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幕】燕赵壮歌——河北抗战史诗
作者:心如大海
朗诵:华人诗社朗诵团
【报幕】一、山河铸骨
1.太行山把嶙峋的脊梁
挺成青铜塑像
每道岩层的褶皱里
都锁着三千年"悲歌慷慨"的燕赵风骨
撑起华北平原
那片不肯低垂的天穹
2.滹沱河挣脱冰封
奔涌成滚烫的血脉
易水寒波、漳河激浪
将荆轲的绝唱撞响
在每道呐喊的山谷
3.1937年的卢沟晓月
碎在枪声里
永定河水开始燃烧
烧过宛平城垛
烧向承德雕梁、张家口雄关
把商旅吆喝烧成焦黑的回响
4.从山海关箭楼的青砖
到邯郸古道的残碑
从白洋淀"九十九淀同一云"的苇海
到雾灵山的层峦叠嶂
每寸土地睁开复仇的眼
每株草木举起抗争的火
【1234合】
这片埋着荆轲壮志、廉颇忠魂的土地
国破家亡时,又挺起脊梁
【报幕】二、烽火初燃
5.平津硝烟中
二十九军的大刀映着冷月
喜峰口雪夜
赵登禹踏碎死寂
刀锋劈向敌营
钢刀卷刃处
鲜血已染红长城砖石
三百个倒下的身影
把"宁为战死鬼"的誓言
刻进民族基因
6.保定会战的炮火
炸开古城墙缺口
战士依托街巷逐屋争夺
手榴弹在巷口炸裂
虽未挡住铁蹄
却让侵略者每步都踩着血泊
7.易水河畔的枪声
划破沉沉黑夜
阜平城南庄的土坯房里
晋察冀旗帜升起
如不灭火炬
照亮敌后千沟万壑
8.唐县倒马关的晨雾
被一 一五师骑兵踏破
清脆枪声穿透山谷
那是八路军出师华北的第一战
邢台南宫街巷
群众与战士共掘战壕
土枪、大刀、红缨枪
筑起血肉防线
【报幕】三、地下长城
9.白洋淀晨雾未散
雁翎队的木船如银箭穿梭
队员头戴雁翎帽
肩挎"大抬杆"
黝黑脸庞映着水波晨光
10.1939年秋
郑少臣在赵北口设伏
日军汽艇闯入苇荡
十几门土炮同时轰鸣
铁砂铅弹织成暴雨
击沉三艘敌艇
"水上挺进队"队长沉进苇海
土炮怒吼是水乡最解恨的歌
11.冀中平原的土层下
千万双手挖出地道
两万公里地下网络
如另一条母亲河
冉庄地道是座迷宫——
灶台下暗门藏着射击孔
磨盘转九十度露出口
枯井通道连向青纱帐
12.1943年,千名日军围剿冉庄
村民从墙缝、碾盘后射冷枪
毙伤一百一十八敌
仅付三人伤亡
这"以少胜多"的奇迹
是军民智慧的交响
13.献县田野上
马本斋的回民支队纵横
1941年康庄
他布下"口袋阵"
马刀劈砍声震彻田野
八十多敌人倒下
机枪步枪成了战利品
14.马母拒降绝食七日
气绝而亡
马本斋灵前立誓:
"母教我忠,我尽忠报国!"
此后子牙河畔
日军闻"马"丧胆
15.灵寿陈庄山岗
贺龙与聂荣臻并肩
1939年9月
日军少将水源义重带一千五百人
欲袭边区兵工厂
我军诱敌入狭长山谷
六天五夜激战
炊事员也举扁担冲锋
最终一千三百八十敌毙命
水源义重被炸成碎片
此战成"华北抗战模范战例"
【报幕】四、血色丰碑
16.狼牙山棋盘陀峰顶
五壮士把后背留给悬崖
五百日军紧追不舍
为掩护主力与群众转移
他们故意引敌上山
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17.胡德林砸碎步枪
马宝玉高喊:"我们是八路军,宁死不当俘虏!"
五人纵身跃下深崖
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接住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的遗体
被乡亲找到时
手指仍深深抠进岩石
散落弹壳浸着干涸血痂
【16.17合】如今,"五勇士纪念塔"立在山巅
铭文把传奇刻进岁月
18.涞源上庄村山坡
13岁的王二小赶着羊群
1942年10月25日
日军刺刀逼向他
少年压下恐惧
引敌人走向狼牙关埋伏圈
19.机枪在山谷响起
日军方知中计
凶残刺刀刺穿二小胸膛
将他摔死在巨石上
乡亲找到他时
手还攥着放羊鞭
每年春天
那片山坡的杜鹃开得像血
20.蔚县暖泉镇山谷
12岁海娃攥着鸡毛信
信藏在老绵羊尾巴下
那是给骑兵连的紧急情报
遇日军巡逻队
他假装发抖
日军要杀羊
他哭喊:"这是俺家命根子!"
