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缘识朱鸿先生
文/纪昀清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 “文学之缘”为线索,串联起与朱鸿先生的三面之遇、文间品读与约见未遂,脉络清晰且情感真挚,将一段师友相惜的情谊写得温润动人。文章最鲜明的亮点是细节的鲜活质感。作者对三次见面的描摹各有侧重:初遇时的嘹亮嗓音、再逢时的条理讲课、培训时的站立三小时授课,尤其是朱鸿先生对“散文兼容审美性、情感表现、智慧之光与人格意象”的解读,以及智斗歹徒的经历,既展现了其文学造诣,更凸显了通透真诚的人格魅力。这些细节不堆砌不刻意,让人物形象立体可感。文间品读部分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摘录16篇散文的简评,从《考试记忙》的生动描摹到《母亲的意象》的温情追忆,既展现了朱鸿散文“真性真情、简洁传神”的特色,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学感悟力。二者的文字互动,让“文学结缘”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可感的心灵契合。约见未遂的遗憾更添缘分的绵长意味。作者与朱鸿先生因忙碌错过相见,却以“来日方长”释然,这份理解与敬重,让师生情谊超越了物理相见,沉淀为文学路上的精神共鸣。结尾处作者立志“多读书、勤写作、做真人”,更让这份缘分有了传承的温度。全文语言质朴无华,却于平淡中见深情。以 “缘” 起笔,以“敬”贯穿,既写朱鸿先生的为人为文,也抒发了自身的敬仰与追求之情,让读者在感受师生情谊的同时,更体会到文学连接心灵的力量,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记人散文。【编辑:乐达】
我与著名散文家朱鸿先生可谓缘分不浅。他的为人为文,都令我钦佩不已。
一、三面之缘
其实,我与他曾有三面之缘。
一次是2019年11月30日上午,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一次报告会活动,他恰巧是该活动的主持人。只见他个头不高,华发丛生,至今还记得他嘹亮的嗓音:“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先生做客文学院讲学,为我们作《中国与世界,文学与时代》报告。大家掌声欢迎!”这是我首次近距离面见大名鼎鼎的朱鸿老师,并聆听他的声音。虽然这声音很简短,但却浑厚有力。
我再次见他,是几年前在户县(鄠邑)参加了由他主讲的散文专题讲座活动。他打开电脑,讲课条理清晰,内容充分,从散文的定义、涵盖范围、发展趋势、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讲课一板一眼,从不随意发挥,不像有些老师讲课时,因随意性大,容易超时。报告厅虽不是很大,但却坐得满满当当,现在还记得他感慨良深的一句话:“真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我原以为仅有二十来人,真出乎我的意料!”
第三次见他,还真出乎我的预料。2024年9月9日—13日,我在西北大学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省作协新会员培训。当时我在《2024年陕西省作家协会新会员培训班学员手册》“师资简介”中看到了排在第一位的朱鸿老师的简介:“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30余部散文集行世,具代表性的有思想求索类散文集《夹缝中的历史》、文化表现类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心灵倾诉类散文集《吾情若蓝》和长安叙述作品《朱鸿长安文化书系》。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版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首届陕西图书奖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再一看“日程安排”,9月9日(星期一)下午的主讲老师果真是他。这令我欣喜若狂。
