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叶参差映翠苔。
笔底酸甜皆入画,
一生励志此中来。
当《长安荔枝》的驿马声还在耳畔回响,李立新先生的画室已挂起一片“荔枝林”。这批新作不仅延续了花鸟画的文脉,更通过精妙的落款与构图,让古老的题材说出了时代的新语。一、落款见心:方寸之间的万千世界李先生的落款,是解读这些作品的钥匙。
“红荔满枝甜蜜四溢”旁,青石稳坐,一柄茶壶静置,恰似夏日午后的小憩;“岭南佳果甲天下”下,果盘满盛,两只鸣雀争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耐人寻味的是“人生短暂,荔枝不难”。此处的荔枝褪去了文化符号的外衣,回归成本真的享受——与其焦虑时光流逝,不如品味当下甘甜。而“身在长安,心系荔枝”无疑是对电影的诗意呼应,一方画纸,竟将古今牵挂融于一炉。二、草木关情:寻常物象的不寻常寓意画中配景皆非闲笔。青石象征坚贞,与“荔尽一生,只为我甜”的题款相映成趣——这份甜,需要石般的坚守才能酿就。鸣雀为静谧的画面注入生机,它们在“雨熟荔枝肥”的枝头跳跃,仿佛在庆祝丰收。茶壶与果盘的设置尤为巧妙。这些日常器物让高悬枝头的荔枝接了地气,可赏可品,可望可及。正如“愿你前程似锦”所寄寓的,美好的祝福本就该如此具体而温暖。三、励志新声:从甘甜中汲取力量在纪念抗战80周年的特殊时刻,“荔枝红似火”被赋予了双重含义——既是果实成熟的热烈,也是民族血性的象征。“励志”在此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如荔枝般,在经历风雨后凝成的甘甜。作品中,累累红果压弯枝头,却无垂败之态,反显丰饶之美。这何尝不是对“励志”最生动的诠释:真正的强大,是历经沉浮后依然饱满,承受重压后更加甘醇。结语时值清秋,万物开始沉淀。
李立新先生笔下的荔枝却依然红火,它们与青石共立,与雀鸟同歌,与茶盏相伴。这些画作让我们相信:有些甜蜜能够穿越季节,有些精神可以超越时空。站在秋光里品味这些作品,我们读懂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像枝头荔枝那样,努力让自己的人生饱满、甘甜、红火。
图/杏林书画院提供 文/刘孟浩
责编:晋郝赟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