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家庭组织
一九九九年,湘南的春天比往年早了许多,暖意顺着舂陵河的流向漫开,染绿了河岸的草木,也漫进了县计生委的大院。
欧阳玉模这年五十二岁,按组织安排,他从县计生委主任岗位退居二线,调任县政府助理调研员,仍是副处级干部。4月9日,县委副书记刘昌鉴带队,会同副县长陈瑞琳与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来到计生委,召开大会宣布任命、办理交接。接任主任一职的,是县委办副主任侯祖星。彼时,阳光透过香樟树浓密的枝叶,在他鬓角的花白头发上跳跃,三十年工龄、二十年党龄,在这一刻画上了厚重的逗号——而非句号。
“欧阳主任,真舍不得您走啊。”办公室的小张红着眼圈说道。
他笑了笑,抬手拍拍年轻人的肩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往后的担子,就交到你们肩上了。”
回到县政府大院的家中,他久久伫立在书房窗前。窗外是城区川流不息的车龙人潮,他的目光却越过层层楼宇,望向西北方的长城村——舂陵河的水还在静静流淌吗?外婆当年织竹篮的竹篾,是否还会在月光下闪着清润的青光?
晚饭时,四个女儿连同四个女婿齐齐归家,餐桌上摆满了他最爱的家常菜:妻子桂仙亲手做的血鸭、舂陵河特产的小鱼干,还有从老家捎来的和平豆腐,满是烟火气与亲情暖意。
“爹哋,您退二线后工作清闲了,就在家享享清福,多陪妈散散步,抱抱外孙们。”大女儿欧阳荭夹了块鸭肉放进他碗里。
他点点头,却没应声。享清福?这三个字,于他而言竟有些遥远得陌生。
夜深人静,他独自走进书房。书架上,这些年的工作笔记整齐排列:体委创建工作的相关材料、计生工作的调研报告、人大代表的提案手稿,还有厚厚一摞烫金的荣誉证书。思绪悄然飘回廊门村的老屋,油灯下,外婆佝偻着身子织竹篮的身影清晰浮现——就是这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用一生的善良与坚韧,在他心里种下了“责任”与“奉献”的种子。
年末,欧阳玉模在日记中写道:“1999年是我工作的转折年,从县计生委主任到县政府调研员,从一线到二线,从法人代表到非法人资格,但仍分管全县乡镇企业工作。”
“一年来,思想上始终不滑坡,坚持学习领袖重要讲话,紧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政权威,争当合格公务员。工作上始终不松劲,牢记‘二线位子、一线标准、争创先进’的要求,以抓计生工作的力度抓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全县乡镇企业在困境中崛起。年规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去年19家增至今年46家,利税成倍增长,获上级主管部门好评,年终考核有望跻身全市首位。”
“作风上,不贪图安逸。如今条件好了、压力小了、担子轻了,但我始终以‘农民的儿子’自居,不忘党和人民的恩情,忘我工作。全年出勤360天,即便‘住院’40天也未休息一日,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深入厂矿企业摸清情况、解决难题、指导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领导与群众的认可。”
“廉洁自律上,坚守共产党员标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不贪污、不腐化,不行贿、不受贿,不贪财、不受礼,守住领导干部的晚节,只求留得青白在人间。分管乡镇企业期间,未在任何企业拿过分文,未报销过一张发票,未收受任何馈赠,获广大企业主赞扬。”
一个深夜,他轻轻推醒熟睡的妻子:“桂仙,我想在家里成立一个‘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
桂仙迷迷糊糊坐起身:“什么组?”
“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咱们家,女儿、女婿加起来有九个党员,各自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我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就算我退二线了,也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
桂仙望着他认真的眼神,笑着摇了摇头:“你啊,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7月3日,星期六。欧阳玉模起了大早,把客厅打扫得一尘不染。客厅正中央的墙上,他亲手挂上了一面鲜红的党旗,下方是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七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子坚定。
上午九点,家庭成员陆续到齐。大女儿欧阳荭在林业系统工作,二女婿卢圣锋在县纪委仼职,三女儿欧阳菊担任妇联任职,三女婿谭海明是县委党校干部,四女儿欧阳莉与女婿雷云在衡阳国企任职,特地驱车赶回,小女儿欧阳蕙和女婿邓敏刚参加工作不久,分别在计生与县委组织部任职。六个外孙外孙女也乖巧地坐在一旁,眼神里满是好奇。
“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是想成立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欧阳玉模开门见山,“我虽退了二线,但党员身份没有一线二线之分,更没有退休之说。咱们家九个党员,就该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堡垒。”
客厅里一片寂静,只有墙上的老挂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像是在为这份庄重计数。
“爸,这个想法太好了。”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小女婿率先表态,“不过,学习小组怎么开展活动?总不能完全照搬单位的模式吧?”
