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忏悔(二十)
王慧仙
如果一个人的忏悔真能弥补她的过失,那该是多么美好啊!佛学家视忏悔为大道,认为通过吃斋、念佛、修善便能消除罪业。然而,我的忏悔并非为了消除罪过,而是因为未能更好地孝敬母亲。在我们姐妹兄弟五人中,我与母亲朝夕相伴,我相处的时间最长。如今母亲离世至今已有二十七年,但几乎每时每刻,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我都会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当年将母亲从甘肃老家接到天津居住时的那些往事,更成为我思念、回忆与忏悔的源泉。
当时我刚从农村调到天津,完全不懂得现代生活的享乐,也不懂旅游,加之母亲晕车,别说遥远的北戴河风景区,就连近在咫尺的天津水上公园和游乐场也从未踏足。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接母亲来天津时途经北京,她在表姐家小住几日,表姐和姐夫带她参观了人人梦寐以求的中南海、故宫、毛主席纪念堂和天安门。我深深感激表姐和姐夫,若非如此,母亲千里迢迢而来,却未能目睹任何奇景,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原谅自己。
因为在老家过年时,农村人要杀猪庆祝,学生们请老师吃肉,为公平起见,我去了每个学生家,吃了一个月的猪肉,吃到腻了,从此我戒了猪肉,家里也不做猪肉,只做些鸡肉。加上市场封闭,买不到牛羊肉,逢年过节才按人口供应少量牛羊肉,因此家里很少吃肉。母亲曾说:“做饭有点荤腥好。”那时我竟浑然不觉该多买些肉。自母亲去世后,每次做饭,她的话“做饭有点荤腥好”总在耳畔萦绕。我只好惩罚自己坚决不吃猪肉,甚至想戒掉其他肉类,但为免做饭不便,只得勉强吃一点点。
经济方面,母亲常教导我们:“过日子要精打细算,该买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碰……”因此,我自幼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给母亲买的水果不过是寻常的苹果和梨,从未想过买些石榴、猕猴桃等特别水果让她尝尝。一次,老乡秋菊阿姨送来草莓,母亲惊讶道:“没见过这么大的草莓啊?”我顿觉脸上发烫,待客人走后便对母亲说:“您想吃什么只管告诉我,我给您买,莫在旁人面前说‘没见过’这样的话。”后来,丈夫同事赵师傅递香蕉给母亲,她推辞说:“不爱吃。”我原以为母亲当真不爱,如今细细思量,她是为了顾全我的颜面才这样说。我怎能不自责?儿媳嘱我给孩子买草莓、香蕉,为免勾起对母亲的回忆,我总推托少买。儿媳劝道:“香蕉草莓能通便,孩子离不了这些水果,再贵也得买。您们老人家也该吃点啊!”她哪里知晓我回避这些水果的心思?
母亲钟爱湖蓝色衬衣,我出差时特意挑了块湖蓝布料为她缝制一件。母亲见着甚是欢喜,但因我针线功夫不及她细致,她总挑剔这儿不平、那儿不展。许是因我天生火暴性子,又或许在母亲面前永远像个孩子,我竟任性地当着她的面,气呼呼将那衬衣拆了。母亲默默看着我连扯带撕的动作,未置一词,也未动怒——或许在她眼中,针线活本就免不了拆拆缝缝;又或许,女儿永远铭记着母亲那宽容的神情。
母亲有次被一位住楼房的老乡邀去闲谈,归家后对我说:“住楼房真好,厕所在屋里,方便得很。她家六楼,每间屋子都亮亮堂堂的。以后你家也能住上。”我听后回道:“如今这住处还是组织照顾的一间大办公室,住楼房哪敢想?轮得到我家不知何年何月了。”母亲眼中掠过失望,沉默不语。转年开春,我家竟分得一套四楼55平方米的楼房。如今每当我拾级而上,步入明亮的房间,使用室内的厕所,母亲那失望的眼神总在眼前若隐若现。有时,我唯有匆匆拉上窗帘,方能暂避那无声的注视。
这回忆的过程,也是我刻骨铭心的忏悔。边写边回忆,时而泪流满面,哽咽得无法继续时,我便思索: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多深呢?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描述。“子欲孝而亲不在”,对于母亲,我始终有愧于心,万分忏悔。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旅游等。早年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来,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