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灯盏》
黄孝伦
腊月的北风裹着雪粒,砸在林晓的羽绒服上,噼啪响。她攥着皱巴巴的诊断书,指节都捏白了,站在县医院门口的台阶上,脚底下的雪化了又冻,滑溜溜的。
胃癌中期。
这四个字像冰锥子,扎得她胸口发闷。今年才二十八岁,在大城市打拼了五年,刚把项目熬出头,怎么就摊上这病了?
口袋里的手机震了,是母亲的视频电话。林晓深吸一口气,把诊断书胡乱塞进围巾里,又对着医院玻璃门理了理头发,才划开接听键。
“晓晓啊,啥时候到家?”镜头里是熟悉的厨房,蒸汽裹着鸡汤香飘出来,母亲举着勺子,笑盈盈的,“你爸今天特意去市场买了老母鸡,炖了仨小时,就等你回来喝。”
林晓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喉咙发紧,声音却尽量放软:“妈,快了快了,项目刚收尾,我收拾完东西就走。你们别等我,先吃。”
“那哪行?鸡汤就得热着喝才香。”母亲说着,又叮嘱,“路上注意安全,雪天路滑,开车慢点儿。”
挂了电话,林晓靠在冰冷的墙上,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她不能说,真不能说。去年父亲刚熬过脑梗,现在还得每天吃药,母亲身体也不好,要是知道她得了这病,俩老人指不定多着急。
雪下得更密了,落在睫毛上,凉丝丝的。林晓抹了把脸,决定去省城的医院再看看。万一还有希望呢?她掏出手机订了最早的高铁票,又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往火车站赶。
省城的医院人真多,比老家的菜市场还挤。林晓排了俩小时队,才拿到加号单。候诊的时候,她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旁边的人来来往往,脚步声、孩子的哭声、护士的呼叫声裹着消毒水味儿,压得她喘不过气。
口袋里的银行卡摸了又摸,上个月刚交了房租,剩下的钱连检查费都不够。她想给闺蜜打个电话,可手指冻得发僵,按了好几次才按对号码,又在接通前挂了。算了,别给人家添麻烦。
“姑娘,喝点热水吧。”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林晓抬头,看见个穿蓝色外套的阿姨,手里端着个保温杯,热气从杯口冒出来。阿姨头发花白,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眼神却软和。
“谢谢阿姨。”林晓连忙接过,杯子的温度透过掌心传过来,暖到了心里。
“看你一个人,是不是哪儿不舒服?”阿姨在她旁边坐下,从包里掏出个暖手宝,递了过来,“拿着捂捂,这天儿冻得骨头疼。”
林晓摇摇头,眼眶却红了。她从小就怕生,在外打拼这么多年,很少有人对她这么热乎。阿姨没追问,就陪着她坐着,偶尔跟她聊两句,说自己叫陈慧,是这医院的退休护士,每天来做义工。
接下来几天,林晓总能在医院碰到陈慧阿姨。她不好意思总麻烦人家,可阿姨每天都给她带早餐,有时候是豆浆油条,有时候是菜包子,还帮她排队取药。
“我女儿跟你差不多大,在国外读书。”陈慧阿姨帮她整理病历的时候,忽然说,“她刚去那会儿,住学生公寓,语言不通,连超市都不敢去,躲在被子里哭。我跟她说,再难也得吃饭,饭吃好了,才有劲儿扛。”
林晓听着,鼻子一酸。她想起刚去大城市的时候,租的房子在顶楼,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找工作被拒了十几次,也是躲在被子里哭。“阿姨,我不敢跟家里说。”她闷了半天,终于开口,“怕他们担心。”
陈慧阿姨放下病历,拍了拍她的胳膊:“姑娘,家人就是用来分担的。你瞒着,他们要是从别人那儿知道了,反而更难受。”
林晓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给母亲打了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她的眼泪就下来了:“妈,我……我得了胃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母亲的哭声:“晓晓,你在哪儿?我和你爸马上过去!”
父母赶到省城的时候,林晓正在做第一次化疗。她躺在病床上,吐得昏天黑地,听见熟悉的声音,抬头就看见母亲红着眼眶跑过来,父亲跟在后面,手里还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傻孩子,咋不早说?”母亲握着她的手,眼泪掉在她手背上,“有爸妈在,咱不怕。”
林晓心里又疼又愧,说不出话。陈慧阿姨主动帮他们找了医院附近的出租屋,还写了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注意事项。“化疗的时候没胃口,就做点小米粥、蒸蛋羹,多放切碎的蔬菜。”阿姨把纸条递给林晓的母亲,“有啥不懂的,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是我号码。”
化疗的日子真难熬。林晓吃不下饭,一吃就吐,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有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了,跟母亲说:“妈,别治了,浪费钱。”
每次这话一出口,陈慧阿姨准会来。她总是带些医院里其他病人的故事来:“3床那小伙子,白血病,化疗了八次,上个月还结婚了呢。”阿姨掏出手机,给林晓看照片,“你看,新娘子笑得多甜。只要不放弃,啥都有可能。”
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蔬菜,回来给她熬粥。有时候林晓吐得厉害,母亲就拿着热毛巾,一点一点给她擦脸,轻声说:“咱再坚持坚持,等好了,咱回老家,带你去吃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闺蜜们也知道了消息。有人给她转钱,有人帮她处理工作上的事,还有人每天给她发搞笑视频。林晓把这些记在心里,觉得身上的劲儿又多了几分。
半年后,医生说病情控制住了,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临走那天,陈慧阿姨来送他们,塞给林晓一个红包:“这点钱,买点营养品。回去好好养着,别累着。”
林晓推辞不掉,只好收下,眼眶湿湿的:“阿姨,要是没有你,我真撑不过来。”
“傻孩子,别说这话。”陈慧阿姨拍了拍她的肩膀,“回去好好过日子,常给我打电话。”
车子驶离省城,林晓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暖融融的。她感恩陈慧阿姨的热乎劲儿,感恩父母的不离不弃,感恩朋友们的惦记。这些温暖,就像黑夜里的灯盏,照着她往前走,再难也不觉得怕。
回到家后,林晓每天都坚持散步,按时吃药。她还开始写日记,把每天的事儿都记下来:今天母亲做了糖醋排骨,味道跟小时候一样;今天闺蜜寄了她最爱吃的草莓;今天天气好,父亲陪她在小区里晒了晒太阳……
春节前夕,林晓带着父母去了省城,特意看望了陈慧阿姨。她们一起吃了顿年夜饭,阿姨看着她红润的脸色,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啊,好啊,你现在看着比我还精神。”
“阿姨,明年我想跟你一起做义工。”林晓说,“我没啥本事,但端端水、聊聊天还是能行的。”
陈慧阿姨点点头,给她夹了块红烧肉:“好啊,欢迎你。帮别人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暖。”
窗外的雪还在下,屋里的暖气却很足。林晓吃着红烧肉,觉得比任何时候都香。她知道,感恩不是嘴上说说,得实实在在做。以后她要把这份暖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世上,总有热乎劲儿等着咱。
作者简介:
黄孝伦,男,汉族,1957年生,四川达州人定居泸州,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文学赛事金奖获得者。数十年深耕文学创作,文风细腻真挚,作品诗词、曲赋、楹联、散文及小说散见多家刊物,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