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延安精神 铸魂育人润心无声——丹凤县弘延“进校园”宣讲活动实现全覆盖、见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五进”活动实施意见及商洛市弘延进校园现场会议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丹凤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丹凤县教体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认真安排,由县延安精神宣讲团团长李赟带队在上半年首轮“进校园”弘延宣讲走进丹凤县第一小学、第五小学、丹凤中学、丹凤六小等学校的基础上,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集中开展第二轮专题弘延宣讲活动。截至11月13日,宣讲活动已实现全县34所中小学全域覆盖,让延安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校园,为立德树人工作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本次宣讲覆盖面广、参与度高,涵盖20所中学(含九年制学校、职业高中)、14所小学,惠及760名党员教师、2900余名职工和36400多名学生。依托县域内34个中小学校党组织,搭建起“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红色传播网络,让延安精神触及每位师生灵魂。
活动以“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为核心目标,聚焦三大核心宣传内容,通过系统化、分众化、具象化的宣讲设计,推动延安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锚定信仰坐标:系统阐释延安精神核心要义
宣讲团李赟团长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表达,深度解读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精神实质。重点围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传递革命先辈在艰难险阻中坚守信仰、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深入阐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革命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展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细致解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讲述共产党人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故事,培育师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生动诠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再现延安时期军民同心、攻坚克难的奋斗场景,激发师生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实干热情,让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成为师生可感、可学、可践行的精神标杆。
二、贯通历史现实:深度解读原生形态与时代价值
结合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宣讲活动立足“历史溯源+现实观照”双维度,让延安精神穿越时空、焕发新机。一方面,通过还原延安时期的斗争环境、革命故事、优良作风,清晰呈现延安精神在烽火岁月中孕育、形成、发展的原生形态,让师生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历史根基与实践源头;另一方面,紧扣新时代教育使命与青少年成长需求,深入剖析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对教育事业而言,它是涵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精神滋养;对教师而言,它是锤炼师德师风、提升育人能力的行动指南;对学生而言,它是培育爱国情怀、健全人格素养、增强奋斗本领的生动教材。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师生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三、聚焦知行合一:精准明确分众化践行路径
宣讲活动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施策”,针对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明确了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的具体路径,推动精神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
对教师群体:倡导将延安精神纳入自身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自觉做党的精神谱系的坚定传承者和模范践行者。鼓励教师把延安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全过程,将红色元素有机融入大思政课体系及各学科教学,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兼具精神高度、学识深度、仁爱温度的新时代好老师。
对学生群体:引导主动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延安精神内化为爱国爱党、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求知态度,转化为不怕困难、砥砺前行的奋斗品格。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优良作风,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责任担当、提升综合素养,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为让宣讲成果落地生根,活动严格落实省延会要求,将三大核心宣传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同步开展知识问答、演讲比赛、漫绘红色故事、主题团队日、书画创作、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构建起“课堂宣讲+实践体验+文化浸润”的全方位育人格局,营造出“人人讲红色故事、处处传延安精神、时时践红色初心”的浓厚校园氛围。
此次弘延“进校园”宣讲活动的全覆盖开展,有效推动了延安精神在校园的深度传播与实践转化。全县师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更加深刻、情感更加真挚、践行更加自觉,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精神面貌持续焕发,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红色动力,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了坚实的精神根基。
下一步,丹凤县将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弘延“进校园”工作成效,推动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管理服务各环节,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传播机制,让红色血脉在校园代代相传,让延安精神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精神引擎,为丹凤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文:彭刚军)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