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韵· 对话在灵魂闪光的时刻
的士作家田素昆访谈录
曹立萍:田老师好!
田素昆:曹老师好!
曹立萍: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能请您来做一个访谈,在文化这个圈子里了解到您的一些非常精彩的经历,所以我就特别想采访一下,让大家也能够听到您的精彩的故事。
那么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田老师本名田素昆,笔名叫田野。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昆明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哈,还是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的理事,他的传记被收入了《云南当代作家传略》这本书中。那他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报刊杂志的编辑工作,曾经担任西南联大刊物《高原文艺》执行主编,《昆明的士报》的主编,还是《金韵馨声》报的主编。担任那么多的主编,真的太能干了啊!而且他还是大型综合文艺杂志《盘龙江文化》的编委啊,在国内的刊物上发表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200多篇啊,其系列散文作品被中国作家出版社收入,面向国内外发行。由著名作家王蒙题词,梁晓生作序的《让人生更美好》一书被英国图书馆永久收藏。
这真的是成就太大了,仰慕仰慕!田老师,非常敬佩您啊。那么我们请您来就特别想听一听您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成绩?您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有如此多的沉淀?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
田素昆:曹老师太客气了,其实我自己来看,这个也不算多大的成就,我是给他理解成我们人生经历的一个内容,一个方面,也是我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追求和爱好,所以我也没认为是一种多大的成就。
曹立萍: 可能你自己不认为,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很有成就了。
田素昆:我觉得,呃,任何东西都是顺从自然。我热爱文化,热爱文学艺术,热爱写作,我觉得是一种心灵的趋势,一种自然流露。不一定是在多高规格的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我觉得我内心深处,我想说的话,想表达的事情,表达出来,就达到了预期。
曹立萍:在您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田素是:对,很自然,然后这个自然能达到多大的效果,能达到多大的成果,我认为都是顺其自然。
曹立萍:听说您曾经当过出租车司机,又从出租车司机成为一个诗人作家,这是怎样的一种经历?能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吗?
田素昆:有这个经历,但是这个经历呢,实际上对来我说是生活所迫啊。当时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初期,我原来工作的国企倒闭了。我就面临这个生存压力。在这种状况之下,我就来从事出租车行业,开出租车就无意当中感受着另外一种收获。我就觉得当一个出租车驾驶员嘛,很辛苦,风险也很大,但是他同时给文化和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什么说收获呢?出租的行业是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种行业,然后它是可以接触着非常丰富多彩的这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然后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各种行业,或者各种普通人民群众,他们那种生活,然后就给自己留下很多非常深刻的烙印,然后就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就是这种经历,使我有了创作的素材。
我的所见所感,通过自己热爱的文学艺术方式给他表达出来,表现出来,然后就形成文学作品。转变就是这种状态下自然产生,因为那个出租车的生活太丰富。
曹立萍 : 但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成为一个诗人作家,那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行啊。
田素昆: 呃,应该说这个是又回到我的兴趣爱好上,就一种天生的热爱。从小我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个应该是学习习惯。我会忙里偷闲,见缝插针读书学习。除了工作生活,更多的时间就是拼命的阅读书籍。是这个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嘛,只要你用心,我觉得前提是要用心,用心你就肯定会给他变成你想要的东西。
另外,借助一些非常优秀的人,从他们的上吸收他们优秀的特质,还有他们智慧才华啊就会影响我。同时来讲,我还是个男人。我作为男人的信念是:一个人要“说到做到”。
