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
一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作
--读雷学业、刘志阶先生《城步苗族简史》
.
杨茂锐
.
由雷学业、刘志阶先生编著的《城步苗族简史》一书,是一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著作,它的公开出版发行,可圈可点!可喜可贺!笔者通过认真拜读后,认为有以下特点。

2025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城步苗族简史》雷学业摄
一、《城步苗族简史》的公开出版发行,填补了苗族自治地方研究简史的一项空白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苗族先后建立了6个自治州,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还有21个自治县,其中16个与其他民族共同自治,例如: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广西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另外5个为单一的苗族自治县,即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广西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以上这些苗族自治地方,到目前为止,只有城步县于2025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城步苗族简史》。该书共计445千字,28.75印张,插图32幅。它较详细地叙述了城步苗族地区6000至7000年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史料翔实,论证充分,文字流畅,图文并茂,设计美观大方。
《城步苗族简史》的出版发行,不仅进一步促进了该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展示了城步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为城步县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这一软实力,还填补了苗族自治地方研究简史的一项空白。这对于研究苗族史乃至中国少数民族史提供了珍贵的史志资料,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城步苗族简史》有其独特的研究逻辑体系
据我所知,研究苗族史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苗族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贵州民间文学工作组编著,田兵、刚仁、苏晓星、施培中执笔);《苗族简史》(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著者为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92年8月第1版,伍新福、龙伯亚著);《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石朝江、石莉著);《世界苗族迁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石朝江著);《苗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吴荣臻著)。此外,还有伍新福著的《中国苗族通史》、《苗族文化史》等等。
《苗族简史》和《城步苗族简史》著作 雷学业摄
而从简史方面来看,主要有《苗族简史》和《城步苗族简史》两部。所谓的“简史”,是指以简约方式概述历史发展脉络的著作或叙述方式,如《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苗族简史》被专家学者们称之为研究苗学的奠基性著作,它倾注了包括汉族、苗族等各民族专家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才得以公开问世。该简史共分十一章,分别是:族源和迁徙;原始社会及解体;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的并存;土司制度时期的苗族社会;改土归流后的苗族社会;鸦片战争后的苗族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军阀统治时期的苗族社会;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危机和苗族人民的解放;文学、艺术、医药、体育;生活习俗。
从《苗族简史》的逻辑结构看,第一章介绍的是苗族的来历及迁徙历史,第二章至第九章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苗族经济社会的状况,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叙述苗族文化及习俗。《苗族简史》主要强调提炼苗族历史的核心逻辑和关键事件,而非简单压缩历史细节,符合简史研究的规律和要求。
与《苗族简史》有所不同,《城步苗族简史》没有按照汉族史志通用的历史断代方式进行叙述,而是依据湘西南苗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客观事实,按照历史与逻辑发展相一致的研究方法分章节叙述。全书共十章,即:绪论;族源和迁徙;原始时代的城步苗族社会;羁縻时代的城步苗族社会;土司时代的城步苗族社会;改土归流时代的城步苗族社会;民国时期的城步苗族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城步苗族社会;城步苗族语言、文字和习俗;城步苗族人物。
可见,全书的结构体系分为“原始社会~羁縻时代~土司时代~改土归流时代~民国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不难看出,这一结构体系既与《苗族简史》有别,又有其自身特点,符合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事实,更符合城步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城步苗族简史》强调和突出了语言文字和历史人物
研究历史,尤其是民族史,族源族称、语言文字、习俗以及历史人物是绕不开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民族史这一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所决定的,城步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其中,语言文字(尤其是苗古文字)和历史人物是《城步苗族简史》的突出亮点。
城步苗族自治县陡冲头古苗文字石刻拓印图 省文物局供图
就语言文字方面来说,2011年在城步县丹口镇陡冲头村发现的苗文石刻群,共有20余方,大体包括古体苗文、近体苗文、变异苗文和图形符号等四种类型。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性质最明确、年代最久远(这些古苗文的年代主要为明清时期)、类型最多的古苗文石刻。该石刻群201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国家文物局的重大考古发掘项目,2019年10月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步古苗文石刻的发现与发掘,印证了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的苗族中关于历史上曾经有文字的民间传说,同时也用考古发现的事实回击了那些认为苗族历史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观点与谬论。

张贴在蓝玉故里内墙的蓝玉大将军画像 雷学业摄
再从苗族人物来看,城步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据《城步苗族简史》记载:“在唐末五代时有杨再思、杨正修;在宋有抗金名将、岳飞部下统制杨再兴;在元有苗军元帅、忠愍完者杨通贯(杨完者);在明有开国勋臣、在云南拓疆创业、深受人民爱戴的沐英和常胜将军、开国勋臣蓝玉及武襄洪;在清有贵州镇远府总镇将军、赏云骑尉世袭、湖北郧阳总兵龚继昌及赏穿黄马褂、官至山西平坦营游击的孟光爵。”
城步的这些苗族历史人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生命和鲜血,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功立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载入《城步苗族简史》的古苗文字和苗族历史人物,不仅仅是城步县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湘西南和湖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更是整个苗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苗族历史文化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涵盖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体育文化、银饰文化、蜡染刺绣文化、铜鼓文化、芦笙文化、宗教文化、贾理文化、医药文化等等。希望更多的人,像雷学业先生一样,坚持数十年,善于坐冷板凳,沉下心来进行田野调查,笔耕不辍,推出更多的苗学研究成果,为发展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增砖添瓦。

2025年10月,杨茂锐教授在贵阳市青岩古镇留影
(作者系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教授、理论部原主任、贵州省苗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城步苗族简史》,雷学业、刘志阶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5年9月北京第1版。
2.《苗族简史》,(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苗族简史》编写组,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贵阳第1版。
3.《苗族通史》,吴荣臻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4.《苗族史》,伍新福、龙伯亚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5.《苗族研究论丛》,胡起望、李廷贵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2025年10月23日于贵阳
.
点击链接雷学业“苗族风情故事”-点击此处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