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初冬
文/鑫垚
公历的十一月份,对于东北来说是一段很重要的日子。因为通常情况下,这里会在十月二十几号下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虽然那时还没有立冬,但气温会在那个时间降到最接近冬天的温度,雪也会提前降一次,人们正式换上冬装,虽然还是薄薄的初冬穿的衣服,但走起路来身体也会感到有些刻板和笨拙,一出门也会收紧衣领缩着脖子,把手插进兜里或是戴上手套。所以,东北人常常会认为那个时候已经是冬天了。直到立冬之后,雪会断断续续地继续下,下到让地面有了积雪,待到来年三月才会化开,温度会陆陆续续地继续降,降到让你真正地体会到寒冷的严冬。
东北人在这时候开始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例如购置一些深冬时节穿的厚厚的羽绒服、绒裤和雪地靴,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更早地亲手为家人们缝制老式的棉袄棉裤,像雪一样白的棉花在布料上铺了一层又一层,生怕不够暖和,东北人把这叫做“续棉花”。所谓的“续”大概就是持续往里添加的意思吧,也包裹着奶奶辈的人对孙辈的一种爱。还有就是对食物进行一种储存。由于东北的冬天大地被冰雪覆盖,上空被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所笼罩,农作物是无法生长的。小的时候家住平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挖上一口地窖,把白菜、萝卜、土豆、地瓜这些能够持久放置、不易腐烂的菜存在里面,每隔几天下去取上来一些够几天食用的,保鲜效果比冰箱要好。更重要的就是准备过年。如今,我们的年过得都很简便、很快捷,对于过年所需要的东西只要用钱购买就可以了。可是,在我小的时候,对过年的准备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也很考验主妇们的动手能力。大家会扯上一些花色喜庆的布料用缝纫机制作新衣服,会发上好几盆的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里面包进各种馅料,蒸好后冻上,过年期间一盘一盘地放进锅里热着吃。这样一系列程序下来,可不是就要准备好久吗!所以,东北的十一月份既是一年的尾声,又是另一个时段的开启。
可今年的十一月与以往很是不同,只下过一场雪,还是零零星星地飘着小雪花,雪停了,地上什么都没有。天空多半还是秋季时的碧蓝色,常常晴空万里,温度还在零上。大家都说,如今的气候真是怪异得很。就像今天,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午后,天气晴好,光线也很充足,外面还有“叽叽喳喳”的鸟叫上传来,这个时候,鸟儿们不是都已经飞往南方去过冬了吗?难道是留鸟喜鹊和麻雀?可听这声音又不像,倒像是燕子,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燕子呢?想来是今年冬季这里格外的暖和,连燕子也舍不得这样难得的气候,留恋着迟迟不肯离去。
作者简介:原名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