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系列·628·九文(陆游转世)·送友人感怀吟·一东
文/九文-
2025-10-28-18:10-作于南京一中
元戎出次高唐馆,
归去飞鹓大愿同。
见性将知人品正,
明心惟是泪波融。
牙樯立影催鞭鼓,
驿站鸣骢忘汉宫。
难逆江涛流水去,
春深鳌禁锁梅红。
注释:
元戎:
元戎(拼音:yuán róng)为汉语词语,最初指大型战车,后引申为大军、主将及特定**的统称。春秋时期,统帅乘坐的指挥车被称为‘元戎车’,配备战旗、战鼓和卫队,副车用于紧急换乘。
该词在《诗经·小雅·六月》中以‘元戎十乘’描述兵车,汉代班固《封燕然山铭》用‘元戎轻武’形容战车阵列。《汉书·董贤传》注‘元戎,大众也’,苏轼‘出总元戎’则指统率军队。主将义项见于唐代韩愈‘元戎整齐三军’及《西游记》‘元戎令’等记载。诸葛亮改进的连弩被称为元戎,以铁制箭矢连续发射为特征。
词义演变始于周代指战车,汉代扩展为军队代称,唐代起多用于统帅称谓,明清诗文延续军事统帅用法。春秋时期的元戎车结构包含戎路、阙车和佐车,形成完整指挥体系。
出次:
意思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出军驻扎。 出自《左传·文公四年》。
出处:
《左传·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注:"出次,避正寝。”
《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
唐·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
清·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必率诸弟出次。”
《宋书·索虏传》:“﹝江夏王义恭﹞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徐方,为众军节度。”
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清·方苞《圣王亲征漠北颂》:“三月初吉,皇帝总六师,由中道出次古北口。”
旧鹓:“鹓”古代传说中 一种像凤凰的鸟。意思是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出自《隋书·音乐志中》。
牙樯:
意思是①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②借指舟船。
鞭鼓:
名词。即应鼓。
引证:
元 · 乃贤 《塞上曲》之四:“蹋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
例句:
在古老的祭祀仪式中,乐师们手持鞭鼓,随着主鼓的节奏挥舞。
春深鳌禁锁梅红。
描绘了汉宫宫苑内的春天里的梅花遍地开放鲜红的景象,即是是显赫的特权阶层也难以抑制、压制梅花开放的美好愿景和美好的风景。
鳌禁:
指权势显赫的显贵阶层或朝廷重地,常用来形容权贵集团掌控朝政的局面。此处借“春深”暗示体现特权权贵的权势的稳固与威严,与梅花竞相开放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特权权贵把控朝廷和政治的险恶用心与话语权是非常可恶无耻的行为。
王仲华,笔名九文,也称九文画家诗人21,号蒙童,南京市一中马群分校的美术教师。1971年7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油画作品参加江苏省油画家作品展,也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过南京海内外油画家作品展,还参加过江苏省省公安厅组织的以缉毒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展、参加过江苏省全省中小学优秀美术教师的油画作品展。2018年12月参加过法国巴黎当代来自中国油画家对外世界油画创作交流展,现居南京。擅长中西绘画、雕塑以及各种平面装饰设计,也擅长古典诗词、汉赋及文言文的创作与赏析,同时也爱好现代诗歌以及音乐歌词与作曲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先后发表古典诗词一万八千多首,发表原创的现代歌词200多首,在中国古典文学诗词论坛发表自己作词作曲的音乐原创作品几十首。诗词也每一天发表在网络平台里的《今日头条》或《都市头条》。是中国华夏诗词学会的特约作家撰稿人,香港诗词论坛儒林古韵首席版主,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又是中国诗歌网官网签约的诗人。从2021年4月20开始,本人已经被中国诗歌网官网诗词论坛推为古韵诗词的主编。音乐作品参加了中国全国级音乐论坛组织的音乐原创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征稿大赛,作品入围,在国家级的音乐论坛发表了作词作曲以及MP3音乐音频三十多首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https://m.booea.com/news/s_3072805.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10/07/73451741_1039274058.shtml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