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塬的作品
《如果可以假如》
如果不曾长大,多好
故乡的田野,麦青谷黄
小河秋枯夏涨
梦宛若出土的新芽
如果不经历尘世,多好
朗朗的书声,风清云静
田梗上放飞风筝
再长的路都满怀希冀
如果途中我们不曾相遇
此生不会老去
我就不会如此担心
下一刻倒在哪里
你将如何继续
如果,如果重新来过
任风霜打磨这蹉跎的青春
不再迟疑彷徨
爱每一个人,依旧
期待与你相逢,相拥或作别
拨开心中的灯
照亮你至暗的那段路程
2025.11.14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如果可以假如》以一系列“如果”开篇,构建了一个充满纯真与美好的假设世界,情感细腻且真挚,引人共鸣。诗中,作者首先怀念了童年的纯真时光,故乡的田野、小河,以及那如出土新芽般的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对过往无忧无虑生活的深深眷恋。接着,作者又设想未曾经历尘世纷扰的自己,书声朗朗、风清云静,田梗上放飞风筝,满怀希冀地走在人生路上,这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透露出对现实复杂性的无奈与逃避。然而,诗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对相遇与别离的感慨。作者设想如果途中不曾相遇,此生或许不会老去,但这份假设背后,却隐藏着对相遇的珍惜与对别离的恐惧,情感深沉而复杂。最后,作者以“如果重新来过”为转折,表达了即便经历风霜,也要勇敢去爱、去照亮他人的决心。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让人在感伤之余,也感受到了希望与力量。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一系列假设,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
🔸🔸🔸🔸🔸🔸🔸🔸🔸
周塬的作品
《佛佗让我放下所有
唯留下慈悲,我常常满含泪水
在这尘世,不知花开何处
凋零如故》
悲伤的旅者,朝行暮吟
所有车轨都有尽头
天之涯,海之角
我的哀矜像长满江岸的芦苇
故乡山披的黄草
无处采撷涅槃的果实
风吹我衣衫,雨滞我行程
诗行好似长长的枷锁
细枝末节颤微着我的心跳
流泻血脉的温热
轻触这泥土深处的墓碑吧
它原是用泪水浇铸
莲瓣的底座
2025.11.14
❊ ❊ ❊ ❊ ❊ ❊
【吉特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且富有哲思,以独特意象勾勒出内心复杂世界。开篇“佛佗让我放下所有,唯留下慈悲”,借佛之语点明主题,奠定悲悯基调,让读者迅速进入一种超脱又深沉的情感语境。“我常常满含泪水,在这尘世,不知花开何处,凋零如故”,将自身在尘世中的迷茫与伤感具象化,泪水象征着内心的哀愁,花开花落的不知与无奈,尽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悲伤的旅者,朝行暮吟”塑造出孤独漂泊的形象,“车轨有尽头,天涯海角”进一步强化这种漂泊无依之感,而“哀矜像长满江岸的芦苇”,用芦苇的繁茂形象地描绘出哀愁的浓烈与绵长。“故乡山披的黄草,无处采撷涅槃的果实”,故乡本应是心灵的归宿,可却无法寻得解脱,增添了悲剧色彩。“风吹我衣衫,雨滞我行程”,以风雨阻隔行程,象征人生道路的坎坷。“诗行好似长长的枷锁”一句,巧妙地将创作与内心的束缚联系起来。最后“轻触泥土深处的墓碑,它原是用泪水浇铸,莲瓣的底座”,墓碑与泪水、莲瓣结合,将悲伤升华,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有对生命归宿的沉思。诗篇意象丰富,情感层层递进,从个人情感延伸到对生命、故乡、归宿的思考,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能触动人心的佳作。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