“为什么不能借鉴?”欧阳玉模目光炯炯,“我们每月开一次家庭会议,交流工作心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服务群众。”
他走到党旗前,声音略显激动:“我这辈子,吃百家奶长大,从读书到工作,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如今退下来了,可我还想为党、为大家多做点事。”
小女儿欧阳蕙小声劝道:“爸,您辛苦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歇歇?”他轻轻摇头,“蕙儿,你还记得刚到计生委工作时,我带你去欧阳海库区走访吗?那些移民住着漏雨的土坯房,却始终相信党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份信任,比金子还珍贵啊!”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儿女:“今天,我们选举学习中心组组长。我毛遂自荐,还想再站好最后一班岗。”
全票通过。欧阳玉模当选为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组长。
第一次中心组会议上,他立下四条规矩:原则上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活动,衡阳工作的四女儿夫妇由三女儿电话传达会议精神;每位党员必须在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扶贫帮困活动;建立家庭爱心基金,定向帮助困难群众。
会后,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1999年7月3日,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成立。我要用晚年时光,把对党的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零零零年春节,全家团聚。吃过团圆饭,欧阳玉模把大家召集到客厅:“今天,我们开一次特别的学习分享会,其他不是党员的大人、小孩都参加一下。”
他拿出一个陈旧的木盒子,轻轻打开。里面整齐摆放着:小学毕业时程老师奖励的金星钢笔、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奖牌、全国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证书……
“这些都是我的宝贝。”他逐一抚摸着物件,眼神里满是珍视,“今天,我想给你们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他从外婆走村串户为幼时的他讨奶讲起,讲到煤油灯下苦读的日夜,讲到赤脚步行八十五公里求学的艰辛,讲到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攻坚克难,讲到计生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我这一辈子,”他声音哽咽,眼角泛起泪光,“最大的骄傲不是这些奖牌证书,而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在有机会的时候选择了奉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拿起那支锈迹斑斑的金星钢笔:“这是小学毕业时程老师奖给我的,他说‘玉模,你是我们学校的希望’。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又提起外婆的竹篮:“外婆织篮子,教会我什么是坚韧。竹篾能弯曲,但绝不会折断。我们做人,也该有这样的骨气。”
客厅里静悄悄的,几个外孙外孙女睁着大大的眼睛,听得格外认真。
“今天,我把这些‘传家宝’传给你们。”他的目光掠过每一个孩子,语气坚定,“传的不是物件,是精神——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感恩奉献的精神,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大女儿欧阳荭抹着眼泪说:“爸,您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份精神好好传下去。”
那一晚,学习中心组会议开到深夜。窗外,烟花绚烂绽放;窗内,一颗颗初心如磐,熠熠生辉。
此后数年,这个特殊的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发挥着不平凡的作用:非典来袭时,小女儿欧阳蕙主动奔赴抗疫一线,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家第一时间捐款二万余元;脱贫攻坚战打响,九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竭尽所能、冲锋在前……
截至二零一五年,这个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累计捐款达十余万元,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三十余户,资助贫困学生十余人。九个党员中,全部被评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
欧阳玉模常对大家说:“记住,咱们家的党员,不是挂在嘴上的,是做在实处的;学习中心组不是形式,是践行初心的平台。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两行字:“舂水北上去,精神代代传。”
欧阳玉模曾在县政府提及成立“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的事,县政府办曹副主任听后十分敬佩,常在外人面前夸赞。时任县委书记吴章均听闻后大为赞赏,却误将此事记成是曹副主任家的事迹,在全县大会上重点表扬,还要求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派记者采访宣传,闹了个不大不小的乌龙。有人为他惋惜,欧阳玉模却哈哈大笑:“我们成立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从来不是为了获表扬。要是这事能推广开来,让更多人践行党员使命,那才是天大的好事!”
二零一六年正月,欧阳玉模与世长辞。十年过去,这个家庭党员学习中心组依然按时开展活动。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八个党员总会如期相聚。党旗还是那面鲜红的党旗,学习中心组组长已由大女儿欧阳荭接任。
每次会议开始前,大家都会对着父亲那支金星钢笔,重温欧阳玉模的教诲:“咱们家的党员,不是挂在嘴上的,是做在实处的。”
舂陵河的水,依旧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光阴随波而去,但那份深植于血脉的红色精神,却如河水般绵延不绝。它在外婆的竹篾间生根,在欧阳玉模的一生中绽放,如今,正在新一代的生命里蓬勃延续,恰如舂水北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