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至,应该有他的一座丰碑
文/巩钊
袁铭三(名山),一九零三年生于集贤,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狱中三年被释放,两个月后即一九四二年病逝于家中。
袁铭三,青年时期即有进步思想,厌恶国民党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老百姓长时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立志教育报国,以图唤醒国人,曾经仼教于周至祖庵区小(现扈邑区),在地下党员陈冠英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后以蒋村巩家药铺为联络点,与巩希城、李西平、韩西章等人商量准备发动一次农民起义,反对国民党压榨穷苦老百姓,不顾天灾疫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经过多方奔走,动员了周围十几个村的穷人,终于暴发了周至户县历史上有名的"祖庵暴动”,当地人称"踏区”。
参加“踏区”的都是祖庵附近的农民,没有枪支弹药,毫无作战经验,在国民党县党部的多次围剿下,除了一小部分意志坚强者组成了周户第一支红色武装“秦北游击队"外,其他人隐姓埋名,有的远走他乡。袁铭三利用他的国民党周至县东党区筹备委员的身份,活跃在周至户县一带,为驻扎在虎头山上的秦北游击队提供情报,组织秦北游击队沿途迎接红四方面军。
1932年11月26日晚上,红四方面军进驻集贤。袁铭三和另外一名地下党员蘭效如等三人,以周至地下党负责人的身份见到了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他们根据所掌握的情报,汇报了国民党杨虎城部队在秦岭一带的兵力布置,秦岭各个峪口的深浅和道路的是否通畅。
徐向前安排袁铭三,立即组织十几个游击队员,向西边的黑水峪一带安放流动哨,打探国民党部队的宿营情况。并且让袁铭三尽块寻找一张周至县地图,在那个时候要找一张地图,不亚于比登天还难,何况还是在晚上立即就要。袁铭三把睡在他家等候命令的游击队员分派出去,可是地图却犯了难。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却走到了天主教堂门口,教堂里有周至南部各个村子的教民分布图!立刻叫开了大门,从墙上撕开了并不太准确的周至县地图,火速的交给了徐向前。
1935年7月初,袁铭三又奔赴蓝田迎接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沿秦岭北麓西进。7月18日,红军进入殿镇集贤终南一带,打击土豪劣绅,开仓赈济灾民。在殿镇,红军处死了赵代村恶霸徐三,处死了殿镇的民团团长朱纯。红军还焚烧了几个富户人家的地契文约,没收其粮食衣物分给困难群众,深受穷人欢迎。四天后,袁铭三又给红军带路,从辛口峪进入秦岭,后又历经千难万险到达了陕北。
红二十五军离开周至后,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的袁铭三暴露了党员身份,只得辗转奔波于周至户县西安临潼等地,联络爱国青年学生、进步人士,开展减租减息,抗粮抗款。以户县的甘西小学为堡垒,吸收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了共产党,为陕北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到陕北学习了的青年回到家乡,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再继续发展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包括奔赴延安的周至十八勇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年后,也就是一九三八年,袁铭三在一次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叛徒。他还没有到家,叛徒带着人已经站在街口等着他,先被押送周至县,让他找人担保以后脱离共产党,被他严词拒绝。后又押解西安,面对昔日他的同学同事软硬兼施,他慷慨激昂,不为眼前的荣华富贵所引诱,最后又被送到国民党在河南的监狱。在河南三年,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导致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走路坐立都成了问题。最后还是几个同乡雇了一辆马车,才把他拉了回来。
在袁铭三回到集贤后,已经是病入膏肓之时。两个月后他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离开了人间。他死后被安葬在村南老虎窝(现在的大曲十三队)袁家祖坟,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红卫兵夷为平地,尸骨荡然无存。
被各种文史资料认定为一九二九年入党的共产党员袁铭三,在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十多年的今天,不应该继续被人们忘记,魂魄在飘游了八十三年后应该有个归宿,周至应该有他的丰碑!

本文资料来源于辛凡的《周至一九四九》,蘭效如的《回望》,袁铭三侄孙袁相逢提供照片,在此表示感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