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因农历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被移至十月朔日。北宋时期寒衣节习俗包含授衣与烧衣,《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下旬便售冥衣靴鞋以备焚烧;明代发展为彩纸剪裁衣冠并书写亡者名讳;清代则增添焚烧纸钱、冥钞仪式。部分地区在焚烧时撒灰圈区分五代先祖与孤魂野鬼,并有制作纸扎房舍等衍生习俗。
农历十月一作为入冬首日,古时承载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妇女们既为戍边亲人制备冬衣,也为祖先亡人焚送寒衣。该节日与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三大"鬼节"。寒衣节彰显"慎终追远"的儒家孝道伦理,其仪式虽以男性为主导,但女性在祭品准备、仪式操办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传统社会对女性维系家族关系的隐性认可。当代社会倡导文明祭扫,多地已出台政策禁止露天烧纸,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新形式。
送寒衣
文/高书海
主播/玥言
时光荏苒又一年,
十月初一近眼前。
墓园风咽声声泣,
遥问天堂亲可安?
青山依旧霜风冽,
江河含悲悼容颜。
犹忆少年承欢日,
三餐冷暖总萦牵。
节衣缩食勤耕织,
苦累千般带笑脸。
无奈沉疴缠弱体,
万般不舍别尘寰。
思亲朝暮音容远,
子欲养时亲不还。
生前身影凝眸里,
逝后深情驻心间。
薄供难表千重念,
一纸寒衣诉万端。
且借晚秋风一缕,
将思捎向九重天。
愿亲添衣常暖护,
不遭天界半分寒。
默立坟前情暗涌,
殷殷教诲响耳边。
转身犹见烛前影,
为我缝补旧衣衫。
点亮心灯明去路,
再续来世未了缘。
缕缕青烟托祝福,
遥遥哀思寄平安。
珍惜当下韶华好,
生命之树绽芳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