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年轮》出版前后钩沉杂谈
作者 邵春生(彝族)
这是我在2011年从4月到11月这段時间,在个旧市人民医院治疗癌症(中晚期)的医院病床上,完成的一部作品《锡山年轮》。
之后有一些与《锡山年轮》有关的人和事要说一说。于是写下钩沉杂谈。
《锡山年轮》这部作品诞生经历了比治疗癌症还漫长的几十年“怀胎”过程。还得从1963年的9月说起。这一年命运让我有幸踏进了哀牢山中一座云裹雾绕拨地而起的锡矿山。
曾有专家们考证,并在《云锡志》《个旧彝族志》和古彝文中记载了的,一座绵延1700平方公里,开釆历史近五千年至今仍在向人间奉献贵金属的神奇锡矿山。
命运之神是历史老人。这位冥冥之中的老人将我刚踏进矿山的幼稚青春推进历史的激情河流中。1964年春季,当時开展“三史”运动。写“三史”即写矿山发展史,老砂丁苦难家史,矿山革命史。正是这个春季,把我推入写作的初始之路,也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
写“家史”主要是要访问“新中国成立后仍然还健在的几位在解放前“走个旧厂”的“红脚杆”老“砂丁”。写他们“小小童工十二三,离开爹娘到矿山,钻洞好似山老鼠,吃的不如猪狗饭”。“身上穿成莲花片,褲子穿成吊吊钱”。“一年苦到头,骨头榨成油。日夜想爹娘,不得回乡转”的家庭苦难史。揭露旧社会“老板睡着会发财,榨得砂丁骨血干”。这是一次普遍,深入的阶级教肓启萌运动。
清未民国初期,官僚资本开始进入锡矿山。主要是在天马山下石丫口,当時的伪“中央锡务公司”管理处设在石丫口,这里集中有十三万砂丁在开釆硐尖慌和草皮尖慌(开采叫“尖”,干矿叫干尖子)。
1926年8月革命先驱李鑫孤身由广州进入云南,首先踏进锡矿山考查。之后建起了云南地下党,他又任迤南地下党书记。1928年,在天马山下的马拉格石丫口管理处,成立了云南第一个中共云南地下矿山党支部闹革命。让马拉格石丫口的锡矿山成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时间远去,现在要找当年小砂丁,到现在还依然健在的他们,请他们作些回忆,对那一段历史作抢救性记录下,反映旧时代矿山的革命斗争史中共云南与社会阶级斗争史。
…那些活下来,到60年代依然健在的老砂丁寥寥无几了。很多砂丁在新中国咸立后,家中还有亲人的都回乡分土地去了。而家中无亲人的,仍愿留在矿山。并且还能回忆当年一些有关李鑫(1926年开始到1929年)在天马山下马拉格矿石丫口,组织领导“砂丁”闹干革命活动的点滴记忆的老“砂丁”很少。仅有杨发元,孔繁儒(老共产党员),这样的老矿工便是稀有之宝了。他们当年是童工,好在他们从当年大龄年长的砂丁中留传给他们的东西与记忆还能又流传到60年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6月,五年后,党的星火传到了中国边陲云之南滇。
1926年8月,李鑫(化名石鸿祥,石大爹)。他从广州到越南,再从越南进入云南。第一站首先到人间地狱的走厂之地进行调研。最早曾与他并肩战斗过的地下党员吳少梅,缪兄宇,张国才,杨兰春,杨静珊,溥光宗,宋芳,杨光惠,马继唐,于乃仁,杨立仁,马逸飞,段雄飞,龚恩隆的回忆录(蜡纸刻了油印的回忆孤本我曾保存了下来)。当年他化名为石鸿祥而不是施鸿祥。他曾踏上了这哀牢锡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点燃。这在许多书上都有一些零星片断的回忆记录。但要找到当年“小砂丁”来回忆,意义非同寻常。
