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风 追寻古典 ( 246 )
木兰花慢 菊梦归怀
看霜痕瘦影,倚石隙、傍篱幽。恰冷蕊噙寒,疏枝凝露,香雾空浮。悠然自开自落,任风摇败叶莫生愁。无意蜂稀蝶杳,不随桃李娇柔。 闲云野水欲何求,独沽酒西楼。纵树挂斜阳,苔侵旧砌,先占清秋。唯馀故园三径,怅黄花明日为谁留。闲问渊明去后,几人消得风流。
赏析:
“看霜痕瘦影,倚石隙、傍篱幽。”:首句以“霜痕”点明时令,暗合“秋菊有佳色”之古意。“瘦影”二字,既摹菊枝之纤,亦喻隐士之清癯。石隙篱幽,非繁华地,恰似陶潜“采菊东篱下”之境,孤标自守,不与群芳争艳。
“恰冷蕊噙寒,疏枝凝露,香雾空浮。”:“冷蕊”承霜痕而来,寒中见骨;“噙寒”二字,拟人化手法,如见菊蕊含霜不坠之态。“疏枝凝露”化用《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之典,清露凝枝,更显高洁。“香雾空浮”四字,暗合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之朦胧美,菊香如雾,缥缈空灵。
“悠然自开自落,任风摇败叶莫生愁。”:此句直取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禅意。菊之开落,不因风摇败叶而改其性,恰如庄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之超然。作者借菊言志,表达对得失的豁达。
“无意蜂稀蝶杳,不随桃李娇柔。”:以对比显菊之孤高。蜂蝶稀杳,桃李娇柔,皆世俗所趋,而菊独“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流俗。此句暗含对“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士人的赞美,亦见作者独立不迁之志。
“闲云野水欲何求,独沽酒西楼。”:。“闲云野水”四字,化用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之句,表超脱尘世之愿。“独沽酒西楼”,则显孤寂中的自得,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境,虽独而乐。
“纵树挂斜阳,苔侵旧砌,先占清秋。”:“树挂斜阳”绘秋日黄昏之景,“苔侵旧砌”暗喻岁月流逝,而菊独“先占清秋”,占尽秋光。此句暗含对时光的珍视,亦见菊之先机独占,如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豪情。
“唯馀故园三径,怅黄花明日为谁留。”:“故园三径”用蒋诩归隐之典,表对故园的思念。“黄花明日”四字,悲中见美,如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之叹。作者怅问明日黄花为谁留,实则自问,暗含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闲问渊明去后,几人消得风流。”:以陶渊明为标杆,问自渊明去后,几人能得菊之真意?此句既是对陶潜的追慕,亦是对当下世风的隐忧,如李白“古来贤者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之叹,表达对真正风流人物的渴望。
总的来说,《木兰花慢·菊梦归怀》上阕写菊之幽姿,下阕绘秋日之景,兼以作者之情,三者交融。以菊为核心,兼取“霜痕”“冷蕊”“香雾”等,绘其清瘦孤高之姿,尽显“宁可枝头抱香死”之贞魂。且意象组合,如“石隙篱幽”“疏枝凝露”,营造出清冷幽僻之境。
词中用典自然,如“故园三径”用蒋诩归隐之典,“渊明”则陶潜,皆无雕琢之痕。且语言凝练,“噙寒”“空浮”等词,以简驭繁,传神写意。
同时,作者融合了宋词雅言与隐逸口语,“香雾空浮"的文人雅致”与"独沽酒西楼"的市井气息相得益彰。在咏菊题材的创作谱系中,此词既承续了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传统,又发展了辛弃疾"直待西风一夜霜"的刚健风骨,展现了宋词婉约与疏宕并存的独特魅力。
顾意於莲花书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