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铁骨铮铮战伏敌
——吉山战斗始末(四)《纪实文学》
陈业冰
四、风萧萧兮嬴水寒
吉山战斗后的当天下午,廖容标司令正带着军分区主力战斗在淄博的淄河流域,听到汪洋等同志牺牲的消息,他万分悲痛,连夜率三营三连赶往茶业区,途中在淄博瓦泉和杨峪之间与日军遭遇并被敌包围,廖司令沉着冷静,指挥部队迅速占领北面的山头,坚持等到天黑,从敌人包围圈的缝隙里突围而去,天明赶到茶业根据地。当走到崖下村东时,恰遇军分区参谋长刘国柱。刘参谋长说,他在向东突围时和大家跑散了,自己一个人躲进了崖下村北山沟里的一个堰屋里,晚上赶到潘家崖村,在一户崔姓老乡家住了一宿,今早下山打算到吉山村看看。廖司令和刘参谋长一道向吉山村赶来,刚到吉山村东,远远望见河滩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搬运八路军尸体……
10月18日凌晨天还未亮,敌人突然吹响集合号,带上200多具日军尸体,匆匆向东朝着博山方向开走。吉山村的干部群众纷纷走向河滩及村北的山坡,寻找是否还有活着的伤员。河滩上横七竖八躺着八路军尸体,他们大部分是和敌人拼刺刀而死,鲜血染满了全身,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吉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隆平带着几位村民来到河滩,仔细查看每一具尸体。他用手抚摸尸身的胸口,看还有没有体温。河滩中央的大石旁躺着十几个,其中三个重叠在一起,李书记逐一翻过来查看,发现最下面一个不仅有体温而且还有脉搏,他立即派人送回村里抢救。(经过一天一夜的救护,此人苏醒了过来。他叫国都君,是军分区秘书处秘书。10月17日清晨,军分区机关与一营一二连在向东撤退的时候,他身上带着重要的机密文件。在吉山村东遭到敌人伏击后,为了藏文件,他随部队来到河滩一块大石头旁,想把文件埋在碎石下面。就在他刚要低头扒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肩,另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腿,鲜血刷的流了出来。他忍着疼痛,趴在沙滩上拼命在大石头旁扒了一个洞,把文件塞了进去,随即埋好。刚要起身,两个中弹倒下来的战士先后压在他的身上。他想抽腿翻身,但被死死压住的右腿痛彻心腑……战斗结束后,敌人开始清场,朝着战友们身上扎刺刀,他虽然被压在下面也未幸免,大腿上重重挨了一刀。他再也支撑不住,昏死过去……)
天已大亮,向战场赶来的人越聚越多。吉山联防队的队员们带领村民满山遍野搜寻伤员,又有三位幸运的教导队成员从北山抬了下来。刘莱夫、高启云他们赶来了。赵笃生率地、专机关赶来了。茶业区区委、区政府、妇救会也来了……赵笃生安排把伤员火速送往设在刘白杨村的战地医院……
见到廖司令率三连赶来,人们围上来痛哭失声。刘莱夫和廖容标这对患难与共的老战友紧紧地抱在一起泣不成声……茶业区委书记邢德握住廖容标的手哭道:“如果你和主力部队在,小鬼子咋能这样猖狂,咱队伍咋能吃这样大的亏啊!”
廖司令高声喊道:“乡亲们,同志们,眼泪救不了战友,更吓不倒敌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大家听我指挥。”他面向邢德:“请邢书记安排十几个熟悉地形的人,配合三连一排布置岗哨,各个路口和四周布防要严密,外围岗哨要在十几里以外,防止敌人反扑。”等警戒人员分散出发以后,他对赵笃生、邢德等人说:“现在我们分头行动,机关部队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搭配分成若干组,分散寻找烈士遗体,决不能漏掉一个。”
地专机关的人在南山坡地堰跟的大石旁,找到了汪洋政委的遗体。廖司令及干部群众都围拢过来。明白人一眼看出,汪政委是用自己的手枪自尽的。子弹是从头的右边打进,左边打出,见者无不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廖司令抱着汪洋尸体嚎啕大哭。
当天下午,从不同方向抬回来的烈士遗体排满了河滩:教导营营长(团长)石新、一营营长赵钧、军事队长田广林、军区保卫科长孙玉山、供给处长刘述坤、一营副教导员刘汝高、地委宣传科长李凯军……廖司令和赵专员安排把遗体按部队、教导队、地专机关、地方武装分类,一是方便统计,二是便于确认烈士身份。根据确认,部队指战员246人,教导队65人,地专机关7人、《泰山时报》社编辑6人,地方武装民兵5人,共计329人。地方民兵大部分是在救援的外围与敌人战斗而壮烈牺牲,在我军遭受日伪军围困的严峻情况下,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其中上宅科村民兵队长李常才的牺牲尤为壮烈(见《鲜血染红的烽火爱情》)
10月19日,在地方党政人员及群众的帮助下,324具烈士遗体(5名民兵回村安葬)分别安葬,教导队成员葬在吉山村东北的山沟里,军分区机关及一营一二连干部战士葬在吉山村南尤家峪沟口的洼地里。群众早已挖好了坟墓,他们把家里炕上铺的席子拿来,卷起烈士的遗体放进墓穴。几个木工师傅连夜赶制出两口桐木棺材,把汪洋、石新的遗体放进去……原本荒草丛生的洼地变成了一片崭新的墓地,一块块写着烈士英名的木牌庄严肃穆,拍人心裂。廖司令抚摸着烈士们的碑牌,想起战友们跟他出生入死的情景心如刀割,痛哭失声。
吉山战斗,我方500余人经历被动的战斗过程,除329人(包括民兵)牺牲以外,其余200多人成功分散突围或受伤后被救治。所有人员无一人变节投敌,表现出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武装的纯洁性和坚定性。壮怀激烈,虽败犹荣。

