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热辣滚烫游重庆
杨海军
重庆非去不可,我却多次错过。这个夏天,终于踏上了这座西南重镇。这是一座让人一见钟情的城市!游重庆的感觉是热辣滚烫,热,是天气是重庆人的热情也是向往已久的热心!辣,是味道是火锅的特色也是重庆人的骨子里的性格!滚烫亦是热辣,是火炉的天气,是火锅的沸腾,也是重庆人的豁达开朗和酣畅淋漓的生活态度。
重庆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别称为“巴渝”、“巴国”,地处成都平原与江汉平原间,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交汇,四周纵横着巫山、金佛山、大巴山、仙女山等。整个城区依山而筑,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赋予了山城重庆的独特的魅力。有人说得好:“山是重庆挺拔的脊梁,水是重庆须臾不离的血脉”。
一
站在李子坝观景台仰望轻轨穿楼时,正午阳光像熔化的铜汁浇在皮肤上。轨道震颤声由远及近的刹那,列车裹挟着热浪从楼体腹部呼啸而出,悬空而过的车厢里人影晃动,宛如科幻电影里逃逸的时空碎片。这是我与重庆的初遇,也是人生第一次被城市景观灼伤眼睛。
解放碑的烈日把柏油路晒得发软,街头巷尾却流动着别样风景。踩着十厘米细高跟的姑娘在千厮门大桥上健步如飞,火红长裙掠过阶梯时翻涌成浪。卖栀子花的老妪坐在黄葛树荫里,将雪白花朵串成月牙项链:"妹儿戴起,香得很,比香水还经得住汗气。"
四十度高温炙烤着鹅岭二厂文创园,我们却循着穿堂风钻进半山腰的防空洞。战时留下的混凝土穹顶沁着凉意,改造成的茶馆里飘着盖碗茶香。穿灰布衫的老茶客摇着蒲扇:"当年跑警报,全城人都往这里涌。"洞外蝉鸣震耳欲聋,洞内说书讲得兴起,竹椅吱呀声里,时空突然折叠出硝烟与茶香交织的褶皱。
二
重庆就像迷宫,路面就没有一块是平整的,一会儿爬坡上坎,一会儿下坡。而且都是石头台阶,费腿且累脚。正如台阶上写的“爬坡上坎、在所难免”、“重庆会惩罚每一个不爱运动的人”!在重庆,出门买个菜就是你们北方的登山运动。滴滴司机摇下车窗,热风卷着花椒香扑进空调失效的车厢。导航显示距离洪崖洞1公里,车辆却在螺旋上升的立交桥上兜了三圈。远处千厮门大桥钢索如竖琴琴弦,弹奏着四十度高温的狂想曲。
当我的运动鞋底黏在磁器口晒软的青石板上时,终于明白山城百姓为何把"梯坎"读作"天梯"。嘉陵江在百米陡崖下蜿蜒,货轮鸣笛声混着火锅店鼓风机轰鸣,十八梯茶摊的老茶碗里,浮沉着整座城市的汗珠。在防空洞改造成的茶馆,穿堂风裹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潮湿。八仙桌角还留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标语,穿汉服的姑娘们正举着自拍杆寻找最佳光线,1941年的轰炸警报与2025年的网红直播在混凝土穹顶下共振。
踏入重庆,仿佛走进了一个立体的梦境。“山城”与“江城”的双重特质,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风貌。爬坡上坎间,你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坚韧。那些陡峭的坡道,是巴渝先民千百年来与自然抗争的见证,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在这崎岖之地开拓家园,承载了历史的担当与厚重,这份坚韧融入了城市的血脉,铸就了重庆人骨子里的顽强。
三
“到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没到重庆!”这样的广告语比比皆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盘桓在大街小巷,总能见到熙熙攘攘的人潮,无论哪个火锅店,去晚了都需要排队,人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高谈阔论的享受着美食。火锅是重庆的代表性美食,也是“十大文化符号”之首,不仅每天吸引着装时尚的“吃货”,更重要的吃火锅的火辣氛围和环境,还有山城人民热情火辣的待客之道。这些因素叠加融合在一起,哪怕是吃得大汗淋漓,也是满满的酣畅惬意感。

邂逅在充满岁月痕迹的古街区,不经意间就会巧遇一场精彩的非遗表演或是一次古老手艺的传承展示。山城的烟火气承载了多少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呵,真是一座拥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沧桑磨砺,山城的山茶花正在漫山遍野美丽绽放,鳞次栉比的高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座座大桥犹如条条巨龙,将重庆每个区城紧密地连接起来,使道路四通八达,一派大都市的诗意画境就这样呈现在人世间。
这座把生活过成老火锅的城市,用极致的热烈熬煮着每个过客的灵魂。当北方人还在计较微微辣与微辣的区别,重庆人早已参透——生命的真味,原就该在九死一生的沸腾中绽放。老板用长柄铜勺搅动红汤,"毛肚七上八下,鸭肠三提三放",浓重的川音现场教学。当裹满花椒的嫩牛肉滑入喉头,潜伏的麻辣分子突然在舌苔炸开,激得人慌忙抓起桌上的凉茶猛喝。老板娘倚着老木柜台笑:"重庆火锅就是要配老荫茶才巴适,解辣又败火。"
