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
安徽卫艾云
每天经过的路口,都有一辆电动三路车。卖水果的老板,一顶不太适合他的帽子歪戴着,看着怪滑稽的。这三轮车上,纸箱子占一半,余下的一半全是阳光玫瑰。没错,他的车上就这一种名叫阳光玫瑰的葡萄。靠近车厢上还有一个用纸壳做的招牌,毛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几个大字:包甜、不讲价、慢走!
有天路过,我准备去瞧瞧这阳光玫瑰到底是何方神圣,让这个看着滑稽的老板这样理直气壮。
“你的葡萄卖的怎么比别人贵?”
老板用手指了指他的“宣传大照”,又示意我看看他的葡萄,我的阳光玫瑰多好啊,那不得贵一点啊!顺手就拽了一颗葡萄给我。
“你尝尝,包甜。”我接过葡萄,二话没说塞嘴里。
便宜点?我讲话那架势瞬间没了气势。
老板笑嘻嘻却又斩钉截铁回了我一个字:不。
可能因为就这单一的颜色,这一三轮车的葡萄看起来,纯粹、饱满、鲜亮的绿色像是要涌出来,貌似有什么魔法一样,倒显得和其他水果摊不一样了。
可能有很多和我一样好奇心重的人,经常能看到路过的人,去他的三轮车上瞧瞧、摸摸、问问。可是因为他不近人情的不讲价,之前三五成群的身影也渐渐少了。
也没见他着急,依旧慢悠悠、乐呵呵地。
他还是戴着那顶不适合他气质的帽子,哼着歌,围着他的三轮车踱步。有时会从一大串的葡萄上,剪下一颗葡萄塞嘴里慢慢嚼,望着过往的行人,仿佛要把这份包甜的气势与大家分享。来来往往的人,为他停留的并不多。
每回路过时,都有一句话蹦出来:若是换成我,这么不景气的生意,我是万万做不到如此气定神闲的。
葡萄甜吗?老板。
“包甜!”老板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几个度。他会赶紧把嘴里的葡萄吞了,忙着给客人称葡萄。
后来,我经常光顾他的小摊。葡萄好吃,这没二话。但是,他是一分钱不让,可临走又会用他的剪刀给我剪一点葡萄。还不忘说一句,慢走。
就这样,和老板渐渐熟悉起来。他乐呵呵地说儿子出息了,考到我们这了。他们全家人都从阜阳那里搬过来。
除了这阳光玫瑰的水果摊,他还有个小摊。他说专门做牛肉鸡蛋饼的这个摊子,离这也不远,主要是他夫人在弄。我问是不是在开发区服装厂门口的那个小摊,老板听我这么一问,就明白我也去光顾过。
“牛肉饼好吃吧!”我连忙点头。
“老板你家的这饼是我们这县城牛肉饼的天花板了!”我也是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板倒显得不好意思了,和平时的悠闲完全不一样。
“我夫人能吃苦,跟我后面也没过上好日子……”后来,老板说了很多关于夫人的事,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故事,在回家的路上,咀嚼着这烟火腾腾的生活。
后来,阳光玫瑰下市了,也很久没看到他的水果摊。
“最近没看到出摊啊?”我无心的一句话。
“我夫人过世了,明天就一个月了。”
我瞬间接不上话,只匆匆留下一句我都不太能听见的:节哀!
“不是老了才会过世,而是随时会走。”这一句话,可能是今年最理解的一句话了。
阳光不是天天有,玫瑰也不是天天开放,唯有接纳!
作者简介: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