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振民
从1990年开始,房地产开发商出售毛坯房,风靡全国,波及世界。人们购买了商品房,只要有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想怎么装修就怎么装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装修成了家庭生活中的刚需大事。房子装修业的风起云涌,带动了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现代装修材料工业蓬勃发展。
然而,1990年以前,又有谁听说过“毛坯房”这个名词?这个词,《辞海》里没有,人们更从未听闻。其实,“毛坯房”这项创新,是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三支队一位叫刘坤德的处级干部,在深圳最早提出并大力倡导的,此后就传遍了全国。
刘坤德1966年从四川省富顺县入伍,服役于基建工程兵冶金部队,多年随部队南北转战,先后参加了甘肃的酒钢、贵州的八七兵工厂、辽宁的本钢、上海的宝钢等国家大型项目建设,曾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团司令部参谋、师司令部管理科管理员、副科长等职。1982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调集2万基建工程兵,分别从辽宁鞍山、本溪、上海市、湖北荆门、贵州安顺、河北唐山等地奔赴深圳,在这里移山填海、拓荒造城,为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9月,刘坤德随部队就地集体转业深圳,先后任职深圳市房产住宅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经理等职。

▲刘坤德参加辽宁本钢建设时的照片
那么,“毛坯房”的概念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由著名作家段亚兵先生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座城,二万人,四十年——深圳拓荒纪实》和《深圳拓荒人——基建工程兵创业纪实》两书分别予以记载。

▲这两本书都记录了刘坤德首倡“毛坯房”的经过
刘坤德1990年在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曾参与深圳市福利房的建设。
当时,福利房简单粗装后,分配给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居住。他发现多数人分到福利房后,觉得厨房、卫生间等装修标准太低,往往不得不重新装修。这样不仅造成市财政经费的浪费,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居民带来许多麻烦。

▲刘坤德在深圳房产管理局局务会议上提议倡导“毛坯房”
在调查研究并掌握了大量数据后,刘坤德在局务会议上提出改革意见:即以后的福利房建设不再装修,把房子的毛坯分给大家,让住户自己装修。
他的建议被采纳后,从1990年深圳莲花二村社区建房开始,取消了简单装修,起名叫“毛坯房”。
这项创新得到了住户的普遍认可,从此以后,“毛坯房”的概念,从市房地产管理局传到了深圳各房地产开发商,最后又传遍了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得到了业主的普遍认可。基建工程兵退伍干部刘坤德创新的“毛坯房”风靡全国已经三十多年,至今仍在房地产市场长盛不衰。一项改变了行业业态,方便了亿万业主的创新,人们却很少知道这项创新的首倡者。
作者简介
刘振民,笔名:清流 高原)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员、著名社会经济评论家、高级记者。陕西旬邑县人,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早年在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建字02部队服役,后在《解放军报》、新华社、《经济决策报》等单位工作,曾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等职。其行文跌宕起伏,爆发力很强,被同行誉为“明快的机关枪”。1990年作为资深记者,参加了由新华社发起、国家8大媒体参与的“横穿中国采访考察团”,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及文学作品,获得许多殊荣,并著有独家学说,为媒体培养了大量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