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13期 总第1209期
岁月流韵征文之二十
椒香漫忆:从枝头到舌尖的时光印记
作者 雨菲
今天又是一个快乐的星期六,天空中没有一丝乌云,为什么我要说星六是快乐的呢?因为星期六和妹妹全家约好了去帮姐姐摘花椒。不过摘花椒我还是平生第一次,心里想着已经答应了姐姐帮她摘花椒,可是心里一直在打鼓,花椒全株都是倒勾刺,而且树又高,长得很茂盛,不像桃树、梨树等其他植物,可以爬上树去摘。妹夫从他家拎来了一把砍刀,那把砍刀有点像电影“雷锋”中老地主家的那把砍刀,很锋利。说是先把大的枝砍下来,然后再用枝剪把它剪小就可以用剪刀来剪花椒了,我心想这还差不多。于是砍大枝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我负责砍,姐妹们负责剪,分工明确,效率也高。我好奇地问妹夫:“我们今年把树枝砍了,明年不就不会结花椒了吗?”妹夫讲没事,今年砍了明年它又会发出新的枝条,然后还会结花椒。
我虽然对花椒并不陌生,因为每年冬天我都会用花椒来腌肉、做香肠、卤腐、腌鱼、腌水腌菜,萝卜腌菜……特别是春节前,每年都要腌上一大坛萝卜腌菜,就用最简单的自来水放上盐,再放一撮花椒,春节时大家都吃油腻了,吃上几片腌萝卜,又酸又脆又爽,既解油腻又消食,口中还有一股花椒的麻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小而其貌不扬的花椒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妙用。
摘花椒必须是晴天,因为阴雨天摘下来的花椒会影响它的品质,香麻味减弱。今天烈日当空,我又是忙砍大枝,又要用枝剪来分剪,汗水顺着头发和脸颊往下流,全身都湿透了,但心里很高兴,花椒带给椒民的经济效益很不错,姐姐家的那棵花椒树上的花椒也能卖几百块钱,心里很为她高兴。
据说,花椒之名的确立,与一段美丽的传说有关。相传在三皇五帝时期,地处甘肃陇南市武都的临江小镇,居住着一对勤劳的小夫妻,——椒儿和花秀。有一年,神农到临江察访百姓生活,碰巧在他们家吃饭,只觉得家常菜中别有一股芳香醇麻气味。仔细一问,才知道里面放了一种从“宝树”上采回来晒干磨成细末做成的香科。之后,神农亲自上山去找寻小夫妻口中的“宝树”做了一番细致的观察,总结出此物具有“叶青,花黄,果红,膜白,籽黑,五行之精”的特点,于是分别取花秀和椒儿的名字的第一个字为树命名,“花椒”之名由此而来。这一传说不仅赋予了花椒以浪漫的色彩,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在命理学的视角下,花椒的五行属性偏于辛温,杀虫等功效,这与其在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寓意不谋而合!而且花椒也是“十三香”之首。
小小的一粒花椒,为椒农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使数以万计的椒农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响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真是一举多得!
五六十年代的朋友们大都吃过用新鲜花椒叶蒸的花卷或包子吧?那时候粮食不够吃,家家户户都要吃杂粮。苦荞面,玉米窝头,小麦面就是上好的,特别是能吃带花椒香味的花卷包子,简直就是一种奢侈。
新鲜的花椒叶,只有在每年春天树枝发芽时才有,最浓香鲜嫩。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春枝抽芽后,都会去邻居奶奶家讨要花椒叶:“奶奶,能不能把您家的花椒叶给我一点蒸花卷?”奶奶总是笑着说:“去摘吧,只要别把树枝扳断了就行。”于是满心欢喜地把花椒叶摘回来,洗净控干水分,再用刀切碎,拌上少许盐巴,把揉好醒好的麦面放在面板上,压得又薄又均匀,然后抹上菜籽油,撒上切好的新鲜花椒叶卷起来,用刀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差不多的形状,再扭一扭,一个个放到大火上蒸,用大火蒸出来的花卷,又大又柔软,味极鲜!
