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寒灯挑尽
一一 一次心脏危机中的生命省思
文/王平
寒灯挑尽,纸上墨迹凝霜痕,菊花敛了最后一缕幽香,指尖轻触,只剩彻骨的微凉。窗外落叶蹁跹,残黄铺就阶前小径,风过叶隙,簌簌如低语,似在细数这又一年的等待与彷徨。一瓣残红,一段过往,藏尽了几许芳华绝代,经受过几番风霜雨雪。岁去何足叹,余晖映远山,半生藏旧梦,向晚自安闲。这般诗意的冬日景致,却在我2025年初冬的那个下午,被一场猝然而至的心脏危机彻底击碎。

那个下午,市广电局的老王如约而至,为我检修网络。他楼上楼下、楼里楼外,沿着银线脉络仔细探寻问题的症结,那专注的神情宛如医者望闻问切。约莫半小时后,他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原来是有线接口悄然断裂。老王手指翻飞间,讯号终于如溪流般重新在我的手机上流淌。“修好了!”他爽朗一笑,“有什么情况打电话,我随喊随到!”我连声道谢,目送这位热心的老师傅消失在电梯的金属光泽里。
回到室内,我深陷进印花棉布沙发,轻啜一口碧螺春,任茶香在唇齿间流转。又从口袋里掏出中华香烟点燃,看那青烟袅袅,在空中画出一个又一个虚幻的圆。就在这看似寻常的安宁时刻,左胸突然袭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如冰锥刺入。我本能地用手紧压,那痛楚却如潮水般蔓延,裹挟着令人窒息的闷痛。多年的心脏病史让我瞬间警醒,急忙从裤袋取出麝香保心丸,倒出两粒——一粒咽下,一粒含在舌下,等待着那熟悉的救赎。

等待的十几分钟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踩着针尖走过。以往这样的处置,疼痛便会如退潮般消散,可这次却顽固地盘踞不去。又过了煎熬的半小时,症状依然紧锁胸口,我不得不拨通妻子的电话:“快回来……”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当妻子推门而入,“老头子怎么啦?”的惊呼在空气中炸开时,我只能虚弱地指向左胸:“心痛。”她急忙端来热水,话音未落,大门吱呀一声,女婿如一阵风冲进来,扶起我就往外走:“去人民医院!”
我们三人跌跌撞撞钻进汽车,女婿一路风驰电掣,将黄昏的街道撕开一道口子,直抵医院急诊中心。他三言两语向导引员说明情况,我立刻被扶进急救室。瞬间,白大褂们如云聚拢,询问病情、戴氧罩、打针、抽血……一切在专业的沉默中高效运转,像精密仪器咬合着每个救命的齿轮。晚上七时许,病床被推向CT室,轮子与地板的摩擦声在长廊里回荡出生命的倒计时。

约一小时后,一位女医生俯身在我耳边,声音轻柔却字字千钧:“您太幸运了,来得太及时。您胸腔两侧的血管堵塞,情况很糟糕。”道谢后,我请求联系我的心脏病专家——胸内科主任。不知电话那端流淌着怎样的对话,女医生挂断后说:“主任是您朋友啊,让您女婿去办住院吧。”我虚弱一笑:“这么多年,他一直守护着我这颗心。”
夜深如墨,在医护人员与家人的护送下,我住进十八病区四十二床。躺在病床上,目光在天花板上游走,思绪如潮。这次突发的心脏危机,不仅是身体拉响的尖锐警报,更是对过往生活方式的严厉拷问。多年来,我明知心脏病史如影随形,却仍纵容烟雾缭绕,与深夜为伴,总抱着“不会那么巧”的侥幸,在健康的边缘行走。此刻,所有的借口都在心口的余痛中化为齑粉。

病房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我想起白日里那些从容飘落的黄叶,它们完成了自然的轮回,安然告别枝头。而我们人类,却总在拥有时恣意挥霍,直到警钟敲响才幡然醒悟。这次就医历程,让我真切触摸到现代医疗脉搏的高效跳动——从老王如及时雨般的服务,到急诊中心分秒必争的接力,再到医生们精准的诊断,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着文明的光芒。
岁去何足叹,余晖映远山。半生藏旧梦,向晚自安闲。这首小诗此刻在心头默念,泛起别样的苦涩与清明。真正的“向晚自安闲”,绝非对健康的漠视与挥霍,而是在科学明灯指引下的自我珍重;不是消极地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地未雨绸缪。这次与死神的擦肩,成了生命馈赠的最深刻警示,教会我以虔敬之心拥抱每一个当下,在剩余的时光里,用理性与自律编织每一天。

寒灯虽已挑尽,但黎明的曙光终将穿透黑暗。纸上墨迹或许凝霜,但只要及时拨正生命的航向,内心的温度便永不冷却。菊花虽敛去今朝的幽香,但来年依旧会傲霜绽放。在这个无常遍布的人间,唯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我们才能在这漫漫长夜里,找到那盏永不熄灭的引路明灯。
评:
这篇散文以诗意为表,危机为里,在寒灯墨香的冬日意境中突现生命惊变。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与内心剖白,展现从病发到救治的生死时速,最终在医疗文明的光辉中完成生命顿悟——唯有敬畏与珍视,方能点亮长夜明灯。
☆作者简介: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