1963年9月底,我在马矿索道工作。那時马拉格矿的矿部和各工区及职工由石丫口搬迁到大凹塘。1964年春季,索道工段党支部委员兼任团支部书记的王廷松是我们索道三班党小组的组长。他向矿团委书记蔡庆华推荐我参加写老砂丁回忆录。(我是后来才知道蔡庆华是矿团委副书记,全面主管矿团委工作)。他们成了我思想上正确三观形成的解惑引路人,也是我走上矿山坑道文学创作的启蒙之师。创作采写过程中,我不但收获百首矿山歌谣,而且收藏到李鑫手抄《走厂调》珍贵文物。这些资料,弥足珍贵,保留至今。
回忆当時工作三班倒。而且人要跟着机器转,又忙又累,一身臭汗伴着泥浆水,下夜班洗完澡回工房倒头就睡。记得我下夜班睡得象死猪一样,睡到下午两点正迷糊時,一个中年妇女掀开我的蚊帐。把我从床上扯起来说:“小鬼,你就是邵春生”,“是呢,你是谁”?“我是做青年工作的”。“我不知道你”,“没有关系,今后就会熟悉了。我找你是有个事给你去做。今天开始,我领你去认识几个老砂丁,你去写写他们在旧社会有关矿山的回忆”。“可我不会写,也没整过这种事呵”。“不懂就学嘛,组织会帮助你,支持你”。
正是这段历時半年不间断的与老砂丁接触,从陌生到熟知,从感情的格格不入到“上了半坡庙不分老和少”的触洽与亲切。有了这种心灵相通,才会无话不说,我从内心真正爱他们,如亲人一样爱他们。而他们把矿山的苦难,矿山的革命斗争,都用流传的锡山歌谣一股脑倾诉给我听,并嘱我:“小屁劳,不准传出去呵,听在心里就行了”。
当时,锡矿山爱情歌谣流传很特殊的,因为云南所有的矿山都有女人行走。唯独锡矿山不准女人上矿山。所以锡矿山的爱情歌谣显得更凤毛麟角,而歌谣的情感也更浓烈和深厚。“太阳落坡坡背黄,阿妹头发辨子长,头发辨子我不爱,转过小嘴我想想”等等情爱歌谣。这真挚而浓烈的爱情.在那个女人不准上矿山的旧社会里,矿山砂丁们唱出了对爱情的追求。60年代初的社会环境确实不适合传唱这一类歌谣。但我还耳听目染,亲手记录下了几百首各类老砂丁们亲口唱的歌谣。
当然,锡矿山歌谣传播最广在天马山下。当時的天马山下石丫口是锡务公司管理处所在地,拥有13万砂丁。在这十三万砂丁中传唱带有革命性,启迪阶级觉悟的歌谣,是一件了不起的重要事情。
当時革命斗争的歌谣最多,最生动,最丰满,最有启发性和鼓动性,哲理深透而歌词易懂,极具民间大众语言和地方语言特色。当時已成为李鑫组织领导的云南省第一个矿山党支部(设在石丫口)的重要工作之一。
当时革命斗争的歌谣最多,最生动,最丰满,最有启发性和鼓动性,哲理深透而歌词易懂,极具民间大众语言和地方语言特色。当時已成为李鑫组织领导的云南省第一个矿山党支部(设在石丫口)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在与老砂丁相处的日子里,懂得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知道了旧社会人间百姓疾苦。苦难家史所代表的是一个阶级的苦难史,学习了矿史,知道了革命斗争史,特别红色革命史就发生在锡矿山,就发生在馬拉格矿,就在石丫口管理处。搜集到珍贵的锡山歌谣,有″抗争歌谣”,“爱情吟歌谣”,有“苦难诉歌谣”,有“解放颂歌谣”,有锡矿山上的谚语,歇后语,有方言土语,有禁忌与习俗等等。让我探到了雄奇厚实的真正锡矿山的文化底蕴,让我对这哀牢山中的锡矿山深深敬仰,我收获了一座“金”矿山。
这些原汁原味的珍宝,正是与这些砂丁历史老人的阶级感情融合与共呜,相互的心灵相通,正是贴心的感情的交融,一句句问一字字记的过程,才能获取原汁原味珍贵歌谣和其它丰富的矿山史料内容。
特别是收获了他们珍藏的几样宝物。当你成了他们心里的“孩徒”,情胜父子時,他们打开旧木箱,拿出布包,再把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布包中的纸包再打开,拿出了在旧社会,在矿山是要用生命来保护的李鑫手抄本《走厂调》,毫无保留的交到你手上,让你传承收藏发挥作用时心都要跳出胸口。
