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千古事
文/王汉英
人们在亲近自然的时候,首选的是水。在谈及自然人文的话题时,常常会出现“发源”“源头”这样的词汇。和水相关的事物,总是让人油生美妙之感。暮春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在绍兴举办的中国报纸副刊年会,“循迹溯源·运河文化绍兴行”,这个活动恰以水为题。
对绍兴的第一印象,就是水!
溪流河道,纵横交错。鲁迅先生笔下的乌篷船依旧,正在河道里穿来梭往。浙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自隋唐至今,在这条大河上漂流而过的故事,都在这里做个消化、归入大海了。
因为水,让人不能不产生太多的联想,唯独没有想到的,禹!这位中国立国始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他开始,有夏,再商周,再然后的朝代更迭、文明进程,白叟黄童皆耳熟能详。原本对大禹的了解只是个概念,也近似神话。来到绍兴,大禹让我始料不及,原来他也在这里。他曾在此治水,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他曾在此聚会诸侯、论功行赏、祭天封禅。如今,大禹陵就坐落在苍松翠柏之间,瞻仰他的人们无不敛气屏声,不忍心打扰他的安宁。
历史车轮,四千年!
绍兴,于越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490年,那个叫勾践的越王,在此演绎了反败为胜的完美大剧。“卧薪尝胆”就不消说了,在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他手里的那把越王剑斩获了胜利,越国曾经一度称霸。对了,还有那个辅佐越王勾践的大夫范蠡,完成功业隐身而退,驾一叶舟船顺水而去,到东海做了一个财神,更浪漫的是,他是带着西施同行的。
是的,美妙的故事往往产生在水乡,水至柔,柔则美、则刚。这么说吧,这片水乡,出英雄、出才子,出师爷、出圣人,出仁人、出志士。怎能令人不向往!
这里的出圣人,是指“书圣”。他的书法,前无古人,恐怕之后也无人可及了;他的书法,那分明是叠嶂的山岭、翻卷的云彩。这个人的亮相,是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午后,他和41位文人好友临溪泛觞,饮酒赋诗,雅集于兰渚山下,他的才华自此永远地烙印在《兰亭集序》那页宣纸上了——王羲之。
文化之乡的标签,并非几个或者少数人的努力建成,它是系统的、建制性的文化集群,不必一一列举。但有一个巨星般的人物,无法无视他的人文价值,此人乃王阳明也。按辈分算,他是王羲之的第40代孙,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他出生在浙江余姚县,此时间段正逢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历史转折期,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后来作为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同时又是诗人和美学家的王阳明,他的意义所在,就是他的出现使得东方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媲美中,不失灿烂的光辉。
绍兴,王羲之的隐居地,王阳明的心学成熟之地。这两位都是大名鼎鼎、名垂千秋的重量级人物。有时我会这样想,九州大地,哪里都有名人、圣人,可为什么绍兴会名人迭出、人才辈出?因为山、因为水,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来到绍兴,猛然顿悟:文脉、底蕴才是根。绍兴的古圣先贤、仁人志士是排着队、踩着点前赴后继簇拥着来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一个个地形成了绍兴整个文化群体。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总和名人、圣人的故事连在一起了。
时间推移至大唐。绍兴嵊州剡溪——唐朝诗人的网红打卡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后又数度入剡,“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他一生游历,所到之处常与剡溪作比。白居易、元稹、孟浩然、刘禹锡、杜甫、王维、孟郊……《全唐诗》收录的2200多位诗人中,有近500人来过这里,且有诗为证。泛舟剡溪,在这条绵延200公里、星光灿烂的“浙东唐诗之路”上,无疑是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风云诗会。
追赶着时光的脚步,感慨万千。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越城区一个僻静处,青藤书屋,这是徐渭的故居。旁边,沈园、鲁迅祖居、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相距不远。穿行于台门与台门之间的石板路上,长风拂面,仿佛瞬间穿越千年。
徐渭何人?这里要说一下,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幕僚制度渐渐盛行。师爷,幕僚也。而师爷群体以绍兴人居多,总数达万人以上,遍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而徐渭,堪称绍兴师爷的鼻祖,最大的“师爷”。作这般角色,他自然是有资格、有本钱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集一身,一代“狂士”,诙谐肆意。师爷的意义,就是给人拿主意、出点子,可影响一个官府、一方土地。说到底,是会稽山水、文人家风哺育了足智多谋、治事审慎的绍兴师爷。
到了近代,影响力深远的人物,也在这里,他们影响了一城、一国,乃至一个时代、数个时代。他们是谁,举世皆知。蔡元培和鲁迅这对绍兴同乡,就对中国现代文化贡献而言,堪称并耀于世的双子星座。如果说蔡元培影响了教育、思想和社会,鲁迅的笔则影响着人生和人性。在现代,再没有任何人能像鲁迅那样,对文学的促进之博大、之深远。他塑造的两个人物,阿Q和孔乙己,透析了骨子里的人性,各自的身上又拥有着民族血统,优劣长短都有,让人们刻意想淡薄他们、想忘掉他们,都做不到。至今,我们在不经意间还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突然就遇见了这两个人。
绍兴的桥多,桥为水而生。借问树下白叟翁,言说有桥万余座。这些桥,串联起了河道与街巷,也串联起了从古至今的人和事。
绍兴的桥多,水因桥纵横阡陌。眼前这座建于南宋的八字桥,因两座桥相对,形状如同八字而得名,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浙东运河从这座桥下千年流淌,源源不断。
我们从桥上走来,时光从桥下流去,彼此间微笑,招手致意。
一个地方,有多么厚重的人文历史,就有多么远阔的未来。这个地方,有延续数千年的文化赓续,有令世人惊叹的人文荟萃。水乡千古事,谁与问东流。绍兴,绍兴!现在的绍兴,正沿着历史的脉络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