感恩,人才能在生活中体味真正的快乐,无悔于自己的付出。
若心中无法燃起爱的火焰,即便坐拥财富,也难逃世界的阴冷与荒芜。 人生路上,只要携着爱这块“磁石”,便能吸引那些幸福的碎片,拼凑出温暖的图景。
感恩是一种境界,一种幸福。
感恩是一种给予。
给予的真谛,不是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送人,而是将自己也需要的东西慷慨赠予。
给予是能力,也是快乐。“有力量济人谓之福”,“给永远比拿更快乐”。给予意味着富有与强大,因为人无法给予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给予能带来优越感与幸福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为别人送去温暖,自己内心也会更快乐,更幸福。给予如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时常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常常帮助你。乐于做别人的贵人,自己也会常遇贵人。善有善报,乐于给予,自有福报。
在物质上尽可能给予,精神的空间便会更宽广,精神的储存会更丰盈。若能赠予他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给予者的生命也会在闪光中走向灿烂。
给予也是收获。人生一味索取只会两手空空,学会给予才会真正拥有。
为人搬开绊脚石,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给予吧,给予是善良,是感恩,是能力,是储蓄,是真诚,是高尚。
给予要雪中送炭,要给人最好的。送人千斤米,不如送人一粒种子。给予是美德,是快乐,是幸福!
给予是爱的传递。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接受玫瑰的人,也会将感恩传递下去。给予是爱的接力,是幸福涌现的源泉。美好赠与人,芳香沁四邻。
感恩,是一种欣赏。
欣赏,源于独到的发现与坚定的信念。拥有这样的眼光,便能在百步之内发现芳草,在三人行中发现吾师,在寒夜中发现星火,在不幸中发现幸运,在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 欣赏是一种眼光,一种敏锐而善良的眼光。以此观物,能见其奇;观事,能见其光;观人,能见其美。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真诚的学习。学会欣赏,便能时时看见他人的优点,并使其转化为自己的长处。日积月累,学识渐丰,终能厚积薄发。
欣赏是一种雅量,一种豁达的胸襟,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有了这份雅量,便能“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也能“和其心以做天下之人”。学会欣赏,便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会以己之言堵他人之口,不会要求牡丹散发兰花的幽香。当人进入欣赏的心境,刻薄与冷漠自然远去,留下的是宽容与温暖。
男人欣赏女人,能使她增添美丽与灵气;女人欣赏男人,能使他增添力量与勇气。
欣赏是一种超越,一种精神的向往与升华。欣赏山水之美,可陶冶情操,远离尘浊;高山流水,鸟语花香,蓝天厚土,仿佛在不经意间将身心洗涤得一尘不染,回归宁静。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精神的渴求。 欣赏,要心灵向善,眼光聚美,不断以生活中的美好净化心灵,做到相互尊重、学习与欣赏,让欣赏成为习惯,在彼此的欣赏中提升品格与修养。
欣赏并不难。只要有意愿、有能力,人人都可成为欣赏者。重要的是把握欣赏的真谛,真正捕获高品位、高纯度的美,并从中汲取正能量。
欣赏需勤于读书学习,不断升华智慧,提升境界。以哲学启迪思想,以文学滋润心灵,以艺术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与鉴赏力。
欣赏,如钻石般懂得反射、传播并放大他人的光芒。
欣赏吧,欣赏能让沉睡的万物苏醒,如温情的太阳照耀大地。欣赏能让跌入暗洞的人看见光亮,重获勇气,走向光明。
欣赏吧,大自然中,物无弃物,人无弃人,各有所短,各有所长。每座山有每座山的风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
欣赏吧,欣赏他人如空谷幽兰,愈嗅愈香;欣赏自己如沐浴阳光,愈发自信。
感恩,更是一种智慧。
感恩是处世哲学,也是生活智慧。智慧之人,不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一味索取、放纵私欲。学会感恩,为自己所拥有的而感谢,为生活所赐予的一切而珍惜。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不懂感恩的人,帮助他的人会心寒;不懂感恩的人,前路会越走越窄;懂得感恩的人,贵人常助,前路越走越宽。
生活如镜,你笑,它也笑;你感恩,生活便回馈美好与福音;你抱怨,生活便投下阴霾与黑暗。
人生如树,结出果实,皆应奉献;人生如泉,涌出甘露,皆应滋润他者。
我们被父母赋予生命,从祖先积累的智慧中获取学识与力量,生命因此有了价值。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民族延续的血脉。
感恩如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一代代华夏儿女。
在漫长人生旅途中,我们不断得到他人的扶持、帮助与关爱。懂得感恩的人,总觉自己幸运地承受了世界的恩赐,沐浴其中,自然体味到生命的甜美与幸福。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感恩的乐章,那是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飘荡,绘出感人的画面,那是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世界才如此多彩;因为感恩,才有人间大爱,才有今天的幸福美好;因为感恩,我们才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当回忆过往,追问生命意义时,让我们怀一颗感恩之心,向默默哺育我们的父母、悉心教导我们的师长,以及多年来给予我们关爱与扶助的亲人、同事与朋友,真诚道一声:“谢谢!” 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理应得到更多帮助与照顾;成年之后,也应理所当然地去帮助和照顾他人。
心怀感恩的人,所触动的,是人世的温暖;所感知的,是人世的美好。
人生在世,离不开兄弟姐妹的关怀与亲朋好友的扶持。正因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微笑面对人生,坦然对待困难,化腐朽为神奇,化冰封为春暖,化干戈为玉帛。
“感恩”之心,如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尊贵或卑微,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必能走向幸福芬芳。
人若拥有感恩之心,便能发现世间美好,感知生活幸福。 感恩吧,感恩爱我们的人。我们成长于爱的阳光中,生命之花因爱的滋润而绽放。只有懂得感谢施爱之人,生命才能结出丰硕果实。