四
黄昏时乘索道飞渡长江,车厢摇摇晃晃切开橙红色夕照。脚下货轮拉响汽笛,对岸龙门浩老街的青瓦上,晾晒的辣椒铺成红云。悬空栈道穿梭于灯火之间,游人的剪影与霓虹交织,恍惚误入《千与千寻》的奇幻世界。近处“洪崖洞”三个鎏金大字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蒸腾的火锅香气混着民谣歌手的浅唱,织就山城最浓墨重彩的烟火梦。
晚上在滨江大桥边欣赏了重庆美丽的夜景和首次千架无人机的精彩节目表演。千架无人机表演是通过动态灯光组合呈现出多种绚丽图案,如“魅力重庆”“城市精神”“黄葛深情”“山茶花开”等12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画面,描绘了重庆制造、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内陆开放高地、祖国战略腹地、山水人文城市的魅力画卷。
坐船欣赏重庆的夜景自然是不能错过的行程。从船上看仿佛是仙境,座座高楼大厦如五彩的水晶,条条道路似彩飞舞。高楼上的霓虹灯像花儿一样不停的绽放,不停的变幻着色彩。波光粼粼的两江水,在灯光的映照下犹如川流不息的银河,江上的拉索大桥也闪着光彩霞光……
五
网红打卡地白象居其实就是重庆市一陈旧且普通的民居楼。当我们从平地上了3层楼后就到达了14楼!没错!当我们听到楼里的居民告诉我们是14楼时,我们吃惊的样子不亚于你们听到时的感觉!到白象居3单元后再下5层到9楼后,有个大平台通往直达江边的公路,就像我们最初上楼时1楼的公路一样。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门口出来都像是在走平路,给人的感觉真的是既稀奇古怪又魔幻迷离!
网红打卡地“李子坝站”乘坐穿楼轻轨,体验了一把“过墙穿楼”的感觉。一列“森林绿”的列车如一条灵动的巨龙,从远方呼啸而来,毫无预兆地一头扎进居民楼里,仿佛打破了现实世界的常规逻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惊叹出声。列车在楼中穿梭的瞬间,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好似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让人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奇妙感觉。
号称亚洲第二的皇冠大扶梯也是不能错过的风景。全长112米的扶梯上黑压压的站满了人,分不清哪些是重庆本地人,哪些是旅游客,唯有抬头看时才发现呈30度的房顶好长好长。仅仅用了2分多钟,就轻松的结束了一百多米的上坡路,要是真靠两条腿的话,还不知道要流多少汗。再一次让人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六
天生三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由天龙、青龙、黑龙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组成的“三桥夹两坑”的奇特地质遗迹景观,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龙水峡地缝是“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分为入口地缝、中途穿洞和出口地峡三个段落,峡谷两侧悬崖陡峭、岩壁险峻、植被茂密,谷内有80米瀑布水帘,以峡深壁立、原始植被、飞瀑流泉、急流深潭为其特色。而真正让武隆天坑地缝享誉天下的,还是得意于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美国大导演迈克尔·贝拍摄的《变形金刚四》。
蚩尤九黎城高达99米的九黎神柱镌刻着苗族古歌,吊脚楼群依山递进,廊桥在云雾中若蛟龙摆尾,重现涿鹿之战后苗人南迁的悲壮。乌江绝壁上的百年吊脚楼,木板墙缝隙透出火塘微光,背篓老人踏着青石板走向“一寨跨三省”的界碑。芦笙场上,男子吹奏三孔葫芦笙跳“锦鸡舞”,女子银冠上的月牙银片随“跳月”舞步叮咚,暗合苗族古历法的日月轮回。苗寨的老绣娘仍用古老的辫绣技法在青布上绣出“蝴蝶妈妈”创世神话,木湾的万字席上五彩糯米饭摆成八卦图腾,牛角杯里的米酒要过三道“高山流水”,酒歌唱到第三遍才能举杯。
七
重庆,也是一座文化层叠的千年古城。其文化脉络如同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既澎湃交融又脉络分明。而散落在渝东南的苗寨,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瑰丽的民族色彩。重庆的文化如同火锅九宫格,每个格子都在沸腾中保持独立滋味,封存着中华文明最原始的基因密码。
在这座城市,魔幻与现实不是对立面,而是同一枚青铜器的两面纹饰。朝天门码头石阶上的力夫号子、解放碑茶馆里的“吃讲茶”规矩,承载着袍哥组织“仁义礼智信”的江湖法则。磁器口古镇的“龙门阵”茶馆,至今可闻评书人拍响惊堂木,重现《哈儿师长》式的麻辣评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嘶吼中,仍可听见“西陵峡上滩连滩,崖对崖来山连山”的生死搏浪之音。北碚雅舍梁实秋种下的腊梅、歌乐山冰心笔下的雾都灯火,老舍《四世同堂》在陈家桥的创作手稿,构建起那时文化界的“精神防空洞”。
