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母亲:品茶(十八)
王慧仙
2012年2月14日,我突然记起,母亲也爱喝茶。
儿子对茶情有独钟,每当出外旅游,路过茶店,他总会驻足进去,仔细端详茶具,并与老板热切攀谈,讨论品茶之道和选购茶具的细节。家中收藏了一套黑中透红的赭石色紫砂壶,配以精致的镂空竹雕托盘;另有一套淡雅恬静的白瓷茶具;还有几套薄如蝉翼、傲贵非凡的三泡台夜光杯。
儿子喝茶也很有讲究,先将茶叶放进泡壶里用沸水泡几分钟,再过滤到带嘴的茶壶里,而后才倒进小茶盅里喝。并且每次喝茶都要给我品尝,还要问:“你品出味来了吗?这是铁观音,清香型的,很好喝……”我每次边喝茶边回味,总有个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环绕。
今天儿子让小孙女给我端了一盅茶,同时拿来一袋酥饼,儿子说:“为了防止茶对胃的刺激,边喝茶边吃点茶点、小吃好。”他这一提,使我恍惚大悟想起来了,围绕我心中的是母亲也爱喝茶的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总看到父亲喝茶时,也要吃点馍馍或炒面(一种名叫青稞的杂粮主食),每当母亲劳动回来时,父亲早已准备好馍馍或炒面、茶摆在炕桌上等候,母亲一到家洗完手,端起三泡台的茶碗一饮而尽,父亲温柔地说:“喝茶前要吃点主食馍馍或炒面,要不会伤胃,并且茶水不能一次喝干,要留和茶叶一样多的茶水,你一次将浓浓的茶水喝干了,既刺激胃又使下一碗成了白开水。”母亲笑眯眯地说:“我们女人哪有像你们男人一样多的时间啊,还能闲着一口一口地品茶?成了白开水就再泡上一碗吧?下次听你的,不喝干了。”
因为母亲劳动回来就陪着父亲喝茶的缘故,慢慢地有了茶瘾,竟然连茶的好坏都能分辨出来,有一次,父亲让姐姐去买茶,姐姐将买茶的钱贪污了点,给自己买成了扎辫子的头花,所以买的茶叶便宜了一点,母亲喝了一口茶就说:“这茶味不对,是劣质茶吧?”父亲说:“你也品出茶味了?”姐姐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茶叶都是一样的吗?还有什么好坏之分呢?”母亲说:“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说茶味不一样,买东西,‘一分钱的一分货’……”父亲去世后,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几乎不吃不喝的难受了好几个月,但为了孝敬老婆婆和抚养我们几个孩子,母亲强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担起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白天起早摸黑地下地干活,从离家十里路之外的山里拾烧饭的柴草,背回家,晚上直至深夜做针线活以换取点油、盐钱,还供我们姐弟妹三个上学,但是,不论怎么劳累,再也没人关心她、给她准备茶和馍馍了。
作为子女,我们为何从未想到为母亲奉上一杯清茶呢?即便幼时心思单纯、囊中羞涩,无力购置茶叶。待至工作有成、成家立业,宾客来访时奉茶、夫君品茗之际,何以忘却陪伴母亲共饮一杯?正如诗中所吟:“母劳儿不知,儿劳母担忧”!此刻方知悔之晚矣!
幸而,儿子的举动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忏悔,值此母亲节将至,执笔写下女儿深切的悔意。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旅游等。早年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来,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