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不忘初心忆引松
作者:兰玉娟
在辽阔的郭尔罗斯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母亲般的慈爱和宽厚养育着家乡的各族人民。她就是我家乡最美最圣洁的湖――查干湖。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查干湖上游的主要水源霍林河断流和连年干旱,致使入湖的水量逐年减少。查干湖面临着一场水枯湖干的劫难。家乡的人民在心底发出了焦急的呐喊:拯救圣湖!拯救草原!
从此,郭尔罗斯人民开始了一场与自然界的伟大抗争!开凿引松工程,把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

1976年9月,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来自全县各个乡镇村屯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几万人汇集在引松工程上,干部群众齐上阵,开凿引松工程。
当时横在松花江与查干湖之间有一座很高的山,叫“川头山”。必须把这座山移走才能开凿引松工程。这座山又高又陡,人们就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着山上的土,把土装在筐里,然后用扁担把土挑走,一担土要挑到一千米以外的地方。人们风餐露宿,吃住在工地搭建的窝棚里。窝棚里没有炕,就在地上铺一层干草。十多个人挤在一个窝棚里住。一日三餐吃的是玉米面大饼子,咸菜条,土豆白菜汤。当时我的父亲和姑姑都参加了引松工程,姑姑那年刚满十八周岁,和村里的十几个大姑娘挤在一个窝棚里。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雨,姑姑住的窝棚漏雨,有个叫大琴姑娘的行李被雨浇湿了,大琴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村里的老支书知道了这件事,把自己的行李拿来让给了大琴,老支书躺在窝棚里的干草上睡了一宿。

当“川头山”被挖平以后,还要往地下挖十几米才能达到测定的引渠深度。越往下挖难度越大,因为越挖越陡峭。挖出来的土装到筐里无法从陡峭的沟里挑到坝上。人们就用“三级倒土”的办法把挖下来的土运走。“三级倒土”就是站在沟里最底层的人把装满土的筐递给站在第二层的人,第二层的人再把筐递给站在坝上的人。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传递。
引松渠被挖到一定的深度,就从地下往出冒水,给挖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人们在水里穿着雨靴劳动,挖出来的全是泥巴。
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的时候,水渠开始结冻。用铁锹挖不动结冻的泥土,就用镐刨。用镐刨下来的土块很大,用筐很难装下。人们就把土块从一个人的手里传递给另一个人,每一个土块都要经过许多人的手才能传递到坝顶上。按说天气变冷应该停工了,但是考虑到如果停工,明年春天水渠解冻后,渠里的水会很深,再想站到渠里挖土将会难上加难。所以必须在上大冻前把水渠挖到测定的深度。一边是面临着寒冷的威胁,一边是面临着工作难度的加大,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家乡的人民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奋战在引松工程上。为了抢时间,晚上十一点才停工。为了给大家取暖,食堂半夜还要给大家煮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高粱米粥。人们喝着热乎乎的高粱米粥,一热热到心里,然后就暖暖的睡去。早上三点钟天还不亮就要起来吃饭,然后继续到工地干活。
眼看着就要上大冻了,外面下起了雪,可是离测定的水渠深度有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靠全县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不在当年把水渠挖到一定的深度,那么之前所有的劳动都将前功尽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引松渠上,与家乡的人民一起参加到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来。解放军的到来,更增加了家乡人民的斗志,军民一条心,绳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用。引松工程的坝上坝下人山人海,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碌。“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是解放军到来后人们常喊的一句口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家乡的人民终于在上大冻之前挖完了引松渠测定的深度。

历时八年的时间,家乡的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终于在1984年8月23日挖通了这条长达53.85公里,底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当松花江水像大动脉一样把甘甜的江水输送给几近干涸的查干湖的那一刻,郭尔罗斯大地上响起了万众一心的欢呼声!人们欢欣鼓舞,心潮澎湃,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郭尔罗斯大地!
如今的查干湖,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机盎然。她以坦荡无私的胸怀养育着草原的儿女。

引松工程使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改天换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个伟大创举!已经载入前郭县为民造福的历史画卷。没有引松工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富饶美景。引松工程为前郭县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向曾经为引松工程奉献出力量和汗水的前辈们和曾经援助过引松工程的解放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松花江水日夜奔流,甘甜的江水流入查干湖。“引松工程”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家乡的人民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松”精神激励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兰玉娟,前郭县作家协会主席,八郎镇文联副主席,八郎镇妇联副主席。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书刊、报纸及网络媒体发表。2023年创作的微电影剧本《幸福满村红》由松原市北恒影视公司拍摄出品,并在吉林省电视台和松原电视台播出。《幸福满村红》在首届吉、辽、陕三省“三秋”主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经专家评审获得一等奖。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