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女泉的记载与传说
侯家赋
在我县老湖镇的九女泉村,有一眼远近颇为有名的山泉——九女泉,是我县十大名泉和东平旧八景之一。
九女泉为下降泉,最大流量 0.002立方米 /秒,旱季最小 0.0002立方米 /秒。围泉建有水池、围墙、胜利井、引水闸等,现可常年供村内的人、畜用水。
九女泉村系泰东山脉,北面与济南市的平阴县仅一山之隔,三面环山,向东北2公里,便是马良庄,向南3公里,就是老湖镇,西邻东平湖。九女泉村远离喧嚣,民风淳朴,建筑村落以民房为主,大部分民居采用石墙,有些较为破旧。
九女泉,又名龙头泉,到现在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仍保持着原来的英姿;从地势看,它坐落在半山坡上,这种地势,有利于泉水的汇聚,整个泉体都被大青石垒成的石墙给围住了。这堵围墙上留有一道小门,约1.2米宽。人可以从这个小门出入。顺着门进去,里面全是用青条石砌成的3米见方的一块空地。泉口正对着小门,高出条石面约1米,泉体是用一大块青石雕刻而成的龙头,龙头周围刻着多姿的花纹,非常精细。泉水不断的从龙张开的大口中流出,因而又叫“龙头泉”。从龙口中流出来的泉水,流入龙头下面的方形水池中,又从池子里的暗道经过石板下流出,最后进入村西的大池塘中。九女泉每天流水不断,泉水涓涓,清洌光艳。
旧传在以前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们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挑。老百姓苦不堪言。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他就派九位仙女一同下凡巡察,给以解决和治理。九仙女随即就来到村北面的马良山山顶,当她们看到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挑水的情景时,都被感动了。她们马上决定要给村民挖一眼甘泉。于是,她们就拔下金簪往那山腰上一指,那儿闪出万道金光。随之,眼前就出现了一眼山泉,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从此,村民们有了水吃,再也不用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当地的人们,没有忘记仙女们的恩赐。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此泉叫做九女泉。
“九女泉” 最早的确切历史记载见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东平州志·地理简篇》中的记载:“州城北五十里许,有一名泉唤作‘九女泉’,四季不息,常年喷涌,供人畜用水和浇灌之用,乃为济民泉也”;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新修订的《东平县志》也有同样记载:“县治西北五十里许有九女泉”,已开凿和形成上百年”。史书的记载,为“九女泉”的真实考证增加了可靠性和详实感。清康熙年间,该村秀才王士祯在泉旁观景,触景生情,随即编写了一个“九天仙女下凡,用泉水浴身”的神话故事。更为“九女泉”增加了神话传说和灵气。
九女泉的龙口上方有棵古柏,参天耸立,充满生机,当地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国老柏”,已有上千年的年轮了。据传:隋唐时期,号称“混世魔王”的程咬金,家住斑鸠店,与九女泉村仅30里之遥,程咬金虽然家境贫寒,但力大无穷,又好打抱不平,原来靠卖竹筢子和草篮子度日,他经常去东平州城赶集卖筢子和草篮子。去州城的道路,九女泉西北面大王峪的“磨石口”是必经之路,也是最近的道路。程咬金看到隋朝后期朝政荒淫无度,立誓要报效国家。可处于生活所迫,没有钱和时间练习武艺。一年的夏天,程咬金从东平州赶集卖筢子回来,已到了过午的光景。程咬金又渴又累,当走到九女泉的山上,看到山上的古柏参天苍翠,林荫茂密,便躺在树下的阴凉处睡着了。睡梦中,程咬金梦到了一位白胡子老头脚踏祥云,来到树下程咬金的身边,问他想不想学武艺 。程咬金听罢,正合心意,求之不得,立马下跪给老头磕了三个响头,拜老头为师,学习武艺。只见老头拔下一根胡须,迎风一吹,变成了一把七八十斤重的开山大斧,交给了程咬金。程咬金手抡大斧,挥舞自如,左劈右挡,上下翻飞。仅练了“下劈、横抹、斜挑“”三招,一阵风吹来,把程咬金吹醒了,白胡子老头也腾云驾雾,立时不见了踪影。从此,程咬金的“三招大斧”就横扫天下,无人抵挡,造就了一位“混世魔王”直至做了“鲁国公”,当了三朝元老 ,寿命100多岁,足以证明九女泉上边的那棵古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九女泉水不仅甘甜清澈,四季长流,还是延年益寿、祛病养颜的上等水源。相传在清朝晚期,山北面的李山头有一位村民患了胃病,四处求医,不见起色。一位老中医建议他到山南面的九女泉取水,用泉水泡药、煎药,包他祛病除根。这位村民就到九女泉接泉水泡中药,半年功夫,他的病就痊愈了,直到他活了108岁。
九女泉的泉水已经流淌了几百年,滋润了全村的世世代代。现在,九女泉也跨进了新时代,焕发了英姿,必将给那里的人们带来更多福祉。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赞美九女泉的诗句:
千年古泉九女泉,潺潺流水润人间。清灵秀丽冠瑶嫔,肯伴白石作美姻。绿藻镶成翡翠袄,琼花串起宝珠链。常邀黑虎喷琼雪,全仗仙女点造泉。昼映蓝天观玛瑙,歌吟月下琴抚弹。新的时代新作为,庆幸村有九女泉。泉水助力奔小康,幸福日子长万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