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文学简历】
虞锦贵,笔名流石子,浙江杭州人。浙江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发表全国百种报刊,作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等多种年度选本。出版散文诗集《无调旋律》《最后一枚落叶》《丁香树下》《故乡,时间的简史》《时间是永恒的河流》,《最后一枚落叶》被评为散文诗90年“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
【创作谈】
在诗学的浩瀚星空中,我始终难以用严谨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自己追寻的轨迹。传统认知里,散文诗被归为叙述、抒情与美文三大类型。它们宛若绘画中的三原色,各自独立时熠熠生辉,彼此交融时,又幻化出无穷的艺术形态。其丰饶与深邃,远非我们所能掌控。于我而言,散文诗是最贴近生命本真的言说。提笔的冲动,首先源于灵魂深处无可抑制的表达渴望,而后才寻求最契合心魂的方式将其倾注。一位友人曾妙喻:“写诗如舞蹈,炽烈奔放;写散文似漫步,悠然闲适;而散文诗,则是二者的浑然交融。”我深以为然,并对此情有独钟。 若将诗歌创作比作驾驭生命之车,以极致速度欢愉又绝望地飞驰,那我甘愿下车,选择步行。拒绝争分夺秒地奔赴同一个终点,在步履的徐缓中,细细咀嚼沿途的每一帧风景。这,或许就是我对散文诗最素朴的体认。相较于散文的挥洒,散文诗中的我,情感节奏明显沉缓下来。自由与意志、激情与理性,共同赋予这“步行”的姿态一种内在的庄重。这“慢”,看似轻盈,实则承载更深。生命将抵达终点,有人选择一鼓作气,以壮举撼动尘寰;我则更愿徐徐前行,任时光沉淀生命的厚度。我如同一个执着的寻道者,向着精神的高地跋涉,将思想的碎片如砾石般沿途拾掇、堆叠,精准捕捉掠过的每一缕欢欣与痛楚,让它们在慢镜头的凝视下,褪去单一的表象,袒露其多棱的真实。这正是散文诗无可替代的魅惑。
散文诗宛如一座精妙的桥梁,最宜承载那些有序却又不羁的思绪。它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思想空洞者无处遁形,激情奔涌者亦能在此驻足,回望初心,恍如顽童蓦然瞥见慈母目光时那刹那的了悟。幻想与沉思绝非散文诗人的负累,反成他们拥抱世界二元性的羽翼,生与死的嬗递、辽阔与偏狭的角力、永恒与瞬息的交织,皆在散文诗的肌理中得以映照。于我,正是在这看似悠长的“慢”创作里,生命那“一次性付清”的奇妙与珍贵,才愈发被深切地体味。散文诗的核心元素:情、景、理、事,始终如藤蔓般相互缠绕、互为表里。真正流变的,是我们瞬息万变的心象。创作之际,我们既要在自由的旷野上立起无形的界碑,又需在界碑之外,开垦新的自由疆域。唯其如此,方能锤炼出鲜明的艺术个性,抵达破而后立、立而持恒的创作境界。
“才”与“思”,是散文诗得以翱翔的双翼。“才”源于天赋的灵犀与后天的厚积,“思”则是通往幽深领悟的独特路径。才分大小,思有浅深。兼具大才与深思者,落笔成文,便如巨鲸吞吐沧海,自然掀起波澜壮阔的文潮。
至境的散文诗,拥有无限的可能。它既能如江河恣肆奔涌,无限延展;亦似水滴凝聚千钧,直击心魄。其力量之强弱,全然取决于作者胸襟的悟性的深浅,外物难缚。它能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穿梭,最终又安然归返本心,如倦鸟投林,宁静而温煦。