又将当时戴的旧“土锅帽”戴在你头上,并说:“戴着它,不要忘了锡矿山”。这时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矿工才特有的那种大公无私,奉献,团结如亲兄弟的“无产阶级”产业矿工才有的阶级感情融入您的血液。那个时代,阶级感情是一种巨大的心灵凝合济,亿万人心凝聚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把毛泽东思想浇铸进心里。无以回报呵,只有永远把这土锅帽戴牢在心里。
文与物都有收获时,对这座锡矿山中的矿工暨这绵延千里的锡矿山的神圣敬仰钉牢在了心头。同時要讴歌它,赞颂它,象征中华民族的巍峨锡山已在心中蕴蓄……
还有很多神话传说,有很多有鼻子有眼的故事。通过不断收集,也不断积累着这锡山年轮的履迹史料。
对矿山的爱也得到矿山爱的回报。
1984年7月,马矿党委决定由矿教育培训科送我到云南大学进修。进修课目是民族民间文学。云锡当时近10多万职工家属中,送去云南大学进修的三个人里,只有我是名副其实的一名矿井下的矿工。
其后有机会参加《云锡志》《云南冶金工会志》的资料收集,采编和撰选。特别历时两年不分寒暑,到东川,会泽,易门,大姚,牟定,昆钢,昆冶,云冶,贵金属研究所等等这些单位进行了查阅大量资料,然后收集抄录,也帮这些单位整理存档,云冶等单位还应邀帮编撰了他们的《工会志》。
采访和调查云南所有冶金矿山和冶炼厂。更感觉到这巍巍哀牢锡矿山就是一部结束石器時代,开劈有声有色历史的大书,锡山岩层记录着厚重和悠远的人类发展史。
这期间我写矿工的诗集《太阳魂》由德宏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云锡公司党委发文授予“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其后又出版了诗集《月亮情》,散反集《片石清音》,报告文学集《贲古情愫》。
当个旧市市庆50周年前夕,2000年12月,为向市庆献礼,我整理出版了《锡山歌谣选》。
《锡山歌谣选》出版后,(2001年1月1日是个市市庆50周年),这本《锡山歌谣选》还作为中共个旧市委和个旧市市政府,送给中央,省和各专州来祝贺的代表团礼品赠送给了贵宾。这是一次锡矿山歌谣的传承和弘扬,但我总还感不足。
1996年末,我与公司经理助理,劳资处胡处长一行人,对云锡五大矿山生产岗位定员情况作了长达三个月巡回调查。回公司后宣传部通知我下岗。
说也奇怪,消息之快,公司才通知下岗,《个旧报》报社就打来电话,聘我去当记者。1997年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庆周40周年。随之参加州庆记者团(《个旧报》是全国发刊的报纸,又是当时州府所在地个旧的报纸,给了三个名额,竞然有我这个下岗受聘的老矿工参加。正是州庆期间,州长杨红的秘书领我去见了扬红,说杨红州长找我。聊了红河州打算要编辑一套彝族文学丛书的事,叫我考虑。
后来扬红州长忙碌中因突发病,刚上任就病逝了。
过了一久,接着红河州党办领导通知我去淡话,传达了州长杨红(哈尼族)在任时的一个愿望,哈尼族已出版了文学丛书,但红河州的彝族除四川凉山外,全国云,贵,川,广西省区中是彝族人数最多的州,应该编一套文学丛书。这件事在州庆时间扬州长说过,但人去已久。现在重提,我很感激现任州领导,于是应承下来。
后来编辑出版了前后三套,29位彝族作者的专辑。越编心中越难忘这锡山情结。在我心中心心念念,无法译怀的,总觉哀牢锡山是一座人类文明的丰碑,是座处女圣山,是应该用生命精力从历史深度去塑造和歌颂的神奇哀牢锡矿山。
后来编辑出版了前后三套,29位彝族作者的专辑。越编心中越难忘这锡山情结。在我心中心心念念,无法释怀,总觉哀牢锡山是一座人类文明的丰碑,是座处女圣山,是应该用生命精力从历史深度去塑造和歌颂的神奇哀牢锡矿山。
情之所至,不写不快。酝酿一生,为铸锡山。意犹未尽,心心念念的还是要写出这座绵延千里锡矿山的历史之厚重与奇雄。
反复思索,反复蕴酿。写了撕,撕了写……总想写出对这座的悠悠史诗。
