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篇
作者 周艳珍
主播 月满西楼
(一)金秋“美果”鲁沙梨
在我的家乡云南红河,舌尖上的“美果”颇多颇丰:蒙自的甜石榴,建水的酸石榴,弥勒的葡萄,石屏的杨梅,开远的水蜜桃,屏边的枇杷,泸西的高山梨,元阳的芒果,河口的香蕉,个旧的鲁沙梨……茶余饭后谈起家乡的美果,我总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唇齿飘香。
在他乡吃过各种各样的梨,我觉得梨子的口感和品质均不如故乡个旧加级寨的鲁沙梨。高原种植、个大皮薄、梨味纯浓,甜丝丝、脆生生、汁盈盈,吃一个犹如畅饮一杯饮料,在秋高气爽干燥难耐的日子里,大快朵颐吃几个鲁沙梨,心底就透着一个字,美!
国庆佳节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车流量次持续高位运行,老伴司机又快乐出发回家了。农贸市场超市专柜,街头巷尾水果摊上,随处可见熟透了的鲁沙梨,价位均在1.5元——2元之间,挡不住的“诱惑”哟。买、买、买,青绿赭红的鲁沙梨,一兜一兜提回家,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列队铺满一桌子;吃、吃、吃,养身美果汁水流溢,除湿润肺多多益善。
于是,八九十斤梨拉回南宁,馈赠左邻右舍同事朋友,美评如潮:“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高原梨。”“味道纯正梨味浓郁,果肉细腻入口即化。”“哎哟,用水果刀一削皮,梨水就流出来了。”“大人小孩一人一个吃得津津有味,爽!”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口感好品质优的水果也需要流通上市。春天,个旧加级寨梨花谷万亩梨花盛开,漫山遍野装点出一个粉妆玉砌的花的世界,还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秋天,千树万树枝头缀满青里透红的熟透了的鲁沙梨,一箱一箱分拣快递,一车一车远销省内外,果农的脸上露出了致富的微笑。我在他乡能为家乡的金秋“美果”鲁沙梨“代言”,骄傲且自豪。
(二)再登楼顶平台
环湖道旁观景房,视线开阔寸土寸金,闹中取静随遇而安,宜人宜居宜康养。
周末,在学梅的陪伴下我们滴滴打车前往金湖东路气象小区,原红河日报社办公大楼改建住宅楼,到六楼住户惠茹家,探亲访友半日游。从金湖小学门口出发,绕过电讯大楼,滴滴车直接开到楼下单元门口 ,让腿脚不利索的老年人出行没有后顾之忧。
扶着栏杆拾级而上,一百多个标准的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当走进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客厅时,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临窗俯瞰帆船训练基地的甬道,巴金纪念广场的布局,眺望世纪广场酒店,火车站商场,我仿佛听到了金湖边沉睡的寸轨铁路上,传来的清脆悦耳的小火车的鸣笛声。
屋顶有限的空间被打造成空中花园,变成了城市生活彰显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搪瓷大浴缸、泡沫包装箱、饮用水食用油塑料瓶,填满沃土种植花花草草有机蔬菜,自成一景别有一番情趣。流连温柔的观景台,我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打卡拍照。眼前是一片明艳。
紫红色的蜀葵罕见,真的是物以稀为贵。五颜六色的月季一抹靓丽,我看到了种花人匠心独运,营造的缤纷斑斓彩蝶飞舞的美景。生活有了花儿陪伴,幸福指数倍增温馨。一盆盆多肉千姿百态自成一格,繁茂倔强争奇斗艳。有名无名其实并不重要,因为随遇而安生机勃发,令人肃然起敬。
屋顶种着辣椒番茄,韭菜香葱。女主人系着围裙拾级而上,摘几个新鲜辣椒,掐几根香葱做佐料,炒一盘冰箱保鲜野生菌,那清香辣呛的烟火厨房,舌尖上美食最抚凡人胃。
偷得浮生半日闲暇,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时隔六年,再登惠茹家的楼顶平台,对于我来说,即是对意志力的挑战,也是对纯洁友情的珍重。
作者 周艳珍

主播 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