我的散文诗观,深植于我的文学根脉;而我的文学观,又烙刻着我人生信念的印记。此生无论扮演何种角色,内心始终坚守着同一主题:永不停歇地反思与审视自身的生存境况。人生如戏,我们在多重角色间流转,自我内部的矛盾与对立在所难免,尤其在纷繁复杂、身不由己的世相中。职业与事业、写作与爱好,看似悖反,实则皆是生命不同向度的呼吸。于我,无论是小说、纪实报告文学,抑或散文诗的创作,都是灵魂深处的歌叹与呼吸。这,亦是我对散文诗这片精神领地最深切的祈愿与期待。
【篇目选】
《宿命》发《散文诗世界》2014年12期《孤独者》发《散文诗世界》2022年10期; 《短歌》(节选)发《散文诗世界》2023年10期;
《秋游断桥》(外二章)发 《散文诗世界》2024年4期;
散文诗集《无调旋律》新华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散文诗集《最后一枚落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散文诗集《时间是永恒的河流》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散文诗集《丁香树下》河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散文诗集《故乡,时间里的简史》北京燕京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代表作】
宿命
咖啡馆,印着往来过客的心迹,古朴陈旧,却不褪色。
那淡淡的花香和柑橘香,依旧青涩。
窗外,细碎的灯影造就细碎的空间,在重重叠叠的潮湿中洇开温暖的光斑。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巨大的阴影里,秋风像一本书,合上又打开。这时光美丽的赠与,没有谁,轻易忍心辜负。
如净月秋水的,又有多少?一切际遇,皆因缘起,路上行走着纷飞的忧伤。
一个人,临窗而立。
时光在某个角落,孤苦伶仃。我摇晃着面前的杯子,喝着没有加糖的咖啡,品着生活的苦味。听他们谈论汽车、女人和趣闻;邻坐的聊天,失意或是洋洋得意。一生与笔做伴,被墨水浸染,我点着一支烟。
一切都静了?
一切都死了?我的思绪被烟头烫醒,有一种裂开的感觉,这是我的宿命。
天堂的美意,神的眷顾。
这银饰的月光,这灯烛的思念。 初秋微风,在高高的枝头喧哗。
那片沿湖的柳树,允许它盛开和今晚的凋落。
我住在异乡的心弦上,让湖水的音乐充盈天空。
小心地合着自己的脚步,在暗淡灯影中徜徉。
在回归与启程中徘徊,感觉生命在时间中的点点流逝。
哪里,又有用诗歌,记录的梦呢? 蕴藏着忧郁,沧桑。埋葬着孤独,流浪。 许多的愿想都已荒废,不让未来在今夜破产。
秋风像梦一样长。
在一片又一片落叶的引领下,我背转身,收拾记忆的斑光。
我的起点,我的原点,提着马灯行走于江湖,点燃自己的宿命。
细数一生的衰老与光荣,今夜却那么漫长。
我在弥漫咖啡的香草里,那杯里还有唐突的心跳在期待明天太阳的光茫。
孤独者
孤独得疲惫了,渴望繁华而热闹。
有人模仿孤独来自命清高,有人终生徘徊在孤独情境的旁边但并不想进入,我只是不胜诱惑地朝孤独与喧嚣两处观望。
孤独并不是被尘世所抛弃,而是抛弃了尘世。
孤独者的丰富暗藏在深不可测的沉默中,并且在孤独中被提炼。
并非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巨大深远才导致孤独,而享受沉默。
