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雨中登太行
吴良良
雾锁太行微雨凉,桃花谷底瀑声长。
云封远岫迷千叠,泉漱空崖泻万章。
石壁人家依嶂险,松风露气入襟香。
盘旋九曲惊车辙,直上巅峰近帝乡。
游镇北堡影视城张贤亮书屋
韩兰翔
影视城中信意巡,墨香漫卷岁华新。
贤才巨著千秋仰,诗友佳篇一处陈。
笔底黄河腾细浪,笺边明月映芳春。
幸瞻妙韵涤心魄,古堡遗风眷过宾。
塞上寒露感吟
刘成
西风暗度染云丘,野色澄明弥望悠。
硕果盈枝行客醉,平芜铺锦亮眸收。
几声竹笛飘村落,十里乡歌掀稻畴。
答卷优良谁写就,农人笑共话丰秋。
秋菊
冯忠刚
秋风摇曳扫霜枝,西苑缤纷悬妙姿。
碧叶凝香迷眼醉,黄华染露惹心痴。
陶翁独爱孤标格,屈子常吟高节词。
莫道清流天气冷,只听长咏报春时。
秋映西吉
高凌贵
云海茫茫满眼铺,深秋西吉若仙都。
风携凉意侵衣透,露浥轻尘润景殊。
雾里峰姿疑画稿,田间黍穗坠金珠。
今朝眺望山城外,宛似烟霞玉锦图。
暮秋闲吟
冯舒琴
又逢霜降叶纷纷,墨笔多情纸上吟。
菊酒浮金香染袂,枫蝶焕彩艳羞云。
怀乡不必数年等,咏物何须四海寻。
岁暮消闲无所寄,但求佳句慰诗心。
山居闲吟
范春荣
遥闻暮鼓俗心穷,缭绕清音贝叶宫。
绝胜阶前听水远,偏宜雾里看山崇。
庭花送客蓬门外,径草牵衣毛雨中。
伫立还期天有意,迎眸浩荡一川风。
仲秋
余生慧
冷月洒云台,晨霜急骤催。
星稀时亦有,花败几曾开。
未察芳香逝,已观罗叶颓。
寒禽呵噪遣,故地断鸿哀。
秋花
翟玉霞
霜侵秋蕊压枝条,雨过风微不折腰。
莫道寒深无艳色,暗香浮动入诗谣。
芙蓉花
秦瑞娟
开在深秋水畔东,如霞似雪映晴空。
何须惧怕西风冷,更待微霜晕浅红。
满江红•将台堡
马利明
朔气凝云,烽烟处、残垣犹烈。望故垒、旌旗曾猎,鼓鼙声咽。万里长征凝血汗,千峰踏破开天阙。记当时、铁马聚高台,丹心热。
山河改,风云歇。精神在,薪传接。看今朝故土,遍生新叶。碑刻英名昭日月,路通四海连吴越。续征程、举步向朝阳,从头越。
鹧鸪天•重阳日赏菊登高
许宗金
墙角田边任尔栽,身低叶瘦落尘埃。西风送雨繁枝傲,寒露披霜独自开。
含暖意,蓄情怀。离乡游子梦中来。重阳缓步登高处,屡次携程向玉台。
浪淘沙令•清秋有怀
徐和
千里共清秋,失雁声愁。芦花作雪起银鸥。翠减芬芳惟冷菊,霜气风流。
白首总堪羞,岁月难留。一壶浊酒与谁酬。杯映玉弓今昔钓,往事如钩。
钗头凤•黄河口观鸟
祝言国
芦花雪,云随列,万翎书破长空褶。潮痕碧,烟光溢,翅裁泥野,影迷沙碛。疾!疾!疾!
迁征节,浮沉阕,海河交汇鸣声彻。秋滩迹,雁汀驿,衔来黄水,舞凝丹色。熠!熠!熠!
石州慢•枫彤染秋
徐学文
露浥丹砂,云拭碧穹,秋在岩隙。贺兰万壑燃霞,点破塞垣寒色。翻空赤浪,乱逐飞飏回旋,珊瑚碎片倾天北。一骑雁拖寒,过嵯峨青壁。
堪忆。谪仙曾醉,泼墨题辞,断碑犹识。敕勒歌残,唯剩风梳寒荻。而今何似?笑指千嶂彤云,素笺描尽斑斓国。待夜揽琼杯,共星垂浮白。

秋声赋
北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作品简介】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创作背景】
此赋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时作者五十三岁。作者晚年虽仕途已入顺境,身居高位,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他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本期作者:吴良良 韩兰翔 刘成 冯忠刚 高凌贵 冯舒琴 范春荣 余生慧 翟玉霞 秦瑞娟 马利明 许宗金 徐和 祝言国 徐学文
本期朗诵:潘晓霞 李惠云 吕斌 何玉华 谢传明 丁建华 张宝莲 王玲 陈银兰 雷淑华 王莉 张淑华






