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闻花语
——写好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作者:树语
(摘要:写好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层次一:好玩的语言。幽默,好笑,逗,有趣。
层次二:一个好故事的经营。有意思,令人着迷,有意义的故事。
层次三: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畅行无阻的奇幻想象。)
好的儿童文学应该写什么?
按照现在孩子识字认读的规律,4-6岁认字,一般来说,7-8岁可以开始读一本简单的书。孩子刚开始拿起书本阅读的这段时间,对于他(她)未来的阅读之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你递到他(她)手里的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未来的阅读之路——对于课外书,他会逐渐养成什么样的情绪和心态,他是否会爱上阅读。
就像小时候吃的第一口饭食一样,小时候的阅读,也决定了孩子长大后对阅读的胃口如何。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发现孩子非常喜欢语言幽默的书,他喜欢那种能把他逗得哈哈大笑的书。
后来发现孩子都喜欢好玩的书。这种好玩体现在方方面面:故事好玩,语言好玩,图片好玩,或者仅仅是书里的某个点戳中了他。
在儿子所在幼儿园的图书角,一本叫做《垃圾车》的绘本被翻得稀烂,这本书大概是所有书里最受小朋友欢迎的一本。那本书就是讲垃圾车的一天:早上垃圾车到居民区收集垃圾,书里配文是“吃啊吃啊,使劲吃”,图片就是垃圾车的大兜子里装着脏兮兮的易拉罐、水瓶和各种垃圾;下午到垃圾站去倾倒垃圾,书中又用“吐啊吐啊,使劲吐”来配文,小朋友看到这本书都会咯咯笑个不停。垃圾车的故事很简单,但它戳中了小朋友们对“屎尿屁”的兴趣点,用有趣的文字和画面展示了出来。
写得有趣、好玩是写好儿童文学的第一重境界,好玩这个标准,是吸引孩子看书的一个门槛。在《奔跑吧,藏羚羊!》的写作过程中,我在每次修改的时候都尽力去修改语言,尽力用幽默的语言来展现藏羚羊和小伙伴的互动及经历,尽量让这个故事显得好玩。
写好儿童文学的第二重境界,就是有一个好的故事。有好的故事,才能给孩子提供相互交流的素材,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永久的记忆。比如《哈利波特》,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故事,所以才能在孩子们中间迅速流传,经久不息。当然有了好故事,怎样一点点用语言去将它展示和呈现出来,这个过程直接决定着孩子对书的感受,这个过程是需要用心、用精力去经营的。
《奔跑吧,藏羚羊!》里有一个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我没有直接把故事抛出,而是从一只厌倦了奔跑、想寻求安逸生活的小羊出发,写他为了逃避奔跑偷偷离开妈妈独自闯荡,遇上狼、进入狼窝与狼斗智斗勇,最后真的来到了一个安逸之地的故事。然而这个安逸之地真的安逸吗?最后谜底揭开,原来这里所谓的安逸,才藏着真正可怕的陷阱。这个故事的一点点剥开充满悬疑色彩,是小朋友爱看的,故事的最后,小藏羚羊决定带着大家离开这个安逸之地,去它的故乡青藏高原生活,他不仅成长,而且转变成了一只可以带领别人的头羊,这样的转变是自然的。
我的三哥是小学老师,他经常会买我的书给班里表现好的学生,或者送给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孩子读书,最近他常买的书就是《奔跑吧,藏羚羊!》,学生反馈:“无时无刻都在想这本书”,我想,故事的好玩、悬疑感可能是调动孩子胃口的原因。
(插图1说明:这是作者三哥跟学生的对话截图)
(插图2说明:这是作者同事的孩子在读《奔跑吧,藏羚羊》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孩子虽然身体弱小,心灵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人曾说,与孩子交流要蹲着,或者跪着与他们说话,以便能以跟他们平等的姿势来交流。而我认为,有时候大人可能需要踮起脚尖去够孩子的精神世界。因为成年人被社会上的各种琐事和成见所束缚,与这样的世界相比,儿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反而是辽阔无垠的,特别是他们对文字的感知度,他们通过文字能够产生的辽阔奇幻的想象世界。因为自由和自在,儿童在这方面是天才,有些童心未泯的作家,能写出天才般的儿童文学,比如我国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比如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还有英国作家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他们都体现了人类想象世界极致的自由和奔放,成年人或许觉得不解,孩子却往往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故事的无穷魅力。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瑰丽想象,我想这应该是儿童文学的第三重境界,这样的境界独属那些还保留着童心的人。就像孩子与孩子的交流,这样的交流畅快而淋漓,欣慰而幸福,但一定会将成年人拒之门外。
(图3说明:作者树语跟老乡的孩子们在京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