当处于尘世喧嚣中时,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思想,只在孤独与寂静中,我们才隐隐作痛。孤独者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抛弃了尘世,只是换一种方式来忠实于尘世。
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孤独,因为那里堆积着肥沃的人生;也许孤独地生存、思考,从众人的平淡中爆破出生命。
我所有的观念、信仰、性格就是在这样的日子积贮起来的,而我自由的灵魂充满孤独的美。
只有在孤独中静静地积贮起来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生命的力量。
孤独的价值在于它无价。
秋游断桥(外二章)
深秋,那一叠叠枫叶沿着断桥弯折而去,从远古到今天,是一种被不断更新的美丽,一种被岁月磨砺的沧桑。心事起起伏伏,一点的纸烟明明灭灭,一切了无痕迹。
我凝视着那秀眸,细辨,如云丝飘零,缠绵的西湖,说不清,也想不清,时间和落叶一起茫然。南屏的钟声余音弥漫视野,模糊了过去和现在。西湖是微醺的,倒映的暮色里,那影影绰绰中,许仙和白蛇在比亭子还大的雨伞下,睇视、缠绵、忧伤。在不可能的地方出现,做不可能的事,断开的琴弦便烟消云散。
断桥在夕阳中,站成三三两两秋光残度的剪影,想象是寂寞,似秋天的亡灵飘荡。抚摸雕栏的糙面,没有记忆。孤单。零乱。
玫瑰凋谢的地方,生死相约的誓言,季节散尽芳香。寂静的岸只有树的影子,情人的路在天堂尽头。
无情的时间,秋风里我们两鬓斑白。孤独比喧闹更令人冲动难抑,心中早已是沧海横溢;留下的只是无极的希望,时空的梦想。
西湖的夜
岁月一再流逝,漫过了心灵大堤,风催雨至的迷濛是一种诗意。几声鸟鸣婉转了歌中凄迷,月亮跌进杯中的沉溺,原来的路就躺在那里。夜晚,苏小小的香车总是从南山路行至北山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激情只留下无痕的潮汐,光阴的流水晶莹如记忆。女人为谁而凄美,又为哪个男人而失败?长歌当哭,古恨今爱,命运覆盖几多尘埃?多少说不清的故事,不能确定那是否还是爱。玫瑰呻吟的泪滴令人心碎。
秋夜浪漫了人间,多少遗憾可以忽略不计,多少理由可以重续再试,多少轮回可以再生自己。
曾经的泪水和欣喜,曾经的历史,曾经的爱情都在瞬间消失。生与死的悲喜剧幕落幕启。
今夜的星疏风凉,竟说秋天的梦呓,安详又平安。
雷峰塔的灯火,游荡在湖水里。净寺的钟声与酒吧的歌声,那层层叠叠远去又复来。猩红的嘴唇,失血的成语和幻想,你能感悟坊间多少的世态炎凉。那虚空的酒杯逐又斟满,激荡脑海感染思想。一个放荡的女人总是借酒壮胆;一个寂寞的女人一定不懂古道热肠。
城市和家是一种时间,是大地永恒的宿命;生生死死是哲学最基础的轮回与较量。那一种多情液体,清澈的中国传统到底深藏的是谁的目光?
钱塘江
静谧的大江深处,多么柔和,纯净而悠远的浪花,在无垠飘渺的空寂里开放。没有人看透你内心,你那暗藏的秘密在波纹里荡漾。连绵起伏岁月中我保持缄默,我穿越了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寻找那一片片的蔚蓝。留下背影、声音,说一声晚安。
清幽的江水澄澈透亮,仿佛无数蓝精灵在今夜的月光中舞蹈。在这个没有落日的黄昏,这是你唯一的漏洞。一杯原味的咖啡,有些苦涩居然可以分辨出几缕的甜。神的赐予,如此妩媚妖娆,尽吐芬芳。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厚度,比历史的记忆更真实。我说不准江水流向何处,当一切喧嚣锁进内心,沉湎的思绪再次撕掉自己的素描,有谁长啸?有谁回眸?