多少晨昏日子过去,多少寒来暑往过去。多少岁月霜花满头。
直到2011年4月,我已70岁。我不幸突然查出直肠癌,而且是中晚期。终于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
下了手术台,从昏迷中苏醒,身上刀口还在流血,我咬咬牙,不听劝慰,用还颤抖无力的手,拿起笔艰难再度开始写心中的锡山年轮。生怕生命失去后锡山年轮无痕了。
面临生死的癌症手术,这手术刀也许太有魔力,这手术刀也能让人开智。我在顽强抗争中一边化疗热疗,一边奋笔疾书。这手术力既然让我的思路清浙了起来,住院近一年,在这一年里,年头住院年尾捧着一堆稿子出院了。
这当中最难忘是中国著名白族老诗人晓雪(杨文翰)老师。我将初稿打印后寄了一份给晓雪老师,不久接到晓雪老师从昆明家中给我打来电话。除了鼓励外,认真指点迷津,晓雪老师说:“前边有了阴阳山的传说,写了《爱情一一绝唱》很美。但后边若没有传说故事来连续,那么篇章结构会显单调”。所以我将周云祥起义前的生平,用彝族神话“支格阿隆天神下凡”。写成《沦海一一瞬间》的第四节第五节,融进他的故事中。晓雪老师在电话中还强调,前边锡山的辉煌充分显现出来了,后边在改革开放中,生产上要有具体数据彰显锡矿山与矿工们的业绩效益。后来我查阅云锡年度报表,及查有关讯息资料,我补上了《锡山一一骨气》中的第四节,反映改革开放生产发展的史实。
晓雪老师的点眼之笔让《锡山年轮》丰满了起来。晓雪老师电话中的谆谆教导,让我对长诗认真进行了修改,以人物志和革命斗争的传记为依据,对照志书和历史资料认真校阅《锡山年轮》诗中的時间,地点,人物等,以及发生事件的准确時间,有关数据,经过,结果。让《锡山年轮》不仅是诗,而是横跨時空的的史实,成为以诗记史的篇章。
几番修政校对,2014年在回故乡牟定养病時,于龙川河畔完成第四稿。2015年又住进个旧人民医院治疗完成了第五稿修订。蕴酿储备十多年,于癌病中历时四年笔耕,痛苦完稿。
回忆在初创构思期间。欧老师的助力是难忘的。
那是2007年省作协副主席《边疆文学》主编欧之德老师到元阳釆风写《元阳睦歌》长篇著作時,特意来看望一个老矿工的我,我和欧老师说,我正准备写一部长诗,欧老师听后,带走了我试笔的《锡山年轮》的一𠆤小节的草稿。后来在《边疆文学》2007年笫12期刊发。在这期刊物封面配了我的照片作了介绍。这是最早的极大的鼓励与无形的鞭策。
其后到2011年刚完稿,艾扎得知我的病情,而且得知是在抗癌之中的作品,便来信要了稿子,随后在玉溪市《九龙池》连续刊发了《锡山年轮》的章节。
《个旧报》的副刊编辑武隽老师在2012年在副刊上,用半年時间发了整部《锡山年轮》作品。《个旧文学》的主编余春泽与执行编辑部主任沈筠在2012年4至6期的《个旧文学》刊发了《锡山年轮》整部诗作。
我怀着忐忑的心对这些老师说:这是初稿,先不发。但文友们说,发表也是征求意见的好机会,更有利于修改后成书。
但事后终难成书出版。贫病交加的矿工诗人无力出版这部旷世作品 。但欧之德老师,可永彬老师心中一直惦挂着矿工坑哥的我,不断询问健康情况。得知身体近况,由于手术较大,加上几次全麻和近一年的化疗、热疗等等,头发掉光,没有胃囗,不思饮食。好友去看我,问一声有关“吃”之类关切的话,都会条件反射,马上反胃呕吐。因化疗引起神经中毒,大热天要戴手套,不然手一碰稍凉的东西,象触电一样跳起来……这样造成身体损伤很大,由于要不断打针吃药,造成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出现脑硬等等。出书更是困难无望。
欧之德老师,可永彬老师与老矿工的我,他们一直都是良师挚友。回想当時,很多文友都不断到医院看望我。其中有省作协副主席欧之德老师,当時欧老师因公务到蒙自开会,得知我刚做直肠癌手术,马上向州文联借一辆小车,会也顾不上开直奔个旧市人民医院来到老矿工病床前,亲切相视,何用过多语言,心灵相融了。又有可永彬老师出差外地刚回到蒙自州府,他当時事务一堆,但他得知我刚做了直肠癌手术,立马来到个旧人民医院我的病床前,当我从迷湖中睁开眼睛,俩人双手握在一起,可永彬一声:“老哥……”時,双方眼中已深含情浆。
