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冰心散文奖”为什么授给廉涛?
整理/李含辛
一,载誉归来
连日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花落谁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廉涛老兄从756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不但为我们西咸新区作协,更为“文学陕军”争得了荣誉。
二,廉涛是谁?
廉涛是陕西周至人,中国当代作家、正高级政工师。其文学创作以散文和诗歌见长,2022年出版的散文集《心中那片海》获贾平凹题写书名、周明作序,2024年该作品获第四届“丝路散文奖”优秀作品奖,2023年出版散文集《心中那抹绿》。2025年凭借散文《行走祁连》获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作品以真情实感为核心,聚焦亲情、乡情与时代变迁。

三,美文共享
行走祁连
散文/廉涛
青海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天蓝云淡,走着走着便起风了,很快天色阴沉下来,下起了小雨。到景阳岭垭口时,已是风大雨急,山坡上的哈达和经幡在风中发出刺耳的响声,路牌上标示着:“景阳岭垭口,海拔3767m”。这里是祁连与门源的分水岭。
车到峨堡镇。历史上这里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首要通道,是丝绸南路上的重要节点。如今,亦是祁连北出甘肃、东至西宁的必经之地,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现存峨堡古城始建于公元1206至1279年间,城墙、城门、瓮城、点将台、烽燧等遗址在茫茫草原的衬托下显得那样苍凉、悠远、厚重。广场中央有一座名为“曙光”的大型石雕,一位英武的解放军指战员左手紧握一位藏族同胞的手,右手指向正前方,这是当年解放军途经此地遭马家军袭击壮烈牺牲的见证,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英烈们,每年在雕塑前举行祭典活动。
祁连县城不大,但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茂密的树林,整齐的街道,碧波荡漾的街心湖,湖边那一座座欧式的红色别墅,无不展示着这座高原小县城的别致和魅力。不仅如此,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与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国家4A级风景区卓尔山雄立县城南北两侧,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叹这“天境祁连”的美誉是实至名归的。
从祁连县城向东南驱车约1小时,便是祁连机场。站在机场塔台上眺望,茫茫祁连大草原环绕在机场周围。熠熠阳光下,蕴含着“八一冰川”“祁连山脉”“飞机机翼”等地方和行业文化元素的航站楼显得格外亮丽。在塔台值班的航务科马科长曾在玉树机场工作6年,来祁连机场已4个年头了。我问小马:“想没想过调到曹家堡机场,这儿可比曹家堡机场艰苦多了。”小马腼腆地说:“这儿更需要航务人员,苦点儿没啥。”站在一旁的机场负责人说:“眼下最急人的是受疫情影响,本是旅游人气旺盛的祁连,旅客大幅减少,原来祁连到西宁每天一班,如今一周却只有两班,就这还常常取消,员工和我们一样,心里急啊。”我问及机场和周边牧民的关系,他指着前方半山腰的一个藏族村落说:“一天,塔台值班员看见村子着火了,我们迅速派消防车赶到现场扑灭了大火,为村民挽回了损失,村民们齐刷刷地伸出了大拇指,一下子对机场人刮目相看了,机场和周边牧民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祁连县城北边有一个叫麻拉河的小村庄,主要居住着回民,快到村口时,我正好遇见一位姓韩的回族壮小伙骑着摩托车要上山放牛。我说想去他的草场看看,他爽快地答应“行”。我说:“你骑摩托先走,我爬坡慢,随后就到。”小伙子点了点头,踩了一脚油门,摩托车“呜——呜——”地转眼就飞上了草场的半坡。待我爬到草场半坡时,小伙子看我爬得费劲,便招呼正在远处放牛的他的媳妇和大姨子围拢过来。我们席草而坐,聊了起来,小韩一家6口人,父母双亲,一儿一女,住着120平方米的房子,还有一辆小汽车,家里养了8头奶牛,每头牛每年下1个牛崽,每个牛崽可卖1万元,每年全家挖虫草,可收入约2万元,采黄菇收入近万元,这样算来家庭年收入过10万元了。孩子都在县城上学,不要钱,家里年支出4万元,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支出。大姨子的丈夫在外跑运输,在县城还买了楼房……听着这些,看着这一大家人脸上满足的笑容,看着眼前这膘肥体壮的牛群,看着对面山坡上那黄灿灿的油菜花海,望着远方的蓝天白云雪山,我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
祁连县城西南不远处,有一个郭米村射戟部落,是藏族同胞比赛射箭的地方,村民们每逢重大节日也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我走进一家藏族人家,院子很大,屋内一个宽敞且长的走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奇花异草,地面瓷砖干净明亮,8个房间共约180多平方米,从房屋装修装饰到家用电器,再到日用品的陈设,既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又有现代化的氛围。这家的姑娘名叫德洁嵯茂,今年19岁,在重庆读高中,刚参加完高考,今天父母带着小弟弟串亲戚去了。家里养了400多只羊,还有接待游客的家庭牧场,一辆越野车,一辆摩托车。我对姑娘说:“家里这么漂亮,你当个导游,我拍个视频,给你们家做个宣传,会有更多人来你们家做客呢。”姑娘紧张地连连摆手说,她不会当导游,在我的再三鼓励引导下,姑娘终于答应,配合完成了视频拍摄。当我让她看拍摄的视频时,她却用双手捂着脸,连声说:“羞死了、羞死了……”看着天色已晚,小姑娘说:“我得帮奶奶割草去了。”我说:“好,送你去奶奶割草的地方。”见到老奶奶时,我让老奶奶看刚拍摄的视频,奶奶手握着镰刀,看着看着,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并再三叮咛“有空再来……”
听说祁连县城有一个红军西路军和解放军的纪念苑。翌日,我和同事来到苑内,讲解员小李告诉我:“临时停电了,馆内一抹黑,没法参观。”我笑着说:“当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不怕,今天听讲解,黑点儿怕啥,我们用手机上的灯照明。”在十几个手机灯照射的光亮下,小李声情并茂地讲起了一桩桩感人故事:1937年3月红军西路军在李先念、李卓然率领下在祁连境内辗转十几天,战胜雪山、戈壁等极端艰苦环境,粉碎敌人无数次追击堵截,为革命保存力量;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在王震率领下翻越海拔3767米的景阳岭遇到特大暴风雪,又遭马家军袭击,15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在祁连山中;194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三军骑兵团在苏醒的率领下解放祁连……整整一个多小时,同事们高举手机,鸦雀无声,屏住呼吸,凝神静气地倾听着……
听完讲解,同事们报以热烈掌声,久久不愿离去。这掌声是送给讲解员小李的,更是送给长眠在祁连山中那些无名英雄的……