曹立萍 :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田老师做人的原则。
田素昆:对,说到做到。前提还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包括你说读书学习,还有阅读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向一些优秀的人学习。然后你就要很认真很用心的去践行,而不是叫在嘴上,随便说说。言必行,行必果。我说出来,就要做到。如果我不做到了,我就不说这个话。因为我觉得这个社会变化非常快,也很浮躁,你衡量周围又有相当大的一部人,他说了做不到?嗯,他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做不到。为什么呢?哎,那个答案就说社会太烦躁了,诱惑太多了,然后,他烦躁了以后就 引起大量的泡沫产生。大量的泡沫产生很多人就沉淀不下来,他就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形成了一个呃,很多时候是说话玩嘴巴子,然后他不务实。那很多事他要不做,就难以实现。
曹立萍:对对对,很多人光在嘴上说不行动就很难成事。
田素昆:你要认认真真的做成功这样一件事,其实还是很难。真正优秀的成功人,对,那就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所以我反过来说我自己既然反感那些光说不做的,我身上就不应该出现那种,就是那么简单的。是的,所以我觉得很多人生的大道理,甚至复杂的事情,实际上它本身不复杂,总结下来很简单,关键是你为什么做不到,就是因为你没给他变成行动。
曹立萍: 所以我就在想,您从一个在企业里边工作过,然后企业倒闭了,做了出租车司机,然后又从出租车司机成了诗人、作家,又当了主编,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你实现了。别人觉得难以做到,因为浮躁。而你能做到,是因为脚踏实地,所以我们说很多难的事情,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做到了。
田素昆:还有一种原因为什么我能说到做到,就是实际上很多外部的人来看我已经到了这种生活很严峻的地步了,因为企业倒闭,一倒闭以后就面临到生存问题,我没有退路。
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会来追求这种高大上的东西?高大上的东西离这个生活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我我自己呢,总结就是实际上我一直对生活的态度,直到今天为止我都是积极阳光的,我在最低谷的时候,嗯,就是说最最落寞的时候,我都没悲观过,我自己认为这是我身上的一个优秀品质了。
当生活陷入绝境的时候,我都没悲观过,我没有躺平,我也没怨天尤人。我不怪社会,不怪这个哪个,我都是觉得,我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要走出来。然后我对生活的态度是阳光的,我没有看到更多阴暗的东西。我就觉得人只要你阳光,只要你努力,嗯,事情都会变好的。就是随时的训练,再加上我原来讲的,我给他那些追求爱好,当成是我生活当中的内容。而那些生活的内容,他自然就会变成作品的素材。很多人就觉得这些高大上的文学艺术为哪样会在一个最底层的劳动者身上这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的士行业,我被人称为有才华的人。我们领导去找我谈了好多次,然后就喊我去办报。然后就有了《的士报》
曹立萍:
原来《的士报》就是您创办的!
田素昆:然后《金韵馨声》报也是我创办的,是昆明市唯一的第一张社区报。是被评为全国十大先进社区报的一份报纸,也是盘龙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曹立萍:真太了不起了!
田素昆:
而且创办这个过程当中,是在我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啊,面临着生存危机的状况,我就是憋着一股子气,一定要做好!当时好多人都怀疑说不能成功,因为我不是专业做媒体的人,但是最后实践证明我成功了。
曹立萍: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啊。
田素昆:我的个性呢,就说要做事情,你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做,要做到极致,做到最佳,你要拼尽全力嘛。
曹立萍:是的,所以成功有成功的道理,不是无缘无故的。
一般觉得我们的士驾驶员,可能他的这个文化素养啊,文学的功底没有那么的扎实,就不一定能成为这个写诗的,写小说的对吧?但是您有这个功底,我据我所知,您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就是说有这个家庭的文化的这个背景,一种文化传承才是您走上文学之路的根基。
田素昆:这个当然也分不开,因为我们爹妈都是老师。嗯,然后我们那个院子也是有文化环境,实际上昆明后来成名成家了好多人都是我们院子的啊。就是最早的一批作家、画家,就是我们院子里小时候的玩伴嘛,像昆明画家肖嘉禾,与市美协主席沙淋,甘家伟,女作家凃萍等都是年轻时常聚在院里的伙伴!
曹立萍: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田老师,就是说因为我们从小有这样一个家庭的环境,有这样一个生活的圈子,文化的圈子就给我们从小熏陶了文化的基础,那么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尽管你后来可能生活遇到了波折啊,处于逆境,但是你的骨子里边的这种文化的底蕴在支撑着你,所以你也不会沉沦。对,依然还在奋发向上,对吧?