天坑地缝近观的《印象·武隆》,是一场震撼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体验。演出以世界自然遗产的喀斯特地貌为背景,将灯光、音效、民俗文化与地质奇观巧妙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演出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如川江号子、纤夫精神、巴渝民俗),演员多来自本地村民,粗犷质朴的表演传递出原生态的生命力。天坑地缝与演出的“双重奇观”,既让人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让人形成“自然—人文”的完整体验闭环。
八
资料记载,重庆在成为陪都期间,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六年数百次的战略轰炸,超过三万幢房屋被毁,死难者逾数万人以上,其罪行罄竹难书。就是在国难当头中,重庆人仍然在被炸毁的残垣断壁上挥写了“愈炸愈强”的四个醒目大字,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或许是从那时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就在重庆人的骨子里深深扎下了根,成为世代赓续的重庆基因。
来到红岩革命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陈列的珍贵文物、泛黄的历史照片、逼真的场景复原,无声而却有力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江姐的那封托孤遗书,字里行间浸透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家人的深沉眷恋;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顽强抗争的故事,让人心疼又肃然起敬。这些革命志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爱国精神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烙印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
漫步在山城的街头,望着璀璨的灯火,遥想当年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地位。那些历经战火洗礼的建筑,虽已被岁月修复,但每一块砖石都铭记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争历史。重庆人民在战火纷飞中顽强不屈,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坚韧不拔、团结御敌的爱国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化作了重庆人骨子里的骄傲与担当。
九
有人说,旅游有三重境界:一是行万里见天地,看不同风景;二是读历史品文化,记不同的民生;三是见众生说百态,悟不同人生!重庆,这座立体魔幻的山城,以其独特的方式正诠释着这三重境界——从感官的冲击到精神的共鸣,最终在人与城的交融中完成一场心灵的觉醒。也有人说“人会被环境重塑,而环境永远在门外”。呆在家里,我们的能量是静止,出得门来,流动的人群,自然的生机,城市的节奏,都在无形中激活我们,吸引更多可能性。而且以旁观者的视角,感受他人的生活状态,会让我们跳出局限,用更开放的心态生活,出门是主动选择“被世界灌溉”!
五月中旬的天气还算可以,听说7-10月的重庆仿佛一座天然桑拿房,40℃+的高温裹挟着江风水雾,将整座城浸在潮湿的热浪里。这种极致的“湿热美学”,恰是重庆人骨子里韧劲的外化——正如老茶馆里摇着蒲扇的老者所言:“热得狠,活得才够味!”菜市场的嬢嬢将辣椒分作“增香”“提色”“要命”三六九等,火锅店里九宫格分隔的不仅是食材,更是高温下的重庆人把日子过成“以毒攻毒”的行为艺术,食客们汗如雨下却筷子不停,仿佛用滚烫的油辣子对抗着天地熔炉。歌乐山下的渣滓洞沉默讲述血色黎明,百米之外的科学城正孵化着卫星芯片;这座城市把历史悲壮化作建设智慧城市的养分——就像解放碑的时钟,既镌刻着旧时的轰炸记忆,也跳动着西部金融中心的数字脉搏。
重庆这座火炉般的城市像一面凹凸镜,既藏着巴渝古韵的深沉,又迸发着现代都市的热烈,教人一眼便醉在这错位时空的温柔里。实际也是在经历一场当代中国的沉浸式剧场——这里既有“双城经济圈”的宏大叙事,也有棒棒军消失前最后一声号子的悠长回响。重庆的魔幻现实主义气质,恰恰来自这种“极端环境的旺盛生命力”:高温蒸不垮街头的冰粉凉虾,群山挡不住轻轨的穿云破雾。当我们被火锅的热气模糊了眼镜,被台阶的陡峭耗尽了体力,某个瞬间突然读懂——这座城的“热辣滚烫”,何尝不是一个民族在艰难中向上生长的精神隐喻?而这,或许正是重庆旅行最深的滋养:在身体的极限体验中,触摸到一个文明的温度与力量。
杨海军,男,1971年生,高级政工师,党校研究生,甘肃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春天恋歌》、《问路宝天》、《我的祖国河山游》等100多万字个人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