当日下午,朱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按时来上课。他头发斑白,眉毛浓重,身着绿色短袖衬衫、黑裤子,脚上一双黑皮鞋,擦得乌黑锃亮,看上去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主讲的课题是:关于散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他着重讲了“究竟如何认识散文”“散文的视野需要开阔”“从读书开始”“不能没有价值观”“有感受的事极其重要”“什么也不要怕,然而应该追求一种境界”“必须掌握丰富的语言,不过语言应该尽量简洁”“修改再修改”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他讲课声音铿锵有力,分外投入,还善于讲鲜为人知的经历故事,讲得声情并茂,讲到激动处,还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令我大为感动的是,连续三个小时的培训课程,他居然一直站着讲课,中途也不见其喝水。那种忘我敬业的精神,极大地震撼了我。
尤其令我久经难忘的是他对“散文是什么”的解读,令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他说:“散文是兼容审美性、情感表现、智慧之光和人格意象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格调是至诚的,它可以从容地叙述、抒情和议论,并以彼此杂糅为妙。散文基于作家自己非凡的体验和感受,言必出心,语能跨俗。”很显然,与肖云儒老师当年提出的“形散神不散”相比,他的这一散文理论在涵盖范围上更宽泛,在理论精准度上也更显优势。
为此,他还特意强调说:“形散神不散,只是散文的一种存在样式,其实还有形散神也散的散文样式。”为此,他还为我们列举了国外一些知名作家写的有关“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类型作品。一直以来,我自小就受“形散神不散”的影响,就连平素的散文写作,也都是按照这个理论去构思的。这还是我生平头一次听朱老师讲“形散神也散”。真是有一种大开眼界、醍醐灌顶之感。
为了让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审美性、情感表现、智慧之光与人格意象,朱老师又列举了大量鲜活事例,加以佐证。在他看来,这四个方面就是散文的本质体现,他自然下的功夫最大,也讲得最为透彻。显而易见,这堂课,要比几年前他在户县讲的有关散文内容更加出彩!因为其主讲内容明显进行了大量更新。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出于崇敬,我还恳求朱老师与自己在讲台面前留了一张合影,我一直视若珍宝,珍藏至今。

这堂课,他不仅教我们怎样写好散文,更与我们分享了他如何智斗歹徒的经历。他说,有一次他耷拉着腿,坐在河堤看风景,骤然间碰到了几个吸大烟的歹徒,有一人还将匕首架在自己脸上,予以威胁。放眼四周,空旷无人,就算求救都没人搭理,肆意反抗更是没有丝毫胜算。在这危急关头,他倏然灵机一动,就直视着他们说:“兄弟,我这张脸是不是挨刀子的?兄弟,谁还没有困难呢?我把钱和手表以及记者证都留下。”说完,就将这些身外之物拍在了持刀歹徒的手上,趁其目瞪口呆尚未回过神之际,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之夭夭了。他说他当年上初中时,就是足球队队员,而且还获得过200米短跑比赛的第二名。他相信这些四肢不勤的歹徒是无论如何追不上他的。就这样他得以成功逃脱。为此,他说,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堂课。
这就是朱老师给我上的人生大课。因而对他倍加崇敬。他的魅力,不仅在于讲课,更在于其真性、真情的散文风格。
二、散文简论
自从结识了朱老师,我就喜欢阅读他的文章。
2024年2月11日,自从“周至县新时代文艺创作协会群”正式创建,作为群主的我就特意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或中国散文学会或省级作家协会的几十名老师诚邀入群,旨在借助名家的名望扩大我县文艺事业的影响力。该群吸纳了肖云儒、陈长吟、红孩、赵丰、朱文杰、商子雍、董信义、张兴海、靳晓鹏、吴兰兰、陈嘉瑞、庞进、史飞翔、邢小俊、祁云枝、崔彦、徐祯霞、白忠德、张军峰、白来勤、杨广虎、巴陇锋、范墩子、曹庆、曹廓、孙亚玲、孙卫卫等众多知名作家。其中朱鸿老师,就是我诚邀入群的著名作家之一。为了激发群友的文学热忱,我从2025年2月15日至今,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就坚持阅读群内佳作,并筛选出3-5篇精品,写出简短有力的评语,于当晚9点后发在群内,以飨读者。而朱鸿老师就经常将他的作品链接分享在群内。在这期间,我就有幸拜读了他16篇散文佳作,并逐一予以简评。
他发在群内的首篇文章是《元宵节》,我读后留评说:“此文,对元宵节的三种来源,追根溯源,颇见历史功底,令人眼界大开!”