田素昆: 曹老师,到今天都有好多人问我,其实从我个人的生活是应该说是很坎坷的,波折是很大的,但是所有接触我的人都奇怪,有时候朋友说:我们从来在你身上没感觉到那种负面情绪,没感觉悲观失望的那种想法?然后那个人呢,感觉永远都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所以前天《春城晚报》那个记者对我说:田老师啊,我当了16年的专业记者,我觉得我在媒体干了16年,我不如认识你两个月,对呀,我从你身上接触的东西超过了我在媒体十五六年的经验和成果,他讲这个就是我现在说出的一个答案。你能够推动那个笔,他讲你能够用滴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啊?
曹立萍: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那田老师您能不能再给我们讲一讲在你的经历当中特别难忘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田素昆:确实是有一件我到今天都萦绕于怀的事:90年代房改的时候,房子突然推向市场,我在的那个企业属于倒闭破产的,那在这个时候要拿出钱来购买房子对于我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我根本没没的任何积蓄,然后又要限时24小时内交款。交不出款就得失去住房福利,很残酷。不买房,我到今天就可能还居无定所。
曹立萍:那怎么办呢?后来你怎么解决的?
田素昆:到今天我也觉得很奇怪的,当时我自己穷困潦倒,根本没有钱,但是我就是想买房。我突然就是鬼使神差的拿出手机来给朋友打电话,我就告诉他们最后一套房子,我最后的机会,我现在面临的一个结局,明天中午我如果没交够款,这4万块凑不齐,就意味着我永远住不了房子。
嗯,我打完电话,我记得我打了20多个电话。然后我就听天由命了。到第二天中午,我太感动了,四面八方十七八个朋友出来,抱着钱冲来我家里,全部丢到我的茶几上。一大堆钱,然后呢,我根本没有时间数钱够不够,谁给的是多少?也没有打借条,来不及了。我拿出个包包来,哗哗的把钱装来我的包包里,然后拎起领起马上就走,赶在银行交钱的期限内去交款。幸运的是,朋友们给我凑的钱,比规定的缴款数还多出了30元,最后一套房子最终属于我。
然后这个钱我2年以后才还清的,我还钱的时候,我其实根本认不得谁借的多少钱,就喊他们自己说了算,你说当时借的多少钱,我就还多少钱。曹老师,当时就是这样。你说3000我就还3000,你说5000我就赔5000。最少的500,最多的8000,
所有人都没有借条,没有凭据。然后都是凭我的信任,凭诚信。所有的钱还完了,不多不少!
曹立萍:田老师您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您说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是:“以高人为伍,以德者同行”。那这件事情是不是就说明了您的身边都是高人德者,前提是自己也是呀!
田素昆:在我看来是信任,信任到这个程度现在想来都是不可思议!当今社会好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对,你是不相信的。因为那个是真金白银,不要收据,不要利息,不限时间。所以这件事我至今难以忘怀。而我很自觉,两年时间全部还清。
曹立萍:从您的朋友对您的信任就看出了您的为人,身边有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
田素昆:啊,对对对,有。
我自己认为是上天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个神秘的力量会按照他的轨迹的回报给我。因为我一生人没害过人。说通俗点,我活到这个年龄,我可以说我连公家的一颗螺丝都没有拿过。到现在为止,虽然这个社会有时很污浊,甚至有些地方很丑恶,但实际上我的生活确实我本人身上没有出现这些。
曹立萍:是因为您的内心很干净呐。
田素昆:是的,灵魂是干净的。还有一个事,是我刚开出租车的时候。这个事所有搞经济,包括我们的亲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出租车当时在昆明市价格高,价位最高的时候是70多万一张出租车。老板买了车,丢给我开,谁开都是要交押金3一10万,而我不用交押金。承包费老板也说你自己看着办,想交多少就交多少。别人都是为少交多交吵架打官司,很奇怪,我和老板也没有私交,又不沾亲带故,却遇到这样的好事!
当然我也是按市场行规一分不少的给老板交承包费。决不会说人家信任我我还不自觉。我就想上天一定是在回报我这样的有善根善缘的人!
