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云燕
宵入南天始马雄,情生万里逐长风。
三江水汇千年响,百粤山连两岸融。
帆影乘槎闻酒市,烟波望斗绕晶宫。
大均遗韵琵琶抱,子美雅篇珠浦逢。
岭跨新桥横铁骨,车流今日接云鸿。
八门浩荡卷潮涌,不尽华章世代功。
杜云燕,女,网名六月雪,爱好文学。2021年中华诗人杯三等奖获得者,2021年度优秀诗词家,现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都市文坛撷英社组织机构文学顾问,在《抖音》《快手》《都市头条》《中华诗赋网》《青年文学家杂志》《文化网》《铁道兵文化网》有声专刊等网络微刊上发表作品,受一众诗友欢迎。
杜云燕老师《七排律·吟珠江》赏析
康宗生
粤水汤汤,孕南天之灵秀;珠流浩浩,载千古之烟波。杜云燕老师《七排律·吟珠江》一诗,以闳放之笔写雄浑之势,托浩荡之波咏人文之脉。其章法谨严,意象宏阔,情融今古,气贯长虹,洵为歌咏珠江之杰构也。
观夫首联起笔,便见不凡。“宵入南天始马雄”,以“宵”字写珠江源头之杳远,暗合“星汉灿烂”之境;“马雄”喻水势,如万马奔腾,破空而来,势不可挡,也是因为珠江发源地正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继之“情生万里逐长风”,由自然水势转为人文情怀,“万里”言空间之广,“长风”托高远之志,寓珠江不仅为地理之川,更成情感与精神之象征矣。一“始”一“生”,时空开阖,气脉流通,为全篇定雄浑之基调。
颔联拓开视野,时空交织。“三江水汇千年响”,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三水汇流,其声势历经千年而不衰,“响”字兼状水声与回响,见历史之厚重。“百粤山连两岸融”,百粤之地,山川相缪,两岸因珠江而融通,“融”字妙甚,既写地理之交融,更喻人文之相契。此联上句重“时”,下句重“空”,以“千年”“百粤”拓展诗境,使珠江成贯通过去与现在、连接自然与人文之纽带。
颈联转入细处,虚实相生。“帆影乘槎闻酒市”,实写珠江沿岸商贸之繁华,帆船往来如织,酒市喧闹盈耳,“乘槎”典出张华《博物志》,以神话传说增传奇色彩,见珠江自古为通商要道。“烟波望斗绕晶宫”,则虚笔挥洒,写烟波浩渺中,星斗似绕水中宫殿旋转,“晶宫”喻珠江之清澈与瑰丽,亦暗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境界,将人间烟火与仙境气象融为一炉,见珠江之奇幻与浪漫。
第四联用典精工,文脉传承。“大均遗韵琵琶抱”,大均者,古乐之遗响,今虽不可复闻,而珠江之上,犹有琵琶弹奏,继绝学之遗韵;“子美雅篇珠浦逢”,杜甫诗名冠绝古今,其雅正诗篇,如与珠江相遇于珠浦(珠江之滨),喻珠江为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名流雅士于此留下精神印记。此联借典故写珠江之文化积淀,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诗境深沉厚重。
第五联陡转现代,古今对话。“岭跨新桥横铁骨”,写岭南大地之上,新桥如巨龙横卧,铁骨铮铮,显现代工程之雄姿;“车流今日接云鸿”,车流穿梭如织,直上云霄,接引飞鸿,喻交通之便捷与时代之气象。此联以“新桥”“车流”之现代意象,与前文之历史、自然意象呼应,见珠江不仅为历史之河,更成时代发展之见证,诗境因之而鲜活蓬勃。
末联收束全篇,气象恢弘。“八门浩荡卷潮涌”,珠江八门入海,潮水浩荡,卷起千堆雪,状自然之势;“不尽华章世代功”,由自然之潮转为人文之潮,世代累积之功业,如华章永续,无穷无尽。此联以“潮涌”喻时代之势,“华章”颂人文之功,将珠江之自然伟力与人文精神合而为一,卒章显志,余韵悠长。
综观全篇,是诗以排律之体,写珠江之魂。八联对仗,工整而不板滞;意象迭出,宏阔而兼细密。上承自然地理之雄奇,中融历史文化之积淀,下启时代发展之新象,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其情也,托珠江以抒怀,寄志士之高远;其志也,借水势以言功,颂世代之勋劳。文辞雅健,气韵生动,使读者展卷之际,如见三江汇流之壮阔,如闻两岸交融之喧嚣,如感古今对话之深沉。诚可谓:一诗咏珠江,千载颂华章。此乃杜老师之匠心独运,亦我岭南文化之光也!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