吉山战斗,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鲁中地区抗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伤亡重大,损失惨重。其中,教导队军事队的70余名部队指挥员,全是泰山军分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精英。日军在这次扫荡中,目的是彻底消灭我泰山区抗日机关和武装,所以他们参战的部队5000余人80%是日军。这次战斗,虽然毙敌200余人,但在整体上来说,我方损失更大。正因如此,在建国后的我军战史上,几乎看不到对这次战斗的详细记述,在幸存者的回忆录中,大都是个人经历的一些片段。我们要直面历史,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更值得总结。我党的战争史上,“弃新野”,“走麦城”的例子还少吗?我们不正是在不断地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成熟壮大起来的吗?

1945年4月初,泰山区地、专、军会议决定,以淄川县为主导,茶业区为主体,在吉山村西的钓鱼台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动用人工上万人次,历时五个月,至8月底竣工,命名“汪洋台”,将323位(不包括泰山时报社6人)烈士英名镌刻其上。廖容标、欧阳平、高启云、武中奇、薛玉、李元荣、李念林、刘中和等党政领导题字纪念。与此同时,将分散在几处的烈士遗骸移葬至汪洋台北的洼地里,此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距汪洋台不足30米。1977年,茶业人民公社重修汪洋台。1987年在距汪洋台60米处的南山建“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碑文由高启云亲笔题写。1999年,茶业口镇政府投资50万元再次重修汪洋台,在汪洋台东南50米处建64平米“抗日烈士纪念馆”。在墓地北山顶塑汪洋汉白玉雕像,从墓地至雕像修建石阶恰巧323级,代表着吉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323名将士。
自1945年至今,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洋台”共接待前来瞻仰、扫墓、受教育者达200余万人次,听取当年吉山战斗的亲历者——“红色卫士”“中国好人”李隆春,“吉山战斗”报告2000余场。

陈业冰,济南市莱芜区人。中国网络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理事、《雪野》杂志主编、原济南市签约作家。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报告文学《赤诚大义房公训》发表后,引发关注,促使房公训老人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道德模范,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