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王巧英三首诗词佳作
诗韵草原:王巧英三首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与文化情怀赏析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21日
草原雄鹰诗社王巧英社长的三首诗词《草原美景》、《卓资大榆树》、《画堂春·草原风景》,以其凝练的笔触勾勒出草原的壮美画卷,既展现了草原风物的自然之美,又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三首作品恰如三幅风格各异的草原长卷,共同构建起一个诗意盎然的草原世界。
一、视觉空间的层次构建:从平面铺展到立体交响
1、《草原美景》一诗以工整的七律形式,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草原空间。首联“风吹雨过白云去,草绿天蓝比画阑”,以动态笔法描绘天地之景,“吹”、“过”“去”三个动词的连续使用,赋予画面流动的韵律感。而“草绿天蓝”的色相对比,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2、颔联“旷野花香千里送,无边景色靓颜鲜”,进一步拓展空间维度,将视觉(无边景色)与嗅觉(花香千里)交融,创造出通感体验。这种空间营造在《画堂春·草原风景》中达到极致,“草原千里绿苍茫,无垠花草芬芳”,以全景视角展现草原的辽阔,而“牧歌声绕马牛羊,鹰隼翱翔”,则巧妙地将地面景观与空中景象结合,形成立体的空间交响。
二、文化符号的诗意重构:从物象到意象的升华

2、《卓资大榆树》一诗则赋予古树以文化人格:“叶茂枝繁撑碧落,根盘节错似虬龙”,以“碧落”对应人间,以“虬龙”隐喻根系,既显古树之雄奇,又见文化之厚重。更妙在“纵经风雨逾千载,阅尽沧桑仍从容”的哲理升华,使古树成为草原民族精神的文化图腾——历经磨难而坚韧不拔,饱经风霜而从容自若。
三、时空交织的意境营造:刹那与永恒的辩证
1、在时间维度上,三首诗词展现出不同的时空观念。《草原美景》聚焦于草原的某个特定时刻:“夕阳篝火酒飘香”将黄昏、篝火、酒香等元素交织,营造出温暖而短暂的草原之夜。而“举杯畅酒不思还”更是以主观感受延展了时间体验,使瞬间化为永恒。
2、《卓资大榆树》则采用千年尺度,“纵经风雨逾千载”,将古树的生命历程与历史长河并置,形成宏大的时间叙事。这种永恒感在《画堂春·草原风景》中又转化为循环往复的草原日常:“牧歌声绕马牛羊”,展现的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生活图景,“夕阳篝火”,则暗示着草原日复一日的轮回。三种不同的时间维度共同构建起草原文化的时空哲学。
四、声色交融的韵律之美:从视觉到听觉的通感

2、这种声画结合的手法在“马头琴曲悠扬”中达到高潮,读者仿佛能听到悠远苍凉的琴声在草原上飘荡,与鹰隼翱翔的视觉形象形成奇妙呼应。这种通感手法使三首诗词都具有了超越文字的艺术感染力。
五、民族精神的诗意表达:从景象到心象的转化
1、三首诗词最终都指向草原民族的精神内核。《草原美景》通过“献上哈达祥瑞至”的礼仪描写,展现蒙古族待客之道的真挚热情;《卓资大榆树》以树喻人,歌颂草原人民“阅尽沧桑仍从容”的生命态度;《画堂春·草原风景》则在“夕阳篝火酒飘香”的暖意中,传递出草原民族的乐观豁达。
2、特别是“举杯畅酒不思还”,与“无限风光”的收束,既是对草原美景的礼赞,更是对草原生活方式的认同。这种从自然景象到人文心象的转化,使诗词超越了单纯的风景描写,成为民族精神的文化表征。
结语
1、王巧英社长的这三首诗词,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草原诗境。在《草原美景》中我们看见色彩,在《卓资大榆树》中我们读懂历史,在《画堂春·草原风景》中我们感受生活。这三重维度共同织就的草原图景,既是自然风物的忠实记录,也是文化记忆的诗意保存。
2、诗词中对草原意象的提炼、对文化符号的运用、对时空观念的把握,都展现出诗人对草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真挚热爱。这些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审美享受,更为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学样本。在这个意义上,王巧英的草原诗词已超越个人创作,成为草原文化与时俱进的艺术见证。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21日
0
【附件】
(一)王巧英诗词原作
1
草原美景
文/王巧英
风吹雨过白云去,草绿天蓝比画阑。
旷野花香千里送,无边景色靓颜鲜。
篝炉火旺琴声脆,歌舞词新雅客欢。
献上哈达祥瑞至,举杯畅酒不思还。
2
卓资大榆树
文/王巧英
叶茂枝繁撑碧落,根盘节错似虬龙。
纵经风雨逾千载,阅尽沧桑仍从容。
3
画堂春●草原风景
文/王巧英
草原千里绿苍茫,无垠花草芬芳。牧歌声绕马牛羊,鹰隼翱翔。
蒙古包前起舞,马头琴曲悠扬。夕阳篝火酒飘香,无限风光。
(二)王巧英诗词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41期同题作品展播【组诗词:吟咏风景区】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原创草原雄鹰雅涵2025年11月21日
(三)王巧英社长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四)解读赏析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10月写有24390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获2025全球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于“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爱党爱国爱人民》中国之父礼赞——共和国奉献者•报国典范 马学林专集)。8月,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典藏》作家出版社)。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获“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艺术奖”、“忠党爱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9月,作品入选当代文学界唯一历史大典《中国当代文学史》,评选为“名载史册人物”、“主编提名最佳作者”、“大数据评选最具亲和力作者”!作品《舣舟千载忆东坡》经知名作家、诗人及学者组成的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在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获荣誉证书。10月,国庆节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10月31日,应邀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消费者保护法论坛》并作交流发言,论文入选),并有20首诗词、2篇美篇、2篇小年糕作品奉献。11月,获大国•大家艺术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25.11.21.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21日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