曹立萍:就是您平常的言行作为都是让他觉得非常可靠。自觉的人,老板才会这样宽松对待。
田素昆:还有就是开车,出租车是靠时间赚钱,你开一个钟头就可以赚四五十块,那们很多人开车就为这个交车时间,因为你晚交1个钟头就意味着多赚钱,所以很多人为这个交接班争吵打闹。然后,老板就跟我说,你想多阵交你就多阵交。就是说不定时间,你想提前交你就打电话给我,你想5点交你就5点交,你想6点你就打电话就行,然后所有出租车行业的人就奇怪,讲田老师,我们现在感觉你才是老板吗!那车是你的,你想开就开,你想交多少钱就交多少钱。在别人眼里是一种天方夜谭啊。
曹立萍:嗯,那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田素昆:我自己认为啊,就是曹老师所讲,就是我长期为人做事已经根深蒂固了,所有呢人都认得田老师这个人,不会害人,不会骗人。这个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有我更觉得重要呢,就是确实宇宙当中有一种力量会回报这个做善事、天生善良有善根的人。他会通过不同的福报和方式来回报你。就是我刚刚也说了,我在最低谷最生存已经到了绝局的时候啊,我也没有怨天尤人,我也没怪过那个,我也没骂过社会。是一种积极阳光的态度。所以我就开最贵的车,最好的车,人家丢给我开,而且我要交多少钱由我交。但我交费都按市场价,没想到要占他便宜。
曹立萍:这就是诚信,最珍贵难得的是相互尊重信任。
田素昆:
常规是交3000,因为他认得我当时的经济情况很糟糕,还要养娃娃,他就说你随便看着交算了。那我从我的角度上,你那么信任我,我就要按市场价一样交。市场当时是多少钱,我照样一分钱不少的交给你。没有任何强制,都是我自愿的啊。所以我就觉得,不管社会进化到哪个程度,不管人性多么复杂,我觉得通俗点来讲,信任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所以直到今天,我把信任和信义都看得非常重。
曹立萍:我就觉得人除了有才华,还要有人品,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对吧?所以有的时候说我们有些人为什么才华横溢,很有才华,但是呢,却处处受到限制,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就是怀才不遇。但是我们就说有德行的人,有才华的人,走到哪里都是闪着一路的绿灯,对,受人欢迎,有贵人相助,是吧?
田素昆:对,对这个认知我觉得曹老师我是有共鸣之处的。确实是人的人品和你的才华我觉得要成正比,因为当今社会还有一种人,特别是文化人里面,单有才华,但为人并不好。有的人呢,有单有人品,为人很好,他又没得任何能力和才华也不行。最好的就是,人品和才华成正比,又回到曹老师讲的,其实你做任何困难的事,上帝就会为你开一扇窗,老天就会为你点一盏灯。
曹立萍:对对,那确实是的。我觉得田老师刚才给我们讲的这两个故事,真的让我非常感动,非常震撼。
田素昆:这个事真实发生在我身上,虽然事情不大,但是确实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呃,为哪样刻骨铭心?人家说:金钱最能最能衡量出人的人性来的嘛,我这遇着的尽是金钱嘛,而且都是真金白银啊。呃,如果是那一瞬间,呃,我平时做人很差,嗯,么真的就是,差10块钱我都会废掉,我今天可能就是居无定所,没有房子住。然后我不会有自己的一个温暖的家,然后不会有自己那一个生活和创作的空间嘛,绝绝对不会有的。社会有时候还是很残酷的,你没得就没得了。所以我到今天,好多人了解我前期的那种生活经历,都觉得不可思议。惊叹,但是我现在很平和,我现在还觉得满足了。曹老师,因为我觉得人生再大的老板,再大的官员,我觉得最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下一代的成功。
曹立萍:那您的下一代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能给我们分享吗?