伫立江边,天空辽阔,滚滚江流分明是你眼角的盈盈泪光。你与一座城市构成如此紧密的联系,鲜艳、滚烫,带着那个年代的底色。一段鲜艳的历史过去了,我在用清晨的嗓音,吟咏出心里的敬仰。
我一样沉默不语,我的脸贴向江水,我只想让那江水摸一摸我的脸颊。这个世界太喧闹,细诉红尘,受尽时间的磨难,我把自己沉淀得更加清澈;我看不到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在喧嚣的沉寂中,我学会了生命之宝贵。一条大江,从云层中穿出来,又从远方流入了云彩之中。
短歌(节选)
生活是一棵树,花开花落,总要结下一两枚果。 熟的、甜的、青的、苦的、涩的,但是苦是甜,只有自己评说。熟的不一定甜,青的不一定涩,这就看我们为生活付出了什么。
没有付出,却容易得到,这枚果放在嘴里无滋无味,因为你不知道它的营养是什么;艰辛的付出,却不曾收获,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将尚未成熟的果实摇落,虽果枝空空,而心里却结下了一枚成熟的果。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是在孜孜不倦地创造着自我。
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等待的结果才会显得更加珍贵。相信枯燥重复的日子也有意义,那些曲曲折折的弯路也有它的道理,偶尔多走一些弯路也说没关系,只希望最后一页是花开万里。
位卑者不怕攀登高山,贫困者勿需点缀虚幻的光环,朝圣者心中自有上苍,引导一路向前。
这一路有不绝的风景,愿你我有不老的心境。所谓通往梦想的人生之路,不过就是在柴米油盐的庸常琐事生活中,自己独守的一份执着,坚持保留自己的一片天地。
【评论录】
陈志泽: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大多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在抒情中融入一定叙事的细节,既以情感感染人,又以哲理启迪人。不久前读到他的《宿命》,很喜欢。这里谈谈粗浅的体会。作者笔下的咖啡馆是美丽的,“淡淡的花香和柑橘香,依旧青涩”……咖啡馆显然悠久而不衰败,就连窗外“细碎的灯影造就细碎的空间,在重重叠叠的潮湿中洇开温暖的光斑”,景色也飘逸着诗意。一句“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巨大的阴影里,秋风像一本书,合上又打开”启开诗人更多的感触。“秋风像一本书,合上又打开”绝妙想象,把世事纷纭、人生无定暗示出来。作者开始“品着生活的苦味”。咖啡馆的美丽终究只能是片刻的印象,不是还有“路上行走着纷飞的忧伤”吗?咖啡馆的景象该肯定?否定?既肯定,又否定?作者思绪纷繁,笔下的咖啡馆和窗外丰富的景观开始变得深邃、庞杂、五彩斑斓……一个特写镜头是个很巧妙的转折:一个人,临窗而立。一个临窗而立的人,是你,是我,是他?时光在某个角落,孤苦伶仃。孤苦伶仃的精神痛苦比起咖啡的苦涩是更深的体验。孤苦伶仃的不但是那个临窗而立的人,更有咖啡馆里外的芸芸众生。作者将它扩大到“时光”这样没有边际的范围,而不止是小小的“我”,更具深意,这是非常成功的一笔。咖啡馆里人们的谈论汽车、女人和趣闻;邻坐的聊天,失意或是洋洋得意……很真实准确地象征、概括社会生活的波浪起伏,浑浊、喧嚣。惆怅、无奈、寂寞,作者“点着一支烟”,寻求解脱?“思绪被烟头烫醒,有一种裂开的感觉,这是我的宿命。” “思绪被烟头烫醒”,其实是沉思的结果,“烫醒”而“裂开”,说明作者的体验痛苦而深刻。思想的几个历程,终于还原到本真,在现实的面前平静。作品的下半部艺术表现更细腻、更抒情,思想的脉搏毫不减弱。“天堂的美意,神的眷顾。/这银饰的月光,这灯烛的思念。/初秋微风,在高高的枝头喧哗。/那片沿湖的柳树,允许它盛开和今晚的凋落。/我住在异乡的心弦上,让湖水的音乐充盈天空。”意象密集,各有象征,意蕴深长,十分耐读。“小心地合着自己的脚步,提着马灯行走于江湖,点燃自己的宿命。”体现诗人的进取又谨慎。“我在弥漫咖啡的香草里,那杯里还有唐突的心跳在期待明天太阳的光芒。”既无奈又不甘退却。提着马灯行走于江湖,“点燃自己的宿命”,马灯点燃宿命,绝妙的借代不但诗意浓,思想容量也深。作品与其说是宿命的怨尤,不如说是诗人多思、坚韧、进取的性格的体现。

sanwenshinianjian2025年第19期(总第605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