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李家二小子聪聪
——庄金旺
李家村的李聪聪,打小就聪颖机灵,深得村里人喜爱,不少人见了他,总爱逗着玩。
他父母逢人便夸:“俺家二小子是‘马勺子’(茌平方言:蜥蜴)头,浓眉大眼、二目有神,嘴巴稀甜、能说会道,既懂眼色又会看事,头脑格外灵光,将来肯定能成点事(茌平方言:干点事业)。”
知子莫如父母。李聪聪打会走路起,就深得父母宠爱——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跟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截然不同,处处透着聪明伶俐的模样。
其实,人聪不聪明从不是自吹自擂来的,而是旁人看出来、比出来的。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个说了不算,大家伙的眼光才作数。聪不聪明,一对比便一清二楚,孰智孰愚,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李聪聪的大哥比他大十三岁,大姐大六岁,二姐大三岁,还有个仅小一岁的弟弟。他自降生起就体弱多病、多灾多难,活得格外艰难,直到上小学,身体才渐渐强壮。据父母说,他小时候三天两头吃药打针,总爱生病。
县医院、公社卫生院、村卫生室,都是他熟门熟路的常去之地。不管是大白天,还是深更半夜,他总爱哼哼唧唧哭个不休,真是让人烦、让人嫌,也折腾得全家人不得安生!
为此,家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赖子”——这外号只说他身体“赖”,可不是说他人品差、心性坏。
李聪聪的聪明,打从学会走路、说话就露了苗头。比如在家里,父母想拿个东西,不用指使,他看在眼里就赶紧跑过去搭把手,或是亲自拿来递到父母手里,这就是懂眼色。能从别人的一举一动里看透心思,这不是聪明是什么?
自打懂事起,李聪聪就总想着别人之所想、忧着别人之所忧、急着别人之所急,乐于帮人排忧解难。这难道不是优良品质?这样品性优良的孩子,怎能不讨人喜欢?
他打会说话起就懂礼貌、嘴巴甜,见了长辈或是比他年长的孩子,不用教就知道该叫啥——该叫爷爷叫爷爷,该叫奶奶叫奶奶,该叫大大叫大大……礼多人不怪,自然格外招人疼。
李聪聪的父亲总逢人便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俺家二小子看着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像个有福之人,将来肯定能成点事、长出息。”
事实证明,李聪聪的确是个有福之人。他常年病病歪歪、身子孱弱,必须吃点好东西补营养才能扛住。那年代家里没啥稀罕吃食,唯独鸡蛋不缺——家里常年养着不少老母鸡,“鸡腚眼子当银行”,鸡下了蛋,家人都舍不得吃,全拿到集上卖掉换钱,贴补家用。

可李聪聪病着,粗茶淡饭吃不下,家里的鸡蛋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几乎全归他一个人独享。他娘总变着花样做:煮鸡蛋、蒸鸡蛋、炒鸡蛋,李聪聪吃得上瘾,总也吃不够。
巧的是,他那小一岁的弟弟,自打断奶后就有个打小不变的癖好——见了鸡蛋就恶心,几乎从来不吃!更让李聪聪开心的是,弟弟生来身强力壮,还不嘴馋,遇到好吃好喝的从不争不抢,总让他这个哥哥先吃。
这可正中李聪聪下怀,家里仅有的好东西,几乎都落进了他的肚子里。对此,李聪聪总喜不自禁——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不服不行,李聪聪是真有福气。那年代,生产队里常有些需要抓阄分的东西,他父亲一直认定,全家人就数李聪聪有福,每每遇到这事,总让他亲自出马。
李聪聪也从没让人失望,差不多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载誉而归。记得有一次,他去生产队抓阄,竟抓到了20元的大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20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全家人为此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娘还专门做了顿好吃的庆祝。
李聪聪的父亲是老高小生(小学五年级毕业),有点文化,常教他认字、背书、识数。李聪聪一学就会、过目不忘,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渐渐把他视若掌上明珠,宠爱有加。
可人世间总逃不开“同行是冤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聪聪家连同他在内共有五个孩子,都是爹娘的娃,他受宠了,别人自然就少了些关注,心里难免不平衡。
人都是自私的,小孩子更不例外。时间一长,李聪聪遭哥哥姐姐们嫉妒、羡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几个孩子里,最跟他水火不相容的,是二姐。
李聪聪的二姐自幼身体健壮,心灵手巧,性格泼辣、敢说敢做,还直来直去,颇有“女汉子”模样。她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家里里里外外的不少事,都能给父母搭把手、当个好帮手。
可二姐有个让父母格外不满意的地方: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她学习就不用功,成绩不咋地,可跟同学打架斗殴却很在行,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经常有被她打的同学,跟着家长一起找到家里来,父母为此训斥过她多次,可她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屡教不改。对此,父母既头疼又无奈。
二姐打架格外英勇,在学校里不光跟女同学吵,还常跟那些调皮捣蛋的男生大打出手。有一次,她竟把班上最皮、最孬的男同学“二孬”打翻在地,骑在他身上拳脚相加,打得“二孬”头破血流、服服帖帖,嗷嗷哭着求饶。
随后,“二孬”哭着回家搬来了救兵——他奶奶,村里有名的“母老虎”。这一下,可真是惹上了马蜂窝!
“母老虎”领着孙子,一边跳脚一边破口大骂,找上门来要找二姐算账。李聪聪的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天不怕”,闻讯后急匆匆赶来。两个小脚老太太没多言语,很快就互相撕扯着头发扭打在一起,各自被打得鼻青脸肿。
那一次,要不是村支书亲自出面调停,两家说不定会群殴起来,后果不堪设想。“都是这个该死的二妮子惹的祸!”事后,李聪聪的父亲气得暴跳如雷。
二姐在外面爱打架,在家里也不闲着。大哥她打不过,大姐她惹不起,就把矛头对准了两个小弟弟。李聪聪的弟弟生来性格温顺、没脾气,跟哥哥姐姐们在一起总是百依百顺,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讨价还价,因此深得哥哥姐姐们喜欢,很少遭吵骂,更别说挨打了。
唯独李聪聪,成了二姐的眼中钉、肉中刺。两人水火不相容,简直不能碰到一块——就像干柴遇烈火,只要碰面,没一会儿就会吵起来、打起来!
李聪聪常年病病歪歪,还特别爱哭,活脱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刚学会说话那阵子,他的声音细细的,一开口总“吱吱啦啦”的。为此,本就看他不顺眼的二姐,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吱啦子”。再加上他常年生病、整天赖兮兮的,风一吹就倒的模样,二姐又给他起了个不雅的绰号“二赖子”。
最让二姐不能容忍的,是李聪聪自幼个性极强、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桀骜不驯、极不顺从,只要是认准的事、认准的理,就一拧到底,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这脾气一上来,老天爷都没辙——死拧死拧的,一旦拧劲上来,就哭哭啼啼没完没了。别人越是训他、骂他,他哭得越凶,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后来,知道他这毛病的人,干脆不搭理他,任由他哭到累了、哭不动了才罢休。

作者简介:庄金旺,文学爱好者。偶有感触而作,发于笔端,常有习作发表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