接着,我简评了他的第二篇文章《考试记忙》:“将上大学期间,为应付考试,各位同学的备考忙碌情状,描摹得形象传神,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关于背的描写:‘背,贯穿着复习考试的全部过程,到处都是背的学生。背,简直成了一道风景,一种气候。在宿舍有背的,在楼道有背的,路上有背的,食堂有背的。草坪、操场有背的,花丛、树下有背的。教室的背,最自然最畅快,这里是背的天空,背的草原,背的海洋。早晨刚起来就背,夜晚将躺下还背。夏日的浓荫中背,冬天的阳光下背。借着路灯背,凭着炉火背。吃饭也背,方便还背。背在黎明,背在黄昏。背得精疲力尽,背得死去活来。背,呈现着干姿百态,各有各的声调,各有各的神情。有的躺着背,有的站着背。面壁而背,对窗而背。将头扬起望着天背,把头低下看着地背。踱着背,蹲着背。咬紧牙关背,凝聚眉头背,摇头晃脑背,手舞足蹈背。’如此精彩的描写,让人不禁想起陈彦《主角》中易秦娥舅舅关于打板鼓的类似描写。读之,酣畅淋漓,是难得的品读享受!极力推荐共赏!”
之后,我就又陆续简评了他的如下美文——
他的《实习记困》:“朱鸿老师,将自己当年在槐庄中学当实习老师的见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文章语言细腻生动,感情真切饱满,将师生之情、师生趣事娓娓道来,让人分明能感受到‘为师之道’的无穷魅力!推荐共赏!”
他的《救人记憾》:“将自己凌晨三点被什么声音惊醒,并循声追源的过程与心理,描写得细腻传神,虽不是小说,却胜似小说,最终查明真相,原来是一个叫周诚的新生不知什么原因从楼上跌落了,致使其发出痛楚挣扎的哀嚎声。自己就是被这种声音惊醒的。并对半夜三更救人的过程和因周诚死去留下的遗憾,进行了心灵考问。读之触动灵魂,发人深省。很喜欢朱老师对内心害怕原因的深入剖析:‘害怕,是一种不安或者发慌的心理状态。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害怕的,未知,表示着没有认识它,没有把握它,从而,可能遭受它的折磨、挫伤、打击。所以,禽兽不可怕,衣冠禽兽也不可怕,因为这些东西的伎俩无非是:扑,啄,撕,咬,诬,谤,唬,嘲。我害怕的是迷信之中的神玄鬼怪,当我的眼睛,或者为黑暗,或者为木石所遮挡的时候,它们的幻觉就会出现。唯物主义,能够证明它们并不存在,不过我仍难以从心中驱除其影响。它们是人类文化病态的花朵,但灵魂却是伴随着所有的花朵长大和形成的。夏夜的月光下,冬夜的炉火旁,长辈美丽的故事,往往就夹杂着它们的生活。不过,我现在有了对付它们最为得力的办法:让那种凛然之气,鼓满自己的全部身心。’真是分外精彩!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分配记难》:“将当年大学毕业时期,班上形形色色的同学和自己面临毕业分配时的各种情态——困惑、忧虑、惊喜、平静、拉关系等,描摹得细腻生动,惟妙惟肖,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时光岁月中!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离校记别》:“将大学毕业之际,‘我’与同学们分别时的点滴往事与各种情态娓娓道来,最动人的一幕是,关于‘我’抑制感情的描写:无人的月光下,大学四年,杨亭是唯一一个真正对我欣赏而喜欢的姑娘,由于种种因素,她像一颗遥远的星,照耀着我,并向我缓缓运行。可我却一直没有重视她。她是一个好女子,她期待奇迹发生,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因为‘我多么残酷地抑制了我的感情和冲动!’为老师的理智点赞!为当代年轻大学生如何谨慎处理情感做了表率!美文推荐共赏!”
他的《小善》:“以自己为跑夜路的司机甘愿多付16元过路费,展开对善举的思考:大善需要天命,此乃英雄之事。小善谁都可以做,其快乐,且奇妙。朱老师的小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是对辛苦跑夜路的司机小哥的体谅,更是善念善心善行的有力践行!有句话叫:‘吃亏是福。’朱老师安全返家,不就是小善之举的回报么?善良之人必有后福!推荐共赏!”