感恩吧,感恩父母。没有父母,我们无法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降生,是母亲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光是一次生命的诞生,就耗去父母无数心血!待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父母的青春已几乎耗尽。我们的成长,首先是父母关爱与抚育的结果。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长大;是他们为我们注入信念与力量,不断给予情感的能源。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从我们呱呱坠地起,便倾注了无尽的爱。或许他们不能给予奢华的生活,但总会为我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当我们受伤、哭泣、难过时,总能享受他们无私的怀抱。我们应当首先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强健的身体,以及勤奋、勇敢、积极进取的品格,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永不停歇。
感恩父母,并不需要多少金钱或物质。只需在他们劳累时递上一杯暖茶,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节日时打一个电话,失落时奉上一番安慰,便已足够。
感恩吧,感恩师长。没有师长的教诲,我们的生命将黯淡无光。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成长为今天的自己,皆因师长的培养。是他们让我们摆脱愚昧,拥有美德与才智;是他们教会我们生存的本领、做人的道理与处事的智慧。
感恩吧,感恩孩子。是孩子延续了我们的血脉,带给我们为人父母的自豪、快乐与幸福。
感恩吧,感恩爱人。是爱人与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创造幸福生活。
感恩吧,感恩兄弟姐妹。是同胞给予了我们最温暖的体贴与照顾。
感恩吧,感恩朋友。是朋友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关怀与帮助。
感恩吧,感恩工作。是工作给予我们成长的舞台,让我们获得尊重,展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也为我们提供生存的保障。
感恩吧,感恩社会。我们日常所需的医食住行,皆由社会提供。我们常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的交易,却未曾想过,若有钱无货,又将如何?我们能够幸福生活,完全依赖于整个社会的付出,我们应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感恩挫折,它让我们成长;感恩苦难,它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潜质;感恩厄运,它让我们变得成熟坚强;感恩世界,它让我们的生命五彩绽放!
懂得感恩,是为人最起码的修养,是从业、治学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生命快乐幸福的法宝。
面对生活,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怀感恩之心、不尽回馈之责。若只知怨天尤人,总觉世界亏欠自己,而不思为他人、为世界做点什么,这样的人容易悲观厌世,难以感知幸福与美好。
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师长、亲人、朋友、工作、社会,感恩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人和事。感恩是内心真实的需要,是身心安宁的需要,是生命快乐幸福的需要。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每一位有缘人、每一件平常事。
生命任何时候都有值得感恩的内容。人只要活着,每分钟都在选择对生活的态度。选择感恩,我们就会感到生活幸福美好;反之,选择埋怨,我们就会感到生活痛苦烦恼。 感恩天地灵气。人在天地之间,阅尽其妙,享尽其福,尝尽万般滋味。即使山川无言,而草木生生不息,春风犹自沐人,我们怎能不感恩这一切?人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时时都应心存感恩。感恩天地灵气带给我们的无限风光,感恩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感恩亲朋,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心灵清澈,岁月静好。
晨光熹微时,我总爱捧一卷诗册坐在窗前。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如清泉般涤荡尘心,让我学会以温柔的眸光凝视世间万物。
读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忽然懂得感恩并非仅是得到时的欢欣,更是坚守本心时的从容。人生百转千回,能保有内心的一方净土,已是岁月最深的馈赠。
于是开始学着感恩——感谢清晨的露水洗净尘嚣,感谢午后的鸟鸣唤醒沉思,感谢每一个能让自己保持宁静的平凡日子。感谢在失去时依然从容,在黑暗中依然能感知光的心灵。
读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时,我看见苦难中开出的花。诗人身居茅屋仍不忘邀邻共饮,这般胸襟让我明白:感恩是在裂痕中看见光亮的智慧。如今每遇困顿,便学着在诗行间寻找力量——感谢风雨锤炼筋骨,感谢挫折唤醒勇气,感谢所有不完美让生命变得丰盈。
最动人的是白居易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静观庭前草木枯荣,心潮激荡。原来最应该感恩的,是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诗人们总在乱世中书写青山,在离乱间歌咏明月,他们教会我:既要感谢春暖花开的恩赐,也要感谢冰封大地的沉淀。
常在暮色中默诵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些燃烧自己照亮人间的灵魂,化作诗句叩击心扉。于是学会感恩所有为我点灯的人——父母鬓间的白发,师者案头的昏灯,友人雪中送炭的温暖,甚至陌路人的善意微笑,都成了生命诗篇中最美的韵脚。
感恩不是浅薄的答谢,而是深刻领悟生活后的慈悲。就像苏东坡在黄州月色下吟唱“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最珍贵的馈赠往往无需银钱置换。当我们以感恩心观世,一粥一饭皆成恩典,一草一木皆成诗章。
感恩像春天的阳光,像四月的清风,启迪人的思想,温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感恩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这世间最珍贵的诗篇,就是用感恩的心,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清丽的诗句。
真诚地感恩吧!
心连心,享受爱的甘泉流淌;情连情,拥抱金色的太阳;爱达爱,铸就生命的辉煌。爱、感恩,涌来暖流,温润心房;爱、感恩,点亮笑容,放飞梦想;爱、感恩,凝聚力量,托起希望。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等待的宝贵机遇;
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完成的宏伟壮举;
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育;
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的幸福欢愉。
受人滴水,报以涌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生在世,常送上一句祝福,献上一份感恩。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它能融化冰雪,温暖万物,传播大爱。学会感恩,让这束阳光永远照耀在我们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