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梅雪同辉
作者孙秀兰
2025.11.9.
.
朔雪飞天,玉絮漫空,万里素妆。
望千山失翠,琼瑶铺径;百卉凋尽,孤艳凝香。
铁骨凝霜,冰肌映日,一点嫣红破冷光。
寒风里,正虬枝独傲,疏影横塘何须争较芬芳,算都是人间清绝章。
看雪拥梅魂,三分皎洁;梅融雪韵,一缕幽长。
密缀梢头,轻沾萼底,似与东君较晚妆。
相携处,共写成天地,冬令诗行。
梅雪互衬朔风卷地,琼瑶漫舞,天地间一片苍茫。
当万物萧瑟之际,寒梅却于枝头悄然绽放,以一抹嫣红点缀银白世界。梅与雪,这对冬日的精灵,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它们既是对立的存在——雪之洁白与梅之嫣红,雪之凛冽与梅之芬芳;又是相生的知己,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冬日里最美的诗篇。雪是梅的背景,以其无垠的洁白衬托梅的傲然风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若添上几分雪意,这画面便更添几分清绝。雪花轻吻梅枝,勾勒出梅的疏朗身姿,使那点点红萼在皑皑白雪中愈发显得精神抖擞。正如元代诗人王冕所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雪的纯净洗去了尘世的喧嚣,让梅的孤高品格得以彰显。在漫天风雪中,梅的一抹红不是凋零的凄美,而是生命对严寒最倔强的宣言。梅是雪的灵魂,以其馥郁芬芳赋予雪的世界以生机。当朔风卷雪而来,万籁俱寂之时,梅的暗香却能穿透寒雾,沁人心脾。这香气不像春花那样浓艳,也不似夏荷那般清冽,而是带着冰雪淬炼后的醇厚与沉静。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写出了梅与雪交融时的朦胧意境。雪的洁白让梅的芬芳有了形态,梅的芬芳让雪的世界有了温度。在寒夜里,踏雪寻梅的人,追寻的何尝不是这份在极致寒冷中绽放的生命暖意?梅与雪的相遇,是天地间最动人的对话。雪落枝头,不是压迫,而是拥抱;梅迎风雪,不是抗争,而是共舞。它们共同诠释着"互为成就"的生命哲学:没有雪的梅,或许会失却几分清贵;没有梅的雪,难免显得寡淡寂寥。正如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种相互谦让的品格,恰是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的生动写照。梅以傲骨立风雪,雪以包容育梅魂,二者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差异中创造和谐。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枝头,雪会化作甘露滋润梅的根系,梅则将花瓣融入雪水滋养大地。它们的相遇短暂却永恒,正如人生中那些珍贵的知己之遇——不必朝夕相伴,却能彼此成就;无需言语过多,已然心照不宣。在岁月的长河中,梅与雪的故事永远在冬日里循环上演,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美好,从来不是独自芬芳,而是懂得与他人相互映衬,共同绽放生命的光华。寒梅傲雪,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坚韧,而是为了展现生命在逆境中所能达到的极致之美。当我们在人生风雪中跋涉时,若能如梅般保持风骨,如雪般拥有包容,便终将明白: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往往是在对立与交融中诞生的和谐之美。
清平乐·
寒枝留韵雪霁天晓,萼上凝霜巧。
一点丹心谁解道,独对寒江自笑。
东风不日将还,残英犹恋枝端。
莫叹香消玉殒,明年再约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