他的《白原》:“什么是白原?正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白茫茫麦花,正如作者所言:‘阔大的田野,男女老少,割的,捆的,运的,一派繁忙。仅仅几天,田野就空空荡荡了,剩下的,唯有冒出地面的一寸左右的小麦茬子。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茬子密密麻麻,绵延伸展,千里雪色,万里银光,茫茫一片。我所谓的白原就是它。’白原是农民在收割麦子后,尤其是艳阳天最美丽的景象,这一景象在作者的灵动笔下,更富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故乡农民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推荐共赏!”
他的《我为什么没有长高》:“文章以自己天生‘身低’而产生的自卑,到逐渐顿悟人生:‘能力和魅力才是男人的金子。’‘我尽扫形秽之感,舒展地发我想发之言,举我想举之义。’由此而逐渐自信,并通过自我编造的‘自我鞭策’的梦境,阐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了我所设计的境界之日,才是我真正长高之时,否则便是矮子。这是一个过程,显然需要艰苦的跋涉。’尤其是将矮子的苦恼、自卑和矮子的敏捷及其它优势等阐述得分外细腻传神,读之真是醍醐灌顶,酣畅淋漓!文章讲透了天下‘矮子’的苦恼与心声,也为‘矮子’如何真正从内在‘长高’开出了良方!推荐共赏!”
他的《喜欢女儿》:“将妻子备孕、女儿出生、为女儿起名,以及女儿三岁以内的成长历程和既淘气又可爱的一面,描写得情真意切,丝丝入扣,细腻生动,尤其是将一个初为人父的父亲对女儿的爱的直观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完此文,让我感同身受,我也曾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写过《哭的语言》一文。相信天下慈爱的父亲读了此文,都会产生共鸣,与我有相同感受!推荐共赏!”
他的《世间最美的头发》:“讲述了‘我’在28岁那年在一次乘车途中,无意间被一陌生女子的长发所吸引,只瞥一眼,就让‘我’万分迷乱,由此认定:这就是世间最美的头发。文章善于从细节着笔,将那姑娘的头发之美,和‘我’对之‘一见钟情’的心理动态及其不由自主的表现,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令人拍岸叫绝!只因一眼瞥见秀发,就能生出如此细腻传神、打动人心的文字,不得不为朱老师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喷薄而发的情感而点赞!推荐共赏!”
他的《背影》:“作者记述了自己无能为力帮助受伤教师的一桩悲惨事件:村子一名教师因蒙受冤屈,被受乡政府保护的村长凌辱受伤,一群村民气不过,而找自己将此事写成文章欲在报纸上曝光,而自己的母亲怕自己受牵连,一直在替自己打掩护,而自己身为书生,也顿感顾虑重重,但他却亲眼目睹了上县政府告状的三百多名村民所具有的汹汹的气势和凛凛的威风的背影。文章将村长的凶霸、教师蒙屈受辱、乡政府官员的不作为、母亲的护子心切、自己的顾虑重重以及村民团结一心而又气冲霄汉的气势,描摹得真切、细腻而又真实生动!读之,能让人感受到朱老师发自内心的煎熬难耐!推荐共赏!”
他的《读书之乐》:“此文与老师之前的风格迥异,将文学性、历史性、哲学性融于一体,语言洗炼,尤其是文末关于读书之乐,极富哲理:‘读书之乐,唯纸质书才有。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灵魂以处纸质书而安,呼吸也为之得畅。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怦然而应,使人留步,倾身,随之举手开卷。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味。所费不多,就可以读纸质书,何乐而不为呢!’这对于网络风靡天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的今天的新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而言,读纸质书的呼吁是何其恳切!推荐共赏!”
