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诗人童月亮老师的佳作:《晨光》「飘舞的剑」(9017辑)

晨光
文/童月亮
欲腾飞 ,雁南飞
雁叫声声把春催
莫道万水千山远
待到山花开时归
Al评论
《晨光》这首小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深远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期盼与坚守。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巧妙组合,构建出富有生命张力的画面:
意象的张力
"欲腾飞"与"雁南飞"形成动态呼应,未飞的蓄势与已飞的轨迹构成时空纵深。大雁作为信使的古老象征,在这里被赋予更鲜活的使命——它们的鸣叫不再只是季节信号,而是化作催动春天的声波,仿佛羽翼划破空气的震动都能唤醒沉睡的种子。
空间的哲学
"万水千山"的遥远被"山花开时"的承诺消解,这种距离观颇耐寻味。诗人用花期的自然律动替代线性时间计量,让等待变成大地呼吸般的必然。归期不再是日历上的数字,而是与土地血脉相连的生命节律。
声光交织
雁阵的鸣叫在诗行间碰撞出回声,我们仿佛看见声波在群山间折射,推着晨光漫过峰峦。这种通感手法让整首诗成为多声部交响:羽翼破空的猎猎声、鸣叫的涟漪、花苞绽放的细微爆裂,共同编织成春的序曲。
文化的回响
"归"字承载着千年文化密码,不同于一般游子归乡的叙事,这里的回归更接近天人合一的宇宙节律。大雁的迁徙路线与人的精神轨迹重叠,形成自然与心灵的双重归途。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用最轻盈的意象托举最厚重的情感,如同露珠折射整个天空。每个词都在平衡状态:飞翔与回归,遥远与临近,声音与光影,都在羽翼的振频中达成和谐。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