四,廉涛散文创作特色
廉涛的散文创作以“真情实感”为核心特色,其作品兼具时代记录与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 一)、以情为根,真诚书写
廉涛的散文强调“我手写我心”,注重从亲身经历中提炼情感。其作品涵盖亲情、友情、乡情及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如《母亲》《李师傅,你在哪里》等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避免空泛的抒情,追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感染力。
(二)、立足生活,记录时代
他的创作多源于实地走访与生活观察,例如散文《行走祁连》通过对青海祁连地区自然景观、民族交融的深度考察,呈现了少数民族在政策下的生活变迁。此外,《榆林变了》等作品也记录了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体现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捕捉。
(三)、题材多元,注重故事性
廉涛的散文题材广泛,包括地域文化沉思(如《樟宜机场》)、重大主题创作(如《行走祁连》获冰心散文奖)等。其作品构思精巧,故事性强,如《心中那片海》通过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传递有温度、有力量的内容。
(四)、语言朴实,情感内敛
他的文风以朴实细腻见长,不刻意渲染文字,而是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对话自然流露情感。例如《高原之夜》《戈壁滩上的陕西乡党》等篇目,以平实语言展现平凡劳动者的坚韧与善良。
廉涛的创作理念强调“脚踏厚土,倾听百姓故事”,其散文既是对个人生命的记录,亦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

五,“冰心散文奖”为什么授给廉涛?
作家廉涛的散文《行走祁连》荣获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其特色与获奖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特色
1、多维度的深度考察
作品通过对青海祁连县城、机场及周边回族、藏族家庭的深入走访,结合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民族交融、社会发展等多维度考察,展现了现代祁连的独特魅力。文中既有对祁连雪山、草原、丹霞等自然景观的诗意描写,也深度挖掘了游牧文化、丝路遗迹和乡村发展。
2、生动的现实刻画
作品生动刻画了少数民族群众在政策引领下的生活变化,如藏族少女德洁嵯茂家庭的现代化牧场、回族韩姓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等乡村振兴图景,体现了民族团结与进步。同时,文中将红军西路军转战祁连山的历史事件与当代机场消防车驰援藏族村落的现实故事交织,形成时空呼应。
3、真诚的文学表达
廉涛以“行走者”姿态深入西北,用真切动人的文字记录土地的历史与当代变迁,作品兼具温度、力量与真情。其语言风格质朴而富有感染力,如对景阳岭垭口风雪的描写,既展现自然之壮美,又暗含历史厚重感。

( 二),获奖原因
1、鲜明的时代性与文学性
作品紧扣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族交融等时代主题,兼具历史人文深度与文学审美价值,符合冰心散文奖对“时代性、历史性、文学性”的要求。
2、扎实的创作态度
廉涛多次实地走访祁连山沿线,以“脚踏厚土、倾听百姓故事”的真诚态度创作,体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这种“行走写作”的坚持,使其作品具有扎实的田野基础和人文关怀。
3、社会影响力与示范意义
作品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权威平台发表,传播广泛,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政策下的发展成就,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其获奖也印证了西安市作协“长安新篇”签约作家培养计划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