他的《关于陈忠实》:“文章从‘死生亦大亦’‘道德文章’‘陈忠实葬礼现象之分析’三个方面,阐释了陈忠实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通过例举关于陈忠实老师热心为党益民书籍作序、联系出版社,帮助冯积岐老师入职省作协、解决户口问题,原谅‘我’的三次惹怒冲撞,参加杰出青年志愿者熊宁女士事迹的讨论会拒绝接受红包,住院为粉丝签名等等不胜枚举的鲜活事例,就足以看出陈忠实老师的崇高人品和人格魅力,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老人家的去世,之所以能引发全民吊唁的空前绝后的现象了!恐怕这种现象至少百年内不会再有了。在当下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因为无人具备他那样的胸襟,更无人能修炼到他那样的境界!好口碑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积攒而成的‘好德行’!这样的大作家,人民怎能不热爱他呢?就连我这个籍籍无名的青年,当年因与他仅有两面之缘,出于敬重,都买了花圈专赴省作协亲自吊唁,并还专为他老人家写了过万字的纪念文章《怀念陈忠实先生》。因此,陈忠实老师的大德高品是写不完的,他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
他的《母亲的意象》:“作者以诸多琐细生活事例,追忆了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一生。既表现了‘我’爱母亲,更表现了母亲爱‘我’。母亲为了给儿子省钱,坚辞保姆多次,她以她的勤劳、善良、俭朴、能干、坚强等诸多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在母亲被欺负时,虽年幼,却能为她挺身而出,咬断叔叔的手指,尤其是在母亲年迈住院不能言语之际,‘我’为了唤醒母亲,竟滔滔不绝地讲过去母亲曾做过的令‘我’历历在目的一件件往事,母亲竟然神奇地有了知觉回应,并因此延续了一年多的寿命!难怪乎朱老师如此杰出有才,这正是无私母爱熏染的结果呀!正如作者所言:‘我的母亲是俊秀的、白皙的,是进取的、劳苦的,是忍让的、慷慨的,是敏捷的、坚毅的,是喜悦的、仁慈的。’这样的母亲怎能培育不出优秀的儿子呢?!推荐共赏!”
他的《我的最后一课》:“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朱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下的功夫之大,用心之良苦:相继邀请过陈忠实的女儿陈勉力、李星、乡村女教师、古玉器收藏家、植物学教授与其高足等杰出人士,到教室讲解,只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着实令人感动不已!这样的好老师当下真不多了!为朱老师挖空心思因材施教、德高垂范点赞!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极力推荐共赏!”
从以上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朱鸿老师的散文特色:描写细腻生动,充满真性真情,敢想敢写,纵使在别人看来难以启齿的心理活动,而在他笔下,却显得那么自然真实,从不矫揉造作,文过饰非;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借景抒怀,甚或夹叙夹议,都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达到了传神有味的出奇效果。
他对我的简评,分外满意,经常留言表示感谢。通过文章的简评与交流,我与朱老师就逐渐熟络起来。为此,他还主动发信息说:“你在什么地方工作?我们多联系!”我告知他了我的单位地址,并且彼此还互留了联系电话。这让我倍感自豪!
他的为人如此真诚,他的文章如此出色,遂让我萌生了想拜见他的欲念!
三、约见未遂
2025年3月7日晚上,我就给朱老师发微信说:“您的文章令人酣畅淋漓。身为听了您课的学生,备感荣耀!尤其是《考试记忙》《救人记憾》和《分配记难》,令我至今过目不忘!谢谢您!4月份,我会去西安,届时定会拜望老师,请您指教!”
他爽快答应说:“好的,聊聊文学和人生!”
2025年4月1日晚上9时许,我给他又发微信说:“明天上午,我去西安,想去拜访老师,不知您有时间没?麻烦您发下定位,谢谢朱老师!”
一小时后,他留言回复说:“明天下午我有讲座,下午一点十分学校来接我,这样明早会很紧张。你从鄠邑来吗?”
我亦留言回复说:“从周至尚村出发,明早6点坐车赶往西安。上午见您,应该不耽搁您下午的讲座吧!”