田素昆:我觉得我很满足了,很满足。
曹立萍:哦,很满足了。
田素昆:我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呢,我尽遇着一些奇迹啊,我的儿子成长很悲惨,嗯,我的小儿子从1岁,大儿子小儿子从1岁到上学就业,到现在为止,我们没管过,没接送过一天啊。然后没上过辅导班一天,没进过辅导学校一天。我我是单亲家庭,小儿子一岁我离婚。我带着,1岁半送幼儿园全托。我开着出租车没时间接。有天我去看他在幼儿园里面,整个幼儿园没得人,只有他一个人蹲在地上玩沙。我自己一下就哭起来。
曹立萍:那现在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呢?
田素昆:现在都毕业工作了。那么我就想啊,别人家都是一家三代陪伴孩子,上学有人接送。我这个儿子就没有这个福气,上学都是背着小书包一个人来学校,回来也是自己回来。我不可能接他,我要淘生活,所以全云南省只有我的娃娃像这种,没得第二个?你看多少人又是爹妈又是爷爷奶奶接,我这个真的没有,而且从小学到现在工作没上过一天辅导班,然后我也没得钱请任何辅导老师来辅导他。
曹立萍:但是他成绩很好是吧?
田素昆:成绩很好,考大学都是不兴上辅导班。大学毕业又顺利自己找到工作。我就觉得是老天给我回报了?他是还没毕业的时候,很多央企过去,董事长就去学校物色人,他都在物色的范围内呢。别人就业很困难嘛,就他不困难,还没毕业,央企那董事长就跑过来把他提走掉了。去的第一个央企,还是世界500强,在山东。后来回昆明又自己考进了东航,2000人竞争20个名额,他是其中之一。工作很顺利,待遇很好。每周都要抽一个时间陪我,发了工资还会请我吃饭,逢年过节还会给我买新衣服。我就觉得很温暖,作为父母最焦虑的事就是子女的上学和就业。恰恰这两件事他没有让我为难。包括这次他进东航,好多人来问我是不是有特殊关系,其实都是他自己考进去的。
曹立萍:也没有托关系?
田素昆:没有,都是他自己硬拼进去的。我家亲戚都说是祖上烧高香了,什么好事都轮着你!
曹立萍:现在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田素昆:现阶段很满意。
曹立萍:田老师平时都有些什么兴趣爱好呢?
田素昆:我爱好很多的,都是文化艺术领域的,我也爱写诗写散文,然后我还特别爱唱歌。也喜欢旅游,我还非常热爱字画,好的书画作品我都会收藏。我家里面的书法作品应该都是名家。收藏这些东西我会觉得内心甜滋滋的。我觉得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心,在这个范围内美好的东西我都爱好。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就是应该使生活更美好,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美丽。
曹立萍:对,让身边的人因为有您而美好,相信我们的听众听到您的故事也深受鼓舞深受感染。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您田老师!
主理人:曹立萍

受访者:田素昆

《岁月流韵》文集征稿启事
《岁月流韵》文集现向银发族老同志们发出邀请,请用您的生花之妙笔,撰写锦绣文章,将您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回忆录、散文、随笔、书信体等形式展示出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儿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创新未来。
征文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内容主题:
1. 存史资政:记录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体悟,为后代留下真实生动的时代注脚。
2. 交流互鉴:促进老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共享人生智慧与生活乐趣。
3. 启迪后学:用您的故事与经验,教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4. 陶冶情操: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在笔墨书香中涵养性情,乐享晚年夕阳红。
二、体裁形式:
散文、随笔、短篇纪实、书信体等均可。篇幅不宜过长,散文、随笔2000字左右,短篇纪实控制在5000一10000字。
三、 稿件要求:
真实性:内容须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力求真实准确。
健康性: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创性:投稿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或在特定范围内征得同意后可转载,作者应对所投文稿内容及文字负全责,除错别字外,编辑不作仼何修改)。
四、评优奖励
截稿后,栏目将根据阅读量,点赞点评量,并请专业评委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注:编委评委均不参与评奖)
投稿请注明:标题+姓名+原创投稿
(不按格式要求投稿的不予采用)
欢迎企业、机构和个人赞助支持公益
投稿微信:guyu6464
截稿日期:2026年8月31日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编辑部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