21.次日趁敌不备
他牵羊拼命奔跑
子弹擦过耳边
膝盖磕得流血
直到晕倒在骑兵连驻地
鸡毛信送达
八路军端掉敌炮楼
22.1937年11月
一千五百平山青年
自带干粮、扛着土枪
组成"平山团"
从滹沱河畔出发
23.1938年滑石片
他们夜袭日军辎重队
激战五小时
歼敌五百余
缴获三百多匹骡马
24.1941年开赴南泥湾
一手拿镢头垦万亩良田
一手握步枪守边区安宁
【22.23.24合】整个抗战
一千八百名平山团战士牺牲
每三个平山籍战士
就有一个为国捐躯
他们用生命践行
"誓与华北共存亡"的誓言
25.丰润芦各寨南山
李运昌率部与万五千日军血战
1942年"大扫荡"
敌人围八路军于山顶
他兵分三路:
一路正面阻击
一路袭炮兵阵地
一路护两万群众转移
26.战士用石头砸敌
重伤者仍抱日军滚下悬崖
激战整日
四百多敌人倒下
群众安全转移
冀东歌谣从此多了一句:
"南山顶上炮声隆,
李司令带兵打冲锋"
【报幕】五、铁血反击
27.1940年8月
百团大战的惊雷
炸响在正太铁路
万名八路军如猛虎下山
猛攻敌人据点
28.井陉煤矿矿井里
矿工与战士里应外合
烈焰吞噬侵略者的机器
"囚笼政策"的迷梦
在火中烧成灰烬
娘子关下
战士攀爬悬崖
突袭堡垒
红旗重插古关隘
29.涞源黄土岭峡谷
浓雾裹着山林
聂荣臻麾下炮兵
悄悄架起迫击炮
"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指挥部暴露
数发炮弹呼啸而出
这位日军中将当场毙命
这是抗战以来
八路军击毙的最高军衔敌人
成了史册的辉煌注脚
30.涉县响堂铺三十里峡谷
草木都藏着锋芒
1938年3月
一二九师战士潜伏山石间
一百八十辆敌军汽车驶入伏击圈
枪炮声掀翻山谷
两小时后汽车成火海
刘伯承说,这是"伏击战的经典典范"
31.邯长公路上
军民破公路、炸桥梁
打破分割封锁
涞易公路大龙华战斗
战士突袭据点
缴获大批军用地图
日军"扫荡"计划破产
32.太行千峰万壑
皆是天然堡垒
燕赵儿女用智慧勇气
在敌后战场
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报幕】六、民心所向
33.冀中平原田野
担架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肩膀压得红肿
草鞋磨穿脚底
没人停下脚步
——要把伤员从死亡边缘拉回
34.王巧珍大嫂
三天三夜未合眼
护送二十多名伤员
自家孩子无人照料高烧不退
她说:"战士们的命,比俺娃金贵"
35.晋察冀村落
妇救会纺车转不停
大娘大嫂端坐车前
手指翻飞
棉线织成布匹
做成军装鞋袜
平山刘金鱼带着妇女垦荒
组织"缝衣队"月赶三百套军装
纺车飞转,转出根据地的春
36.冀中公路上
万千群众推着小推车
装满粮食、弹药、药品
车轮滚滚如钢铁洪流
1943年反"扫荡"
仅冀中就有十万群众支前
炮火中送物资、抬伤员
小推车推出的给养
比钢铁工事更坚固
37.地道口灶台前
老大娘蒸着小米饭
饭香飘进地道
滋养坚守的战士
堡垒户油灯下
村民传递机密文件
易县张桂珍多次掩护干部
日军搜查时
她藏起干部,自己被打得遍体鳞伤
终未吐露一字
38.儿童团员持红缨枪在村口放哨
11岁刘小五发现日军
迅速敲响铜锣
乡亲战士及时转移
他被抓严刑拷打
始终未泄秘密
39.这是侵略者不懂的真理:
真正的铜墙铁壁
是千万颗紧紧相依的
赤诚滚烫的心
【报幕】七、胜利曙光
40.西柏坡窑洞里
灯光在地平线闪烁
微弱却坚定
穿透战争阴霾
这片浸满英雄血的土地
孕育着新中国的黎明
41.1945年夏
捷报传遍河北:
张家口光复,百姓上街欢呼
保定城内,军民里应外合收复古城
石家庄解围,农民秧歌迎子弟兵
42.长城内外
硝烟渐散
白洋淀芦苇重摇
渔民驾船归来
滹沱河水质清澈
孩童河边嬉戏
太行山路上
商贩吆喝复起
43.最后一颗子弹
射向溃逃的敌
侵略者的旗帜
从城楼坠落
农民拿起锄头
在疮痍土地播下希望
嫩绿麦苗破土
如废墟上的生命奇迹
44.太行红旗在春风中更艳
燕赵炊烟带着饭香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
河北各地鞭炮齐鸣
人们拥抱欢呼
把战士高高举起
胜利曙光洒满历经磨难的山河
【报幕】八、不朽传承
45.今日河北
钢铁厂炉火映红旧战场
钢水奔流
如英雄热血续写传奇
46.今日河北
雄安新区塔吊
似钢铁巨人拔地而起
日夜不停
接续复兴梦想
47.今日河北
秦皇岛港口
巨轮扬帆
载着希望驶向远方
48.俯身倾听
总能听见——
冉庄地道的脚步声
是军民并肩的回响
白洋淀的船桨声
藏着雁翎队的机智
49.黄土岭的炮声
铭记"名将之花"的凋零
响堂铺的枪声
诉说伏击战的辉煌
还有那冲锋号
伴着风声在燕赵回荡
50.马本斋、五壮士、王二小、平山团……
这些青铜般的名字
熔铸进民族血脉
他们的故事化作太行白云
年年岁岁俯瞰这片土地
51.新时代征程上
河北儿女传承先辈风骨
【51.45合】奥运赛场拼搏
【45.46合】脱贫战场冲锋
【46.47合】科创赛道奔跑
【47.48合】生态路上坚守
51.那些镌刻在山河的英雄史诗
终将激励我们
向着民族复兴
奋勇前行
续写新时代的燕赵壮歌
【合(1至10号老师必读,其他序号老师自愿)】续写新时代的燕 赵 壮 歌 !
审核 李苹
华人诗社出品
作者:
策划:
音频审核、资料收集:
图片制作:
审核:
音频审核:
音频制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