4月2日清早,我看到了他的留言:“可否再约?上午我需要准备课件。”并于4月4日下午发来了一段语音说:“昀清,好!我准备到秦镇去,可能半个小时以后到吧。你离这个地方远近如何?那天说要见,哎呀,忙了一天,下午在一个学校有讲座。所以也不敢见你。”
当晚6时许,我回复说:“刚写完一则简评,才看到老师信息,秦镇距离我家至少有50里。现在已过18点了,赶过去就天黑了。加之今天是清明节,不宜外出。来日方长,等您哪天有空了,我再登门拜访,向您讨教。谢谢老师牵念,小事一桩,不必记挂于心。无论何时何地,您永远都是我尊敬的老师!谢谢您!”
他便说:“即兴提议,各忙各的,再联系!”
就这样,我与朱老师因各自工作繁忙,至今我仍未实现拜见他的夙愿。
不过,我坚信,我们终会因文学之缘而聚!我们皆因文学而结缘,只要文学依然神圣,我与朱老师这份因文学而起的缘分就不会浅!期待拜见他的那一天,与他共话这份珍贵的师生情!
朱鸿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先生之一,能有缘结识他,让我倍感三生有幸!我会像他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勤写作,做真人!
2025年5月12日
【纪昀清《缘识朱鸿先生》2025年10月21日发表于《七天网》,其中第二部分《朱鸿散文简论》分别于2025年7月17日与7月21日连载于《阳光报》,2025年7月22日被《中原作家群》公众号转载】



【作者简介】纪昀清,本名纪堪迎,周至县第六中学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七天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柳岸花明”社团总编(先后荣获“江山之星”“社团优秀编辑”“明星版主”“优秀社长”称号),《周至春秋》杂志第1-2期执行主编,周至县第六中学校报《六月》副主编,《纪昀清文萃》都市头条总编(自2025年6月2日发文至11月18日,原则上每日一篇,总点击已突破326万+,连续不下31次被系统推荐至“都是头条红榜•名人榜”)。从2007年起,相继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红袖添香、陕西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知名文学网站及《中国散文学会》《中国作家库》《路遥文学馆》《文學陝軍》《散文之声》《三秦散文家》《当代作家》《人民作家》《纪实天地》《当代文摘》《当代汉诗》《首都文学》《人类的思想》《七天网》《西北作家》《现代美文》《大秦文摘》《品诗》《银河悦读》《当代作家联盟》《作家》《华语作家》《文学前线》《陕西龙山书院》《荒土文学》《般若苑》等50余家微刊平台发表作品。另有部分作品在《新疆教育》《教育学文摘》《阳光报》《西安商报》《文華》《多爱诗歌》《青山》《金周至》等报纸和《长安》《望月文学》《望月文学西北作家专刊》《芙蓉国文汇(肆)》《易说乾坤》《微光诗刊》《白孔雀诗刊》《周至县优秀文艺作品选》《秀美周至》《周至文史》《周至人文》《二曲文学》《竹林文苑》《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一)》《绿风》《周至春秋》《耿河》《平凡春秋》《务本堂文学书画(第八辑)》等杂志发表,截至目前共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共计130万余字。其中,短篇小说《泣血残阳》(共4集)与《三口聚餐》(共4集)分别被江山文学网“有声文学”推出,均由江山知名主播“等到满山红叶时”播讲;先后以“文采飞扬”社团副社长与“柳岸花明”社团总编身份,接受“江山记者部”专访2次;2025年3月23日,在江山夜校779人的QQ群里,主讲了《阅评与写作》,好评如潮;18万余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砥砺人生》已在“江山文学网”连载完毕;20万字散文精选集《幸福密码》已完稿。除此而外,还相继校对了《周至春秋》(创刊号)、《周至春秋》(第2期)、《周至毛氏》与《周至县标准地名志(1990-2020)》(100万字)以及《骆谷道的传说》等书籍。曾获荣获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奖”、多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望月文学》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渭河有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首届瞳孔之光全国青年征文大赛优秀奖、七天网首届原创IP大赛优秀美文奖、海南卫视《艺彩绽放》2023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等多种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