当我在医治癌病中著成讴歌哀牢山中一座锡矿山,锡矿工,锡矿石的史诗時,又贫病交加。无力付梓的情况让欧老师可老师挂心牵念。一边安慰我安心养病,一边想方设法,鼎力支持帮助我解决出版《锡山年轮》的出版经费问题。可永彬老师自巳直接给了一万元补足支付书号费用。欧之德老师和可永彬老师经过各种工作,终于解决了印刷费用。艰辛创作,心血付出,出版社反复审稿。终于过关。虽无半毛钱的润笔稿费。但终于了却我对这座哀牢山脉中有近5000余年开釆史的锡矿山的牵情心愿,终于可得安慰了。
朋友们也欣喜而高兴纷纷给予支持,提供照片,画图,和写出评论读后感等,特别欧之德老师正赶写长篇大作《台海滇云》也停下笔,读了《锡山年轮》后写了《诗性塑造的锡山丰碑》为序,杨征老师写了《地层深处涅槃出的英雄史诗历史年轮演绎成的交响壮曲》,苏翔老师写了《锡山的歌者》,可永彬老师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夏云冰老师写了《情注锡山任心翱翔》,沈筠老师写了《穿越锡山年轮感受時光的河》。特别沈筠老师每两三天跑一次医院,将我写的《锡山年轮》,大小不等,字迹倒西歪,零乱碎片拿去打成稿子又送回给我。这本诗集洒下了沈筠的心血和汗水。
有人欣喜,也不知为什么有些人会生出不必要的烦恼。巜锡山年轮》正待印刷之际,《红河文学》刊发了欧之德老师的序文和沈筠老师的评论文章。之后有几个人不知为什么,竞要联名提出诉讼,准备要状告评论者和作者。说词是还未正式出版,不能发表有关作品的信息文章。这一提法不知出自哪条法规或文规?
当时的《个旧报》虽小,但是属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巳把整部《锡山年轮》刊载完了。《个旧文学》也分三期发完整部作品。玉溪《九龙池》也分别用几期刊出《锡山年轮》《边疆文学》也刊发了。而《红河文学》属内部刊物,发点文学作品评论有何不可呢?
这几个人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文学之路总有荆棘风雨,出书的幸福是在荆棘风雨中觅得一丝亮光。
这時还真有一道如灿烂阳光一样明亮的亮光在云岭闪烁。《边疆文学》文学理论刊物上发了一篇评论。这是原省作协副主席,原《边疆文学》主编,云南文艺评论家张永权老师,在《边彊文学》理轮刊物上发了一篇《真诚的颂歌 壮丽的史诗一一评长叙事诗<锡山年轮>》。这篇评论高屋建瓴,透彻细致论述了中国金属王国中的这部史诗的价值与工业体裁,特别矿山诗歌创作的一个亮点。这篇评论被元阳的《梯田》《个旧文学》全文转发。现在的《红河文学》也全文转发了这篇评论。
《个旧彝族志》主编白剑波和副主编万乔书俩位老师,不但将我隆重推介彝族矿工诗人其人于书中,还在<彝族与锡业>章节中的“彝族作家对锡文学的贡献”这一节内,精选了我的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收入志书。还专门全文收录了张永权老师评邵春生《锡山年轮》的文章于《个旧彝族志》中。
《锡山年轮》这部史诗是一部历史留痕的珍藏本。封面设计也是值得一提的。这本书的精心排版,对封面作了认真的思考也许是吸引眼球的地方。
本书封面釆用了张宗凯老师的国画作品“铜俑灯”为背景,在加上鲜明完整立体的青铜“铜佣灯”为主调。凸现了个旧历史年轮中的特色。“铜俑灯”出土于个旧锡都,属东汉时期的青铜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同時叠印古老的牛拉碾盘碎矿石的图作为压轴之图。这样让书面有了一种历史的沉重与年轮感!
千呼万唤,终于在2017年6月,《锡山年轮》付梓出版了!
