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与爱
张勇斌
童年的记忆像被阳光晒得松软的棉絮,大多细节已模糊,唯独八岁那年正午的蝉鸣与掌心的痛感,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年我刚入朔县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课上总盯着窗外的蝴蝶走神,课后堆叠的生字本压得人喘不过气。天性爱玩的我,很快和几个伙伴约好逃学 —— 午后的田埂能追着粉蝶跑半里地,河岸边的浅滩里藏着小虾米,起初的侥幸像颗裹了糖衣的果子,让我们忘了书包里没写完的作业。直到那个晴朗得晃眼的中午,我刚猫着腰躲进巷口老槐树下,就撞见母亲通红的眼睛。她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蓝布衫的袖口都被浸湿,看见我的瞬间,嘴唇哆嗦着,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没有劈头盖脸的责骂,她只是攥着我的手腕往家走,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后来她从杂物间找出麻绳,指尖轻轻碰了碰我的手背,才慢慢捆住我的双手。藤条落下时,我哭得撕心裂肺,只觉得委屈又害怕,不明白一向温和的母亲为何突然这样严厉。可哭到中途,我瞥见她别过脸擦眼泪,泪珠落在我手背上,烫得我忽然没了声音。
那之后我再也没逃过学,掌心的痛感成了最醒目的提醒,让我乖乖坐回课堂,在笔墨香里慢慢读懂加减乘除与方块字。这提醒一路跟着我,从背着书包的学生,变成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晃就是三十八年。
去年冬天,班里的小男孩偷偷把作业本藏进书包,模仿我的笔迹签了家长姓名。我翻到那页歪扭的 “已阅” 时,他正攥着衣角站在教室后排,指尖泛白,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我。我忽然想起八岁的自己,也是这样揣着满心侥幸,以为能瞒过所有人。我没有批评他,只是把他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翻出那个旧铁盒 —— 里面装着半截麻绳,是后来搬家时从老房子的墙角找到的,当年母亲就是用它捆住了我的手。
“你看,我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 我指着铁盒里的麻绳,“那时候我觉得逃学、撒谎很聪明,直到被母亲教训才明白,有些错会让我们错过更重要的东西。” 小男孩的头慢慢低下去,手指抠着作业本的边角,小声说 “老师我错了”。后来他不仅重新补写了作业,还在末尾附了长长的反思,字里行间满是愧疚。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一张明信片,上面画着小小的讲台,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我现在知道了,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没人告诉你该怎么走回正路。”
看着那句稚嫩的字迹,我又想起了母亲。每次整理教案时,我都会打开那个旧铁盒,指尖碰一碰那截粗糙的麻绳,就像又看见她当年通红的眼睛、滚烫的眼泪。原来母亲当年教给我的,从来不止 “不犯错” 的道理,更是 “如何面对错误” 的勇气 —— 她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有人愿意在你犯错时 “狠心” 提醒,是藏在严厉背后的爱。而我如今能做的,就是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像母亲当年扶正我那样,轻轻拉住每个可能走偏的小身影,让他们在犯错后依然能看清方向,走向属于自己的明亮未来。
这三十八年的讲台生涯,我收获的从不是 “桃李满天下” 的虚名,而是看着一个个孩子从懵懂犯错,到学会担当,再到长成能独当一面的人。那些藏在教训里的爱,就像老槐树下的阳光,当年照暖了我的童年,如今又透过我的手,照进了更多孩子的心里。
简历:大海之波,原名张勇斌。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8月6日。山西朔州朔城区新安庄人。毕业于山西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八年,退休于2015年9月,酷爱文学,先后在江山文学网发表小说、散文十五篇,后在老朋友石丽仙引荐下,投稿于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先后发表了巜若瑟之往日云烟》个人专集,巜娘家妈赔礼记》、《错位的爱》、巜月光中的遐想》、《人生密码本》、《丰收的喜悦》、《脚步下的春秋》、《梦中的妈妈》、巜国庆抒怀》、《相聚阳高》、《白衣天使赞》、《故乡的春天》、《夏日的雨后》、《一千三百一十四的故事》丶《迟到的忏悔》、《应县木塔颂》《贺华夏思归客》、《回忆我的父亲》、《父亲的战斗岁月》、《攻心朮》、《情思》、《春回塞北》、《月儿圆的时侯》、《粗心的丈夫》、《圆锁记》、《朝觐之旅》等。后续投稿还在继续中。二零二五年二月加入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成为特邀作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