那时家家用的都是大铁锅柴火灶,烧火都是用木宗,玉米杆,向日葵杆,蒸面食火越大越好。记得有次我为了用大火蒸花卷,用火门关着让火大一些,结果一拉火门,把脑门上的头发和眉毛都烧焦了。妹妹看到哈哈大笑,我哭着吼她说:“为了能蒸好吃的花卷给你们吃,把我秀发和眉毛都烧了,你还笑!”妈妈看到了把我拉到怀里,轻轻吹着我的额头,心疼地对我说:“小囡,以后添火一定要小心,幸亏没有烫着小脸,要不然会在漂亮的脸蛋上留下疤痕的。”
小时候最难忘的,莫过于腊八这天用花椒打耳洞了。传说这天打耳洞不会发炎,必须万里无云。村里有位奶奶最擅长打耳洞,几乎所有女孩子的耳洞都是她打的。她头顶丹兰头巾,腰系雨丹兰撒花围腰,脚穿粉雅布撒花鞋,耳垂上还晃荡着银镶玉的柳叶长链耳环。
去她家打耳洞,奶奶总笑眯眯地说:"不怕疼,用最细的撒花针。"她端出泡着花椒的白底蓝花小瓷碗,让女孩坐在草墩上。她先用花椒轻轻捻耳垂,直到耳垂又薄又红,再用穿好丝线的针穿过耳垂,最后捻个小腊丸坠在丝线上,说这样就能早日戴耳环了。
轮到我时,紧张得直哆嗦。奶奶笑着说:"花椒捻不疼,一分钟就好。"果然两三个月后就能戴耳环了。我是过敏体质,戴金属会发炎,妈妈就把干大蒜杆削成圆状,沾香油穿在耳洞上,果然没发炎。她笑着说:"等赶龙街,妈给你买副银的,银耳环不发炎。"
花椒的魔力,从枝头的刺尖,到舌尖的麻香,再到耳垂的守护,串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姐姐家的花椒树下,砍刀与枝剪的碰撞声,与奶奶捻耳垂的沙沙声,在时光里交织成一首温暖的歌。
如今,花椒成了乡村振兴的“金豆子”,但那些藏在椒香里的故事——柴火灶上的花卷、腊八的耳洞、妈妈的银耳环——依然在岁月里飘香,提醒我们:最珍贵的,永远是那些与土地、与人情紧密相连的时光印记。
时过境迁,妈妈买的银耳环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每当我戴耳环,总会想起妈妈当年的温情。要是那对银耳环还在该多好!我真后悔没好好保管它。哪怕现在有再耀眼夺目的耳环,我都只想戴妈妈那对银耳环,仿佛她从未离开,永远陪伴在我身边,日日夜夜,岁岁年年。
回想那个年代,生活虽然艰辛,但那些关于花椒的记忆,却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童年的天空。
作者 雨菲

《岁月流韵》文集征稿启事
《岁月流韵》文集现向银发族老同志们发出邀请,请用您的生花之妙笔,撰写锦绣文章,将您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回忆录、散文、随笔、书信体等形式展示出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儿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创新未来。
征文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内容主题:
1. 存史资政:记录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体悟,为后代留下真实生动的时代注脚。
2. 交流互鉴:促进老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共享人生智慧与生活乐趣。
3. 启迪后学:用您的故事与经验,教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4. 陶冶情操: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在笔墨书香中涵养性情,乐享晚年夕阳红。
二、体裁形式:散文、随笔、短篇纪实、书信体等均可。篇幅不宜过长,散文、随笔2000字左右,短篇纪实控制在5000一10000字。
三、 稿件要求:
真实性:内容须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力求真实准确。
健康性: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创性:投稿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或在特定范围内征得同意后可转载,作者应对所投文稿内容及文字负全责,除错别字外,编辑不作仼何修改)。
四、评优奖励
截稿后,栏目将根据阅读量,点赞点评量,并请专业评委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注:编委评委均不参与评奖)
投稿请注明:标题+姓名+原创投稿
(不按格式要求投稿的不予采用)
欢迎企业、机构和个人赞助支持公益
投稿微信:guyu6464
截稿日期:2026年8月31日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编辑部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