本书出版后也引起了省州市一些良师益友(文化人)的重视和热评。
特别2O25年、春风春雨润得云岭百花绽蕾的仲春,这時我又一次收到原中共云南省委(当过矿工的)令狐安老书记一封信及令狐安老书记出版的一部厚重而精美的《令狐安诗词集》。诗集扉页 上写着:“邵春生兄正”,下方老书记亲笔签名“令狐安”而且盖上方方正正的印章。落款的曰子是乙巳正月三十。当我打开令狐安老书记的赠书和信,心中惊喜之時更更让内心多了阵阵愧疚。令狐安老书记是一个矿工的上上级呵!如此谦和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学识渊博才有的谦和修养的格局。
原中共云南省委老书记令狐安给我的赠书和信,还是孔祥庚老师,原玉溪市委书记,从中穿针引线搭的桥。因我近期搬家,地址变了后失联了。
令狐安老书记退而不休。现在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受延安精神研究会李铁映前会长,王晨会长委托,担任《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丛书》(一史两志)、《长征女红军丛书》与《西路军西征女红军》、《延安精神产生及发展史》《延安整风始末》《延安人物志》《陕甘宁边区時期国内外评价毛泽东》等史料编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之重担暨重责在身,在时间要求紧,审读任务重的情况下,写给我的信是在令狐老书记百忙中抽宝贵时间仔细阅读完《锡山年轮》后,对作品从头到尾43处笔误一一指出,又怀着对云南一个矿工诗人的关怀深情写下这封信。这封信中字字句句无不倾注老书记对一个老矿工的真情。这封信充满亲切真挚,充满关爱和勉励。这是比“桃花潭水深千尺”还深厚的情谊。这是一段高层领导与一个在矿井地层下干了27年矿工的诗音奇缘,这是一段“矿魂铸诗”而凝结的莫逆之交的佳话。这是一位高职级领导,离开云南后对云岭业余作者仍旧关爱有加的亲切嘱语,这是对矿山矿工的牵挂和对云南文学作者们的鼓励与助力。令狐安老书记在信中指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激情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令狐老书记在信中对《锡山年轮》的创作给予鼓励,信中这样写道:“这些深植于劳动和血汗之中充滿真情侠义的火热文字,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锡山年轮》不仅是记叙锡矿山的史诗,不仅歌颂了矿工血汗与筋骨铸成这座丰碑的伟大历程,其开阔视野和奇思妙想赞颂了包括云南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其延生绝非偶然,没有与矿山融为一体,血脉相连的深情,没有数十年刻苦写作,学习,思考的积淀与坚守绝不可能产生这部杰作”。
通过诗之奇缘,有了这一段云南文坛的独特史话。这就是一个如一小砣矿石一样的我,热爱着矿山,去搜集整理点矿山积淀的锡山歌谣和红色历史暨矿山传说,然后写点矿山的人和事,做点与矿山岩石对话,将情爱嵌刻于锡矿山的事,也为了回馈矿山矿工们的付出与奉献。矿山,矿石,矿工不会说话,于是我写诗,既然得到如此多的高人,贵人和友人支持与无私相帮相助,只有捧出一颗感恩的心,为这座锡矿山再留履痕。
基层到高层的真诚文友的支持,这是当今文坛留给文坛历史的佳话。
回忆一下,钩沉记忆,以纪念不能忘怀的那些为《锡山年轮》而付出心血的良师益友们!
钩沉一段锁事,留作“年轮”存入史鉴吧!
作者 邵春生

《岁月流韵》文集征稿启事
《岁月流韵》文集现向银发族老同志们发出邀请,请用您的生花之妙笔,撰写锦绣文章,将您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回忆录、散文、随笔、书信体等形式展示出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儿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创新未来。
征文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内容主题:
1. 存史资政:记录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体悟,为后代留下真实生动的时代注脚。
2. 交流互鉴:促进老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共享人生智慧与生活乐趣。
3. 启迪后学:用您的故事与经验,教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4. 陶冶情操: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在笔墨书香中涵养性情,乐享晚年夕阳红。
二、体裁形式:散文、随笔、短篇纪实、书信体等均可。篇幅不宜过长,散文、随笔2000字左右,短篇纪实控制在5000一10000字。
三、 稿件要求:
真实性:内容须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力求真实准确。
健康性: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创性:投稿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或在特定范围内征得同意后可转载,作者应对所投文稿内容及文字负全责,除错别字外,编辑不作仼何修改)。
四、评优奖励
截稿后,栏目将根据阅读量,点赞点评量,并请专业评委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注:编委评委均不参与评奖)
投稿请注明:标题+姓名+原创投稿
(不按格式要求投稿的不予采用)
欢迎企业、机构和个人赞助支持公益
投稿微信:guyu6464
截稿